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代乒乓球名宿庄则栋于2013年2月10日17时06分在北京佑安医院病逝,享年73岁。 庄则栋1940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自幼喜爱乒乓球。1957年入选北京市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比赛获得混合双打冠军。1961年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庄则栋在运动生涯中共夺得过8个世界冠军。他在1961年至1971年先后参加第26、27、28、31届世乒赛,3次获得男子单打冠军,成为我国首个在世乒赛上荣获“三连冠”的乒乓球运动员,并4次获得男团冠军,还获得过一次男双世界冠军。在当时的国内赛场,庄则栋也是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男单“三连冠”。在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期间,庄则栋面对“搭错车”的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时的一个不经意的友好举动,开启了一段“乒乓外交”的佳话。  相似文献   

2.
论直拍打法创新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作者支持并赞同“郗恩庭的推档加庄则栋反手攻再加陈龙灿的正手快打,拉上旋球”的左推右攻和“庄则栋加郗恩庭和陈龙灿”的两面攻以及反胶快攻加反手反面攻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叶楠  亚茹 《新体育》2003,(1):10-12
2002年12月3日,京城大雾弥漫。黑色的红旗车缓缓停下,推开车门,一位老人伸着手快步走来。他,就是“雾”一样的庄则栋。此前的11月30日,北京市“庄则栋邱钟惠国际乒乓球俱乐部”揭牌的前一天,笔者曾和庄则栋有过一次深谈。俱乐部开业后第三天,他再次接受了本刊专访。" 一双迟迟伸出的手,穿过了26年的岁月沧桑。又一双手伸出来了,接着是第三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4.
曾在北京市第22中学读书的庄则栋,自1956年开始学习我国乒坛名将“两面攻”的打法后,从北京市少年冠军、成年冠军一直打到全国冠军,六十年代更是连续三次夺得世界冠军。从那以后,他被冠上大大小小各种头衔,“文革”中还担任了部长级的国家体委主任,成为灸手可热的明星人物。1976年“文革”结束,庄则栋被罢了官,后来又被开除了党籍,他一下子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仿佛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3,(5):i011-i011
2003年3月16日上午,“邱钟惠杯”乐吉高手人机对抗大赛在北京庄则栋钟惠国际乒乓球俱乐部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笔者作为李宁告别体坛活动特邀嘉宾,赴深圳一行。在参加庆祝活动的嘉宾中,另有我国第一个女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郑凤荣,首批登上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的成员王富洲,蝉联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庄则栋伉俪,奥运“二连冠”楼丢及其意中人许叶梅,还有朱建华。我的目光萦注于朱建华。应邀的体育明星中,郑凤荣、王富洲、庄则栋各以辉煌的战史而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蒋兆兆 《乒乓世界》2010,(1):141-141
11月25日,“绍兴王子宴会杯”首届全国中老年乒乓球邀请赛在柯桥中学圆满落下帷幕。世界冠军郑敏之参加了开幕式,并为比赛开球。曾蝉联第26届、27届、28届世乒赛男单冠军、中美乒乓外交“破冰人”庄则栋也发来贺电。  相似文献   

8.
阎密  赵晖  姚国治 《乒乓世界》2013,(5):138-138
在比赛中跟高手切磋球技,在生活中找乒坛名将指点迷津,有时候,少年宫教球的庄则栋还会帮着指导……虽说熊中民没有独门秘籍,但他至少也算是个“集大成者”了。  相似文献   

9.
张凡  赵晖 《乒乓世界》2007,(7):96-97
庄则栋曾说过,步法是乒乓运动之母。有关步法的重要性无需反复强调。问题是,广大球友知道步法很重要,也知道要“动”着打球,但往往不知如何去“动”。  相似文献   

10.
夏娃 《乒乓世界》2004,(12):46-47
10月10日,近百名中日乒乓球爱好者在东京健胜苑球馆聆听了乒坛名将庄则栋的讲座。他们这一天的额外收获,是见到了几位与庄则栋同一时代驰骋世界乒坛的日本宿将。曾经是四十年前“乒乓王国”里的王子和公主,今天坐着地铁赶到球馆为当年的老对手也是老朋友捧场,中日老一代乒乓球运动员的深情厚意由此可见一班。  相似文献   

