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文峰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6):111-116,137
女性主义以独特性别视角,对课程领域中的课程制度、课程内容和课程实践进行全面审视和批判。在此基础上,女性主义主张改革现有的课程,在课程研究与开发中融入女性视角,消除隐藏在课程中的性别歧视,实现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女性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应以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和密切联系女大学生的需求为原则,教学目标应包括树立性别平等意识、提升"四自"精神和强化主体意识、克服性别刻板印象、科学认识性别和性别差异、培养社会性别视角,掌握性别分析能力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课程组织是课程开发中的经典步骤,校本课程组织指在开发某门课程中对课程要素的组织。课程组织要观照学科自身的逻辑,也要考虑学习者认知特征、兴趣需要以及环境中课程资源的可能性。课程组织的方式大体分为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教师是校本课程"组织"的主体,课程意识决定教师对课程组织的关注程度。校本课程组织需要不断校正课程目标,校本课程组织是课程要素结构不断调整与修正的过程,并需要在多元组织群落中权衡。  相似文献   

4.
"双证书"课程开发主体随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随着人们对课程开发工作以及时开发主体社会功能认识不断深入,课程开发主体研究已经深入到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层面.课程的各利益相关者在课程开发中占据着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义务和责任,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在课程开发中扮演的角色,因此,课程开发主体必须多元化,单一性的开发主体会造成课程开发角色缺失,影响课程的社会认同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为谁开发:追求"学生获得"校本课程开发的产品并不是别的什么课程,恰恰应该是"学生的课程",是追求学生获得的校本课程,应当源于学生、通过学校,为了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校本课程",实质上就是"学本课程"。这种课程,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依归,关注学生学习利益的实现。因此,走向学本课程,应是未来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学本课程,放弃一切功利主义追求,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6.
教师课程权力的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对"权力"和"课程"概念的分析,本文认为课程权力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课程主体在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或实施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可支配的能动力量.教师课程权力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教师在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可支配的能动力量.它具有强制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媒介性.它与教师的课程权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浅析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灵活、适切的课程开发形态。一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的广大教师。本文坚持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取向,把其划分为外缘主体和内核主体、一般主体和支柱主体、现实主体和潜在主体等几个层次。试从‘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这个立体结构的角度阐释,提出广大中小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灵活、适切的课程开发形态.一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的广大教师.本文坚持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取向,把其划分为外缘主体和内核主体、一般主体和支柱主体、现实主体和潜在主体等几个层次.试从'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这个立体结构的角度阐释,提出广大中小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9.
张芳 《教育探索》2008,(11):38-39
女性学是从人类的性别差异出发,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女性的性别特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其特点,一是突出性别平等,二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三是其内容的多样化。其意义和作用,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帮助女性发现自己的历史;二是向男女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性别观念和知识,以改变刻板的性别观念和偏见;三是以性别平等的视角审视女性发展的现状,唤醒女性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开设女性学课程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提高女性学课程教师的素质,改进其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课程文化自觉的"‘微'生长",既指课程文化自觉的"微课程"生长方式,也隐含在微观领域内草根性生长的意蕴。课程文化自觉是人对课程的本质、功能、规律和主体责任等方面形成的一种认识理性和践行追求,这种理性和追求表现在课程对师生性向自觉、生命自觉、人文自觉和教师课程主体自觉的催生。思想政治微课程所隐含的意向结构、期待结构所产生的吸引力以及课程开发共同体所具有的主体间性,使其成为课程文化自觉的微型生长场域。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女性学课程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的思想、观念、理论传播给大学生的“行动”。它已成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性别意识、传播男女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在论述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女性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对大学生的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女性学课程设置是一种素质教育和女性人才培养策略。高职院校女性学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应以女生教育为基点,以社会性别意识培养为平台,循序渐进,注入女性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理念与原则,提升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女生们学会用性别视角观察、发表意见和采取行动。女性学课程建设对女生发展、社会性别观念、高职教育改革、男女和谐发展均有促进和改变之效。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为议题进行了重点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完善三级课程的最佳途径。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全面性和整体性,应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加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充分理解和掌握课程开发的理念和内涵,在理念和内涵的指引下,确定相应的课程开发目标,拓宽课程开发的模式,分清各层次各级别的主体、客体,积极调动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5.
重智轻情的现象在我国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由此,开发与实施优质的语文校本情感课程显得十分必要。从理论意义上来说,语文校本情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丰富了我国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理论;从实践意义上来说,语文校本情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语文校本情感课程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确立优质的语文校本情感课程目标;建构语文校本情感课程的结构框架体系;采用"地道"的情感学习方法;注重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助力"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紧密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实践探索多元主体紧密结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制。多元主体紧密结合组建课程开发联合体,共同根据职业能力的新要求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训练项目,制定课程标准,开发特色鲜明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的实训室,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课程领导力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不同学校存在不同的现实性,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最终只有通过教师的校本转化,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适性化课程。在课程校本转化过程中,如果不同课程开发主体之间的沟通、解释、协商不够充分,各层次课程之间的落差必然加剧。教师可以缩小本校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转化造成的落差,具体而生动地领导着课程,直接决定着课程对学生的适合度。班本课程创生和社团活动课程开发是教师课程领导的基本取径,教师领导着"教谁向何处去""教学什么""如何教学"和"教学怎样",并通过协商、引领和支持,发挥课程人际领导力,促进社团学习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那么教师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强化其自身的课程意识。因为鲜明的课程意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从校本课程开发中强化教师课程意识的必要性入手阐述了教师应该具有的课程意识,它们包括:主体意识、制度意识、学理意识、价值意识、开发意识等,并讨论了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性别研究的视角下,通过对课程政策三要素中女性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其影响的分析,本文认为,课程政策的制定忽视了人作为有性别的个体而存在的事实,导致课程政策中性别意识的淡薄和对女性权益的漠视。为此需要关注女性权益,加强课程政策制定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着教学时空封闭、教学手段单一、人文精神缺失等弊端。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高校教师,可以探索从以下几方面开发课程资源:转化教师的科研成果以拓展课程资源的深度;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合作者以开发他们经验结构中业已存在的资源;寻找课程资源的原初形式以建设案例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