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1958年中国首个电视台创办以来,“主旋律电视文艺晚会”就逐渐成为了电视艺术中引人注目的一种电视艺术形态。随着时代的前进和艺术实践的发展,一方面,艺术实践为艺术理论研究提供了比较典型的、成熟的文本:另一方面.艺术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使得无法很好地形成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的良好互动。因此,就艺术理论而言,电视文艺晚会的实践展开增加了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理论研究也成为了我们在晚会制作时更好地走向艺术自觉的必然要求。对此,文章从审美文化研究的角度,在艺术生产“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的两个层面分析了“主旋律电视文艺晚会”几个主要方面的文化特性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电视领域是我国最后一块没有从根本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行业,这里依然保留传统国有企业的显著特点,传统企业和市场机制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的区别,传统企业制度是为“人”而定,市场机制制度是因事物发展而定;市场企业“制度”是关键,传统企业“人”则是关键,本文结合我国的电视国情,重点分析了人在电视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对电视艺术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创品牌,出精品,是电视工作的重点。所谓“精品”,从电视的角度来讲,就是制作精良的电视作品,它涵盖了不同类别的电视艺术形式,是高品位电视艺术的最高层次,它是内容美和形式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与完美结合,而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舆论导向,是宣传领域的基本方针,是衡量高品位电视作品的首要标准。本文围绕高品位电视艺术的内涵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几个矛盾,探讨了怎样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视从上世纪80年代起快速发展,电视频道、电视节目激增,节目形态和内容花样翻新,电视游刃自如地展示着人类生活的全景画面。如此高速的发展和强大的兼容力,真的能够使电视无所不能吗?回答是否定的,虽然各种题材的电视剧、以《艺术人生》为代表的文艺谈话节目、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综艺节目,始终在收视排行榜上稳居前列,然而对于一些电视戏曲、电视舞蹈等节目,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却颇有微词,认为与真正的戏曲、舞蹈艺术相比,“电视化”戏曲、舞蹈缺乏美的神韵,而电视诗歌、散文等曾使电视人颇引以为荣的电视艺术片,则收视率更低,这一切迫使我们不得不思索文艺节目在经过“电视化”之后的存在性状及其与原创艺术之间拉开距离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电视情景剧是一门独立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观点,并围绕这种新的观点和艺术特征所产生的电视情景剧“电视化、生活化”的表演方式和风格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移动媒体、手机电视、网络电视、自媒体、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并表现在各个方面。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动画艺术形式在数字媒体时代下必将发展成一种新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手机越来越普及,发短信已经成为人们传达信息、传递情谊的重要手段。短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拇指艺术”。之所以称之为“拇指艺术”,一方面是指发送短信主要靠拇指摁键,另一方面是指短信像传说中的“拇指姑娘”一样小巧可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21世纪的艺术视域中,数字影像成为新媒体艺术创作的主要媒介,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制造的影像成为主要的艺术传播平台。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作的影像艺术以数字化的图像语言为视觉表象,以新技术手段为诗意载体,借助于Video、摄像机、投影仪、互联网和多媒体视频编辑软件,制造了后现代社会的“仿真”与“拟像”现实。大量的影像与Video艺术实例证明,影像艺术具有视觉诗意:借助视觉画面的审美表现力传达作者对影像文化的诗意追思。  相似文献   

9.
米祈 《成长》2006,(10):68-69
我看《东北一家人》的时候第一次听到“二人转”这个名词,之后看了电视上“二人转”的表演,个人觉得,作为一种地方戏,一个艺术门类,“二人转”有很明显的色情成分,更有“以丑为美”的嫌疑。  相似文献   

10.
电视电影既有别于多集电视,也不同于影院电影,它是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它已经成为具有独立美学特征的新艺术样式。本文介绍了我国电视电影艺术的个性化创作的方式和途径,对我国电视电影艺术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