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必将对我国的普教事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实践中,我对小学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有如下的认识和体会:一、关于“五育并举”说与“三个层面”说当前,对素质教育问题的探讨,大致有两种见解:一种是将人的素质分解为德、智、体、美、劳五种素  相似文献   

2.
“三教统筹”是建立农村教育服务机制,使三教形成合力,发挥教育整体功能的一种新型农村教育模式。 要搞好“三教统筹”,认识必须正确、统一。目前有三种认识不利于统筹:一是认为普教、职教、成教已各成系统,各有任务,可以各办各的,无须统筹。这种认识忽视了三教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显然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反映,因而是错误的。二是认为三教中普教是主体,职教和成教是补  相似文献   

3.
<正> 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其学以致用的鲜明特点,“短、平、快”的教育效果,迅速赢得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分析其起因,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成教、职教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主要是它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完成普教所未完成的使命。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借鉴成教、职教的经验,促进普教事业的发展? 促进普教事业的发展,当前一个重要任务是解决在校生辍学问题。最近,我请有关同志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辍学问题,就必须从改革入手,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适应商  相似文献   

4.
所谓“职教与高教、普教并重”,就是说要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到与发展高教和普教同等重要地位,形成“三教并重”、“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克服教育管理部门在决策意识上重高教、普教,轻职教的思想,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一、“三教并重”是现代化教育结构的标志 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层次、结构和门类都是由其社会经济的需要决定的。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一国教育,其层次、结构和门类,也要因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而相异。当我们的国家要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时候,没有现代化的教育,也就根本谈不上现代化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1993年3月2日,俄教育长B.M.菲利波夫在该部部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1998年俄教育系统工作的总结与1999年俄普教职教部的基本任务”的长篇报告;3月10日该部发布了关于批准上述会议相应“决定”“指令”及其附件“俄普教职教部1999年的基本任务”。透过此从四个方面做出归纳,即:教育拨款政策上“贬基褒普”;其他教育政策上的扬长缺;普通教育领域的现状与展望;多层次业职教育的进程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 最近我们依兰县工农教育办的同志深入到我县五个乡镇进行调查,走访了8个村屯41户,想谈点对农村成人教育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 (一) 近几年来,农村的成人教育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有很多不适应。如果不引起高度的重视,势必会影响广大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影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从调查反映出,主要存在“四个重视不够”和“三重三轻”现象。一是认为农村教育只有营通全日制教育和一次性教育,对农村成人教育重视不够;二是认为农村成人教育是单纯的扫盲和文化基础教育,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视不够;三是认为农村成人教育是单纯的学历教育,对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四是认为成人教育是部门的条块工作,对“三教”统筹(普教、成教、职教)和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重视不够。因此,一些地方出现了“三重三轻”现象。即重经济轻教育、重眼前轻长远,重小生产轻现代化生产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文摘     
上海普教界一些权威人士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座谈中,就普教领域众多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他们认为:全社会的改革思路是“放权”,而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却是收权——“统”,统考、统配、统分、统编教材,一“统”就“死”。他们认为要变教育行为过程管理为目标成果管理,将简单的统,转化成按教育规律办事。教育可不可以成为商品?他们认为,把大一统的计划教育推向市场已刻不容缓,推行有偿教育已势在必行。有偿教育既可以解决国力不足的问题,又能将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学校办糟了可以破产,好学校可以兼并差学校,提倡优存劣汰。  相似文献   

8.
谈“三教统筹”的大教育观“三教”即普教、职教和成教。它们三者之间看起来似乎毫不相连,属不同的教育范畴,但只要仔细分析和探讨,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单凭哪一种教育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必须把这“三种教...  相似文献   

9.
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普教界的一个中心议题。大家都认为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转轨,但事实上,目前许多关于素质教育的做法和宣传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外围战,简单地把“考试”称作为“应试教育”,机械地把活动统称为“素质教育”,因而忽视了课堂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素质教育不是不要知识教育,也不是不要考试,更不是放松学校的教学质量,而是要使学校的一切  相似文献   

10.
防止职教教学普教化曹运联职业高中教育是一种特定的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和特长教育,在教学上必须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是衡量职业高中教育办得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目前,职业高中学校迫切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以防止职高教学普教化。一、要摆脱统一考试老传统。把...  相似文献   

