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硫代乙酰胺(简称TAA)在强碱性NaOH溶液中加热水解,其水解产物S~(2-)离子作H_2S系统中第二组阳离子的铜锡组分离试剂。因为纯试剂Na_2S,极易变质,给分析工作带来麻烦。TAA试剂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比较稳定,在密闭容器内久放不失效。TAA与NaOH混合液宜在使用之前按一定比例配制,所以在实验中所用的试剂总是新鲜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以硫代乙酰胺(TAA)为沉淀剂,铜锡组硫化物颜色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并解释了铜锡组硫化物混合物呈黄色的原因,为定性分析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尽管铜锡组(铅、铋、铜、镉、汞、砷、锑、锡离子)硫化物的颜色已鲜为人知。但我们在定性分析实验中,按照经典的硫化氢系统分离铜锡组离子,得到的硫化物沉淀混合物的颜色有时却是红棕色的,甚至是黄色的。面对这一事实,我们做了一些实验工作。实验表明,铜锡组硫化物颜色与所用沉淀剂、沉淀剂用量、溶液酸度、水浴温度、水浴时间等因素有关。下面分别讨论之。各阳离子试液浓度除Pb~2+为20mg/ml外,其余均为10mg/ml,实验时每次取阳离子试液1滴,TAA浓度为5%。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以硫代乙酰胺(TAA)为沉淀剂,铜锡组硫化物的颜色与反应条件的关系;解释了铜锡组硫化物呈现中间颜色的原因;完善了使铜锡组离子沉淀完全的实验条件,为定性分析实验教学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被高校普遍选用为教材的北京师大、华中师大、南京师大无机化学教研室所编《无机化学》,在第二版沉淀溶解部分新增加的硫化物在酸中溶解的内容中出现了一个错误。 教材说: “硫化物的Ksp相差很大,其溶解情况比较复杂。在用酸溶解硫化物时,体 系中同时存在硫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及H_2S的电离平衡。应用多重平衡规则,可  相似文献   

5.
金属硫化物的形成和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颜色特征是它们比较重要的性质,这些性质常用于鉴别和分离不同的金属离子。但是由于H_2S的电离常数缺乏准确的数据,来源不同的数据彼此之间有的甚至差三个数量级之多。由此给我们在寻找难溶硫化物沉淀溶解的条件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当然造成我们无法进行较为准确计算的有诸多因素。而H_2S电离常数却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热力学和电离平衡原理出发,结合实验验证以图找出H_2S较佳的电离常数。一、从H_2S电离常数求沉淀溶解反应的总平衡常数K  相似文献   

6.
因难溶金属硫化物的溶解度随酸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其溶解、沉淀及其分离的计算需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式,借助于酸性溶度积常数Ksp,a和反应商Qc来进行.通过以上分析,文章对难溶金属硫化物的溶解、沉淀及其分离提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0引言原来我厂只在变换前用氨水液相催化法脱硫.虽然脱硫后H2S含量都在工艺指标以内(<O.079/m勺,但原料气中总还有一定量的硫化氢、氧硫化碳、二流化碳、硫酸、噻等,有机流通过变换的转化,使变换气中HZS的含量增加,其原理:虽经碳化岗位吸收脱除部分H2S.然而,因碳化本身的工艺条件限制,该红水吸收HZS已达饱和,其脱硫能力是有限的,一般只能脱除10%左右的H2S,原料气中H2S仍较高,致使锡洗岗位生成大量CU£沉淀,不仅铜耗高,而且严重破坏了铜洗岗位的操作,经常出现起泡、带渡现象,被迫减量生产,甚至停产.1氧化铁脱…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选修4中引入了平衡常数的概念,在中学化学中,师生常常遇到一些难以深入解释的溶解问题.如氨水和MgCl2溶液反应生成Mg(OH)2沉淀,而该沉淀又能溶于NH4Cl.氨水和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但Fe(OH)3却不能溶于NH4Cl溶液.FeS能溶于强酸,但CuS不溶于强酸.CuS能溶于  相似文献   

9.
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 CO_2,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待沉淀增至一定量后,若继续通入 CO_2,则发现沉淀逐渐减少,乃至全部溶解。开始所以生成沉淀,是因为 Ca(OH)_2与 CO_2作用生成了难溶于水的 CaCO_3(20℃时 CaCO_3的溶解度为0.0065克)。而后来沉淀的溶解是因为难溶于水的 CaCO_3与CO_2、H_2O 作用转化成了易溶于水的 Ca(HCO_3)_2(20℃时 Ca (HCO_3)_2的溶解度为16.60克)。学生对这一有趣的实验现象及解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他们在解答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 Na_2CO_3和 NaHCO_3溶液这道题时,常作以下回答:分别取试液,各滴入 CaCl_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 Na_2CO_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NaHCO_3溶液。  相似文献   

10.
1857年德国的Schweitzcr发现硫酸铜氨水溶液能溶解纤维素,然后纺丝,再用稀酸处理可得再生纤维,这种纤维叫做铜氨纤维。硫酸铜氨水溶液称为铜氨试剂,或称为Schweifzcr溶液。观行某些有机化学实验教科书中[1],关于铜氨试剂的配制方法并未给出。文献记载了用过量的碱与5%的硫酸铜作用,制备氢氧化铜沉淀。滤出沉淀,用水洗涤几次后,夹在滤纸中挤干,立刻把它溶解在尽可能少的浓氨水中[2];或把干燥的碳酸铜溶解在浓氨水中,把制得的深兰色溶液用玻璃棉过滤[2];或把硫酸铜溶在20%的氨水溶液中[3]。不同的方法,都有同一缺点,没有药品的准确用量,需要过滤。所配试剂,不宜久放。  相似文献   