11.
庄则栋,这位昔日乒坛盟主,曾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前不久,笔者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访了现任北京少年宫乒乓球教练的庄则栋。庄则栋很健谈,嗓门也大,说到激动处常常站起来打手势。现把笔者和庄则栋谈话中的一些饶有趣味的内容汇录于下。笔者:您是什么时候来北京少年官的?是自愿来教孩子们打球的吗?  相似文献   

12.
G845.3 20023387中国近代网球运动发展的历史回顾[刊,中,A]/黄王/君//体育文化导刊.-2002(1).-46-47(S)近代//网球//发展史G845.9 20023388话说我国老年网球[刊,中,B]/袁成隆//体育文化导刊.-2001(1).-41-42(TY)网球//老年体育//中国G846.2 20023389庄则栋谈乒乓球比赛中的三十六计(四)=Discussion on thirty six tactics in tabletennis by Zhuang zedong[刊,中,I]/庄则栋//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4).-75-76(XG)乒乓球//比赛//战术//庄则栋  相似文献   

13.
朱理轩 《乒乓世界》2010,(3):152-15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一位年近50的记者朋友打算采访世界乒乓球冠军庄则栋,计划从我这里借阅有关庄则栋的专著和剪报进行;隹备。我与庄则栋相差不到两岁,多年来,从以往报刊及庄则栋的同学中获取了关于他的很多资料。  相似文献   

14.
美国报纸说:庄则栋是中美建交的第一功臣。庄则栋说:不是,第一功臣是毛主席、周总理,我只是打乒乓球,我置身于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偶然的。——采访笔记  相似文献   

15.
名列排行榜第三的是中国的庄则栋。1961年庄则栋与李富荣带领当时的中国队在北京举行的世乒赛上打破了日本队在50年代后期一直领先的局面。中国队当时的直拍打法比日本队的直拍打法要完美。庄则栋连续在1961、1963、1965年的世乒赛上打败李富荣而获世界冠军。这里庄则栋的战绩表亦因当时的政治干扰而蒙上一层烟雾。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8,(3):64-64
庄则栋——庄则栋参加了四届世乒赛.共获八次世界冠军。其中.他四度在团体赛决赛中出场,中国队四次都获冠军——这个纪录在中国男队至今无人能破。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乒乓球队明确提出我国的技术风格应为“快、准、狠、变”,削球防守打法的技术风格应为“守得稳、削得低、旋转变化好、两面能反打”。其中的快攻打法是我国乒乓球运动的主流打法,其核心是“以快制转”。在这种认识下,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乒坛显示了极大的威力。庄则栋曾创新了直拍近台正反手两面攻技术,连续蝉联三届世界男子单打冠军,  相似文献   

18.
王继晟 《乒乓世界》2010,(10):154-154
乒乓球在中国被尊为“国球”,打乒乓的国人至少也有2000万。中国长久不衰的“乒乓球热”源于何年何月,没人认真考证,但一直到现在全国都很热,乒乓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期间至少有三个引爆点——1959年容国团为新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北京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取得三项世界冠军,获得历史突破以及庄则栋蝉联三届世锦赛男子单打冠军;1971年“小球推动大球转”的“乒乓外交”传奇……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球迷朋友一味追求进口高档板,什么碳素、芳基、芳碳、玻纤、铝合金、钛合金等等,能用上的高科技玩意儿都往底板里塞。可能许多球迷都忘了老一辈国手的“神兵利器”——老顺风50。想当年,庄则栋正是用这支板在世界赛场上攻城拔寨,无坚不摧。鼓舞了一代国人。  相似文献   

20.
再见,龙年!     
《乒乓世界》2013,(3):14-14
龙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年份,在近代引入了阳历之后,龙年又与闰年重合。对于中国体育来讲,龙年还必然是一个奥运年。诸多因素加在一起,龙年是一个让中国体育人感慨万分的年份。龙年在2月9日如期结束,2月10日,中国体育史上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人物——属龙的庄则栋去世,就如同他那无法复制和流传的直板两而攻打法一样,在中国体育史上,我们很难为庄则栋找到任何一个人作为模板。庄则栋之前,没有他这样的人物,庄则栋之后,也注定不会再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