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明红 《情报科学》2012,(7):1065-1070
从复杂适应系统(CAS)视角,构建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复杂适应系统分析框架。在深入剖析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复杂适应性特征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主体、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形态结构和演化结构,并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行为及特征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
孙冰  袭希 《科学学研究》2012,30(8):1272-1280
适应性是技术演化的根本动力。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观点研究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呈现的新特征,是促进动态环境和变量下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的新思路。将kene理论引入产业技术的动态研究,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研究对象,提出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的适应性演化新观点。通过仿真模型对技术的演化过程进行模拟,揭示了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及其演化的七个复杂适应特征。仿真结果表明,与非知识密集型产业相比,知识密集型产业中技术的复杂适应特征更加明显,且系统整体在动态环境中复杂地进行演化。研究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中技术演化规律及其内在机理等方面分析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研究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工作过程,也带来科研管理的复杂性.复杂性科学理念是"必须用复杂性方法来研究"[1].首先应用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分析了科研工作过程的复杂适应性系统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适应科研管理复杂性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学研究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工作过程,也带来科研管理的复杂性。复杂性科学理念是"必须用复杂性方法来研究"。本文应用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分析了科研工作过程的复杂适应性系统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适应科研管理复杂性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组织知识系统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的知识系统主体是组织知识创新的实践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复杂适应系统(Comp 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理论对组织知识系统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知识系统是复杂适应系统;进而研究知识主体的复杂特性,结合CAS主体模型,初步构建了基于CAS理论的知识系统主体模型,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借用复杂适应系统相关理论,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智能交互性、系统动态开放性和创新绩效涌现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区域创新系统的AIITD演化模型,即集聚、互动、制度厚积和多样化,并探讨了其演化的创新资源配置、内控性以及适应性循环三种机制,以进一步解释区域创新的内在规律。最后,分析得出该模型的现实价值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信息产业系统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继鹏  王欣  薛雯 《情报杂志》2008,27(5):142-145
基于演化经济学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建立了信息产业演化模型,分析了由不同企业组成并有新企业随机进入的信息产业竞争动态.分析了信息产业内各企业投资、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弥补现有基于动态演化视角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研究的不足,深入探究了其自组织表征,并引入Logistic改进模型,对其自组织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是一个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价值为目标的复杂适应系统,其演化经历了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更新期)4个时期,各演化时期伴随低碳创新模式、主体职能以及系统文化等的改变,系统各主体应"因时制宜"地调整策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CAS理论为视角对自私基因理论的核心思想进行元理论解读,其内容包括:(1)基因/模因演化是一个具有自私性、适应性、群体性与涌现性的复杂适应系统,具有CAS理论思想的特质,否认了极端还原论的观点;(2)竞争-选择机制与复制一进化机制构成自然界演化与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基因/模因演化的驱动力。它既是对“创世论”的彻底否定,又是对系统论思想与达尔文进化论的继承与发展;既颠覆了极端还原论的无演化性观点,又否定了机械决定论的抽象永恒性。  相似文献   

10.
将复杂适应系统与生态学中达尔文、拉马克的演化观点相结合,引入Kene理论探讨技术的适应性演化问题,提出技术在环境中适应性演化的自然选择、学习和改变机理,完善Holland复杂适应系统体系中的“刺激—反应”理论,建立“刺激—反应”的三层模型.根据Kene的仿真界定和模型中的“If…Then…”规则编写程序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适应性演化会导致技术知识空间中原有的Kene数量减少,Kene的结构发生变化;但空间中的知识强度会随适应性演化过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余兴增  颜颂真 《情报科学》2003,21(9):992-993
DIALOG是国内常用的国际联机检索系统,该系统规定了大量的指令和字段限制符与逻辑算符和位置算符配,灵活运用这些运算符可以确保查到非常切题的信息。如何正确使用指令、字段限制符、逻辑算符和位置算符配以及数据库的选择,都是DIALOG检索中必须考虑的同题。为了帮助检索人员快速编写DIALOG检索指令,提高检索效率,作者开发了“DIALOG检索辅助系统”。本文介绍该辅助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1957年,钱学森在《科学通报》发表了《论技术科学》一文,从此奠定了中国技术科学研究的基点。但此后的60余年中,技术科学思想几番浮沉,未能得到稳定的重视和支持。及至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技术科学做出了重要论述,技术科学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文章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3个维度对技术科学进行学术化阐释,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知识体系支撑。  相似文献   

13.
政府采购制度中管理体系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敬  刘芳 《软科学》2001,15(5):39-42
政府采购在中国刚刚起步,2001年3月发生在深圳市的中国第一起政府采购案,引起了人们对于政府采购问题的讨论。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政府采购制度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试图从政府采购的流程进行分析,建立管理体系的模型,根据模型提出完善管理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系统动力学在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能对区域新系统(RIS)结构进行深层剖析,对其运行特征有一定程度的定量把握,文章引入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方法,来探讨RIS的结构特征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各大高校开始注重信息化建设,并对高校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采用数据库技术,对高校管理的信息系统原理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可行性;之后对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拓扑和功能结构的介绍,接着在数据仓库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模型,包括概念以及逻辑模型设计,最后通过系统给予实现。系统运行状况表明,本文设计的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良好,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拓展性和兼容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曹宁 《现代情报》2009,29(4):4-6
在总结传统图书馆服务体系问题的基础上,从确立服务理念、整合知识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和更新组织结构等方面构建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索基于学科馆员的核心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信息化高技术战争形式下,后勤保障在军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实兵演习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后勤保障的平时训练和加强,故而文章建立了基于MAS的后勤保障仿真的一般系统。首先,对后勤保障系统进行了具体分析,其次对Agent及MAS概念及特点进行了简介,最后从MAS角度建立了后勤保障系统仿真的体系结构,建立了保障仿真系统中接口、财务、军需、运输、油料、基建营房和卫生小组Agent等7类Agent及描述了各个Agent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军队后勤保障仿真系统的建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的开发是一项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它给企业带来高效益的同时,半随着巨大的风险。文章提出生命周期系统管理策略,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提供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信息系统集成度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为基础,设计了高校信息系统集成度的评价体系;阐述了高校信息系统集成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步骤,从网络集成度、数据集成度、应用软件集成度和管理模式集成度四个方面设计了高校信息系统集成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坤 《现代情报》2011,31(1):153-156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合理评价的前提,对促进系统设计目标的实现,提高系统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就建立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依据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建立一套较为完善、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客观评价档案信息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