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蜀化研究已成为考古学、历史学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在其间起了关键性的突破作用的,是广汉三星堆的重大发现。对巴蜀古代历史化的认识,由此全面改观。中国明系由各民族、地区人民共同缔造。可以断言,如果没有对巴蜀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中国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恐怕必须由巴蜀化求得解决。  相似文献   

2.
巴蜀地区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经济化中心,巴蜀化在中华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长江上游开发史和西部经济化发展史上影响十分深刻而巨大,长盛而不衰。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巴蜀化,对于继承发扬巴蜀化优良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现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化研究中心制订的《巴蜀化研究课题规划》(讨论稿)发表,诚请海内外有志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开创巴蜀化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巴蜀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地区是中华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国西部长江上游的古代明中心,巴蜀化是中华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化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对于继承发扬巴蜀化优秀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强三星堆文物及环境风貌保护工作的八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星堆祭祀坑是中国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坑中出土的大量金、铜、玉、石、陶、象牙等各种质地的高品级物是巴蜀化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化和历史信息。它改变了人们对于古代四川盆地发展水平的传统认识,为重新认识和追溯古蜀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它面貌的  相似文献   

5.
大禹治水的史事虽见于诸多传世文献,但由于年代久远,考古资料欠缺,曾为不少学者所质疑。近年来,有关大禹治水的出土文献不断增多,研究显示,大禹治水不仅仅是历史传说,而是确有其事。在巴蜀地区,与大禹相关的文献记载和文物古迹颇为丰富,构成了多彩鲜明的大禹文化景观。大禹治水成功,不仅推动了中国国家的形成,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前奏,而且推进了古巴蜀文明的进程,对后世巴蜀治水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曲水流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水流觞”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非凡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本文论述了“曲水流觞”的起源、发展以及演变过程,分析了“曲水流觞”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位置,指出了其对现代园林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美丽的松江位于上海西部,自古以来就是人文渊薮、品物繁盛之地,这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有清新怡人的自然风光。而在这当中,集两者精华于一萃的绝对是最富盛名的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醉白池,有人文,有风景,还有中国古典园林千年文脉的传承,游人每每来此,都会驻足观赏,流连忘返。一、醉白池的历史积淀及独特建筑醉白池的前身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名叫"谷阳园",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少数民族的集聚地,这里曾是邛、笮等古民族的所在地。其出土的青铜化除有自身的特点外,还与其他化有着相互交流和影响,特别是与巴蜀化和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甚至与越南的东山化也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凉山地区是连接古代川、滇化之间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9.
《寻根》2016,(5)
正中国境内庙宇众多,诸神共奉,在特定的地域文化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祭祀圈和信仰圈。其中,祠庙建筑内容丰富,数量庞大,是民间祭祀和信仰活动的主要场所。龙天庙是祠庙建筑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山西境内。龙天庙究竟为何庙,所祀何者?有人直接将其当作"龙王庙";也有人将"龙天"一词作"真龙天子"解,认为该庙是祭祀汉文帝刘恒或后汉皇帝刘知远的;还有人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华化论坛》编辑部协办的“巴蜀化与中国明起源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河山锦绣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大国。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又将中国山西省平遥和云南省丽江两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有19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世界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自然遗产的承认,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现将这三处新的世界遗产做一简要的介绍:一、平造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平原,是国务院公布的9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平遥古城历史悠久,历史文物保存丰富,古城格局、…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地区是古人类活动的理想场所,迄今在三峡地区已发现远古化遗址200多处,为研究古人类的房屋建筑提供了重要资料。三峡地区远古建筑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多采用地面台式建筑,还流行干栏式建筑。这两种建筑的形式和面积,一般都比北方高大、宽敞,凝结着远古时期该区人民的创造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正位于晋南地区黄河、汾河交汇处的后土祠,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祠庙,方志中记载"其祠庄严宏巨,为海内祠庙之冠"。当地的后土崇拜由来已久,金以前盛行国家祭祀,金元两朝改为皇帝派官员祭祀,明清时代"沦为"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而厚重。本文拟以后土崇拜的渊源、祭祀沿革为主线,探究后土祭祀由皇家主持转为官方推行并最终成为民间信仰的变化过程及其缘由。  相似文献   

14.
葛熠 《华夏文化》2005,(2):43-45
中国古典园林的正宗代表当数江南私家园林,即士大夫文人园林。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一个政治上动荡不安、文化上多元走向的时代。政治上的风云变幻,让封建士大夫们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感到岌岌可危,或为保全性命,或为寻求精神慰藉,士大夫们把目光投向自然,寄情于山水,而当时山水诗、画的流行,也推动了造园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寻求伊甸园     
在当前中国的现代园林建设中,不少人仅从表面“理解”和“借鉴”中国和西方园林艺术的传统,使得当下的园林建设中出现一些不切实际、不合时宜的倾向。如仿古之风、古建筑热、假山热……;还有那种弃“己”媚“人”地片面追求所谓“西洋风格”的做法,如草坪雕塑热,等等。其结果是使中国当代的园林建设从复古到崇洋,建造了很多园林,最终却未形成中国现代园林的风格和特征。最近,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周武忠博士)一书,可谓当代中外园林艺术比较研究的第一专著。作者运用历史比较与平行比较的…  相似文献   

16.
《巴蜀学史稿》系四川省巴蜀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组织编纂出版的2001—2005国家重点出版计划的“巴蜀化系列丛书”十种之一。《史稿》是巴蜀第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地方学史,对巴蜀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之功。全书论述范围广泛,挖掘深刻,主线分明,评议确当精到,新论迭出,对巴  相似文献   

17.
成立于1922年的华西边疆研究学会①,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华西边疆②研究为宗旨的国际学术机构,是近代华西文化史上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里程碑。它重点考察川西北、川康、川藏及滇北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内容涉及人文、自然、科学领域,成果丰硕,有较高学术价值,至今在海内外论著中占有很高"引用率",对西部大开发亦有参考价值。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是华西文化西渐之先驱,吸引着国际汉学界对华西地区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曾在中华古代明的缔造和中华明的演进中产生过独特的作用,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两个明建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中仍然扮演着积极而重要的角色。作为民族学和民族史上的重要成员,羌族在其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十分丰富的化,这在今天仍是相当宝贵的历史化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研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徐中舒先生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中国古代史和巴蜀文化史研究。基于1949年以后巴蜀地区的考古新发现,徐先生运用新的史学观,于1959年和1960年发表了《巴蜀文化初论》和《巴蜀文化续论》。在"两论"中,徐先生论述了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紧密关系,梳理了巴蜀民族、部族之间杂居迁徙与相互融合的历史轨迹,进而得出中华各族"原来就是一家","中国"是因文化而立国的结论。徐中舒先生的"两论"与同期蒙文通、缪钺、冯汉骥、任乃强、邓少琴等先生关于巴蜀文化的研究争鸣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巴蜀文化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20.
探索滇国、夜郎王室渊源是西南民族史和考古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川西北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化和川西蜀化以及川滇西部地区及滇国考古工作的进展,使历史献中关于这一区域的记载得以被重新认识。笔认为王滇及王夜郎的是源出岷江上游岷山山区行石棺葬的蜀人最古老的部族——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