11.
搞好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提高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迎接转机、走出困境的必备条件。笔者认为,职教教研工作宜做到五忌五要。一、忌套用普教教研模式 ,要树立开拓创新意识目前 ,不少地方职教教研机构的人员 ,都是从普通教育“脱胎”而来的。由于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工作方法、思维形式等受普通教育的影响 ,所以 ,教研模式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其靠拢。毋庸讳言 ,普教与职教教研工作有许多共同的内容和形式 ,但如果不考虑职教教学工作的自身属性和特殊性 ,盲目照搬普教模式 ,势必会使职教教研工作走入死胡同。职教教研工作应有明…  相似文献   

12.
记者:贵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了哪些工作?刘川:我校研究和实施素质教育,经历了“深刻认识、积极开拓、重点突破、全面实施”四个阶段,现已确立了以“发展与创造”为主题的实施素质教育方案.其主要内容:一是根据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三让一树”教育思想,制定了《小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与实施方法》,对小学生素质发展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该项目获199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普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二是造就一支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我校以“开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在“八五”期间,由省教委总结并在全省推广了五种三教相互沟通与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是普教与职教相结合的渗透型模式,在全省中小学普遍开设了劳动课和劳技课。二是普教与职教并存的分流型模式,全省有468所农村初中进行初二、初三分流教育,占农村初中总校数的54.3%。三是普教与职教对接的附加型模式,在普通初中毕业后,再加一段或一年的实用技术、职业技术培训教育。四是职教与成教合一的复合型模式,主要以农职业高中和农村成人大中专学校为依托,既进行学历教育,又开展短期农业技术培训。这种类型的农村成人大中专学校…  相似文献   

14.
创建"职教哲学"框架结构的逻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职教已从普教中分离出来了,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和体系,需要从哲学的高度上研究职教内在关系及规律等深层次理论问题,职教哲学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提出来的。本主要研究职教哲学的主体分、中介论和本体论等3个总体要素以及构成以上“三论”的9个项目要素和27个具体要素的界定、关系和否定生成形成,构建职教哲学的框架结构,探索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校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1.专业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如职业学校。2.在普通学校中加进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即所谓“渗透”。职业学校目前有了较大的发展,相比之下,后一种形式的发展则较为缓慢。本人认为在普教中渗透职教因素更应作为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原因是: 一、从教育的作用来看,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通过育人来实现。其中就包含了劳动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长期未被全社会认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与普教相比 ,我国职教起步较晚 ,发展历程较短 ,在发展规模、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等各方面 ,客观上讲还比不上普教。(2)在职教发展出现“辉煌”之时 ,未能很好地总结经验 ,继续保持发展势头 ,以至丧失“良缘”。 (3)教育行政部门“宏观调控”不力。一开始 ,我国还提出中等教育普职学生的比例问题 ,后来这一理念逐渐淡薄 ,以至不提了 ,造成“铁匠担子一头热” ,普教挤破门槛 ,而职教却门可罗雀。 (4)多年的招生制度也对职教生源造成了极大的制约。职教招生排在录取批次的最后 ,似乎职教只…  相似文献   

17.
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成为当前普教界的一个中心议题。但要真正理清素质教育的内涵,就目前的讨论而言,并非是十分清晰的。本文认为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不仅仅是要不要考试,或是片面重视知识教育还是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这样一种较为简单的问题。事实上,应试教育也并没有完全忽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甚至考试能力本身亦可谓一种广义上的素质。关键在于从应试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研究》2004,(4):19-19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有成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和自身建设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发展环境面临的问题:(1)存在“三重三轻”现象: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技能培训;重普教升学率,轻职教就业率。(2)经济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未能实现同步协调发展。重视上项  相似文献   

19.
综合高中话题的成因 为什么是职教工作者、而不是普教工作者热衷于谈综合高中?是因为职教目前处于一种不公平的地位,它要争取一种教育的平等权利!为职校生,也为了职教事业。凭什么要把初中毕业生成绩低的送到职校,成绩好的送到高中,单单让职校独自承担初中教育的不良后果?本来,合格的职教要比普教需要更多的经费,那又为什么政府拨给职校的经费仅仅和普高一样多,甚至更低,从而职校不得不忙于筹集经费,职校生不得不交纳高于普教的学费?职教的本份就是培养职业技术能力,可人们却偏偏批评职校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季增俊 《文教资料》2005,(19):92-93
洋思初中,已成为我市普教战线的一面旗帜。在全省及至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1999年9月,中共泰州市委、泰州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学习洋思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全市要掀起学习洋思经验的热潮。如何学习放大洋思经验,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洋思三日”活动使我的最大体会是:洋思经验贴近我们职业教育实际,学洋思重视管理创新,依法治校,以责任制治校,才能办出一流的职业学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洋思初中以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