11.
铁、铜的硫化物主要有FeS、FeS_2、CuS、Cu_2S及CuFeS_2(黄铜矿的主要成分),它们已成为全国和各省市高考化学命题取材的热点,从2002年和2004年上海市高考化学以此为题材命题考查后,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在多套"理综"化学试卷中重现此考点。现将其考查  相似文献   

12.
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为何物?现行高中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介绍为Cu2S、CuS,这种解释一直被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认可。就笔者了解的资料来看,1985年第1期《化学教学》刊载的《有关铜与浓硫酸反应机理商榷》一文,1999年第3期《化学教学》刊载的《铜与浓硫酸反  相似文献   

13.
三、现象 a试管中橡胶熔化成棕褐色液体,液面上方有白雾状蒸气。b试管出现黑色沉淀。c试管收集到可使溴水或KMnO_4溶液褪色的无色液体。 四、原理 硫化橡胶受热可分解为分子量较小的产物(解聚作用)和H_2S。H_2S可用CuSO_4溶液检验,H_2S+CuSO_4=CuS↓+H_2SO_4。冷凝所得液体中含有不饱和烃,故能使溴水或KMnO_4溶液褪色。a试管内液体呈棕褐色是由于橡胶受热分解生成了碳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一、实验事实1.重晶石(主要成分是BaSO_4)是制备钡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但是BaSO_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工业上在用重晶石制钡的化合物时,是在BaSO_4固体中加入饱和的Na_2CO_3溶液,并不断搅拌,待达到平衡后,静置,移走上层清液;再加入饱和的Na_2CO_3溶液,重复处理多次,使绝大部分的BaSO_4转化为BaCO_3;最后加入盐酸,沉淀大部分都溶解了,并有气泡产生,该气体可使澄清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叔丁醇-硫酸铵-铜试剂体系中Cu(Ⅱ)、Al(Ⅲ)的萃取分离行为.作为萃取剂的叔丁醇,能萃取并溶解Cu(Ⅱ)与铜试剂形成的螯合物,萃取后的Cu(Ⅱ)可以直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一、硫的性质 1.硫为淡黄色晶体,俗称硫磺,不溶于水易溶于CS2.所以可用CS2洗掉试管上的硫. 2.还原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O2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SO2. 3.弱氧化性硫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如 FeS、Cu2S等.但 Hg+S=HgS而非Hg2S,由此试想:若不慎使汞洒落地面,应如何处理,才能防止汞挥发出的蒸气使人中毒?又 3S+6KOH=△2K2S+K2SO3+3H2O,所以沾在试管上的硫,还可用热的强碱溶液洗去.  相似文献   

17.
化学实验与环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实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①氰化物剧毒品的废液可先加入碱液,使金属离子沉淀而分离,调节pH至6~8,再往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ClO或漂白粉Ca(ClO)2放置,使CN-氧化为氰酸盐并分解为无毒的N2等。反应式为:CN-+ClO-=CNO-+Cl-2CNO-+3ClO-+2OH-=2CO32-+N2↑+3Cl-+H2O②含汞废液可在pH为8~10时用过量的Na2S将Hg2+沉淀,也可以用NaHS为沉淀剂用明矾为絮凝剂,除汞率99%。残渣埋于地下。  相似文献   

18.
文中针对实验室含银废液中银的再生利用提出了新方法。该方法由氯化钠沉淀-氨水溶解-电解-制备硝酸银等几个步骤组成,不仅能够使废液中的银得到有效回收(回收率达96.5%以上,回收银纯度达99.90%),而且可以循环使用于分析测定实验。具有操作方便、回收率高和成本低的特点,适宜于化学实验室等场合处理废液和循环利用含银试剂。  相似文献   

19.
1 设计背景高一新教材【实验6-5】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按照教材装置进行实验时,因 SO_2易溶于水,停止加热后,致使试管内的液体发生倒吸而进入温度很高的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易产生事故。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七”中的装置更为不合理,在较小口径的导气管内放入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导气管口放入浸有 Na_2CO_3溶液的棉花,不仅放入不方便,而且取出就更难了。因滤纸和棉花易把  相似文献   

20.
一、利用组内物质的鉴别方法有:①首先考虑某种溶液的特性(如颜色、气味等),然后用该溶液依次去检验其他溶液;②将组内物质分别两两相互反应,根据产生实验现象不同而逐一鉴别.例1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仅用组内物质相互反应就能区别开来的是().A.NaCl、Na_2CO_3、KNO_3、HCl B.Na_2SO_4、k_2CO_3、KNO_3、Ba(NO_3)_2C.CuSO_4、NaOH、NaCl、Ba(NO_3)_2D.FeCl_3、NaOH、KCl、Na2SO4分析呈蓝色溶液的是CuSO_4.再以CuSO_4作为已知试剂分别加入其余三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NO_3)_2;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无实验现象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