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产生教师与学生权利义务的基础,所以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相互依存。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法律关系有四种。一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教师对学生有  相似文献   

2.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和概括了几种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听好每一节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教师要提倡学生在课后及时进行复习;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阅读化学课外读物;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活跃,甚至教师的信息量有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或落后于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配合,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愉快学习,真正打造快乐课堂。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要以师道尊位、板着脸、端着架子和学生交往,这样学生会敬畏、疏远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产生代沟,他们不愿接近教师,不喜欢教师,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52):184-185
课堂是一个混合体,其中学生具有不同学习能力,教师必然有喜欢和讨厌的学生类型,但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动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学习动机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和鞭策,他们能战胜任何困难。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教师了解动机在课堂上的意义,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最终教师和学生能更好地沟通和协作。  相似文献   

5.
吴迪 《上海教育》2008,(7):52-53
教师只有不断走近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熟知学生,学生才会和教师做朋友,让教师去分享他们的喜悦;也只有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师才能够倾听他们的烦恼,分解他们的忧愁,消除他们的焦虑。只有当学生感受到了教师是最可信任的,他们才会把内心世界向教师打开。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中,未成年学生(以下简称学生)隐私权与教师知情权和教育权的冲突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为了管理和教育学生,需要对学生的一些隐私具有一定的知情权,而学生拒绝教师对其隐私的共享,教师不知学生隐私的一些内容,将无法确定问题的性质,进而影响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管理和教育学生。因此,研究学生隐私权与教师知情权和教育权的冲突及其对策,无论是在法律规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性的教学过程。教师要追求交流互动性的课堂教学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追求并建立好的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实现教学关系的优化,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和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要和学生更好地交往,更好地共同发展,实现教师和学生教学的互动,并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步实现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徐卫 《海南教育》2008,(10):16-16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热爱工作,更要热切关爱学生。教师要把爱播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个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喜爱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9.
师说心语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是学生健康的训练者,教师是学生美感的培育者……概言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我庆幸,曾经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0.
一、用亲切语言温暖学生传统的品德课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课堂主导。而新课改中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进行权威性的"对子"交往,教师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变成了与学生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11.
王倩 《学科教育》2013,(4):91-96
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经验是什么?这个问题目前还有很大的探究空间。从杜威的经验观来看,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主动和被动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由此给予有机体各种刺激,使有机体在实践中获得反思,建构经验。观照中国汉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发现,教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实践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优秀教师以此为参照,激励学生也积极地展开自觉的实践和反思,创造自己的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为反思的魅力所吸引,投身于“教学相长”的情境中,这也就是理想的“乐学”境界。  相似文献   

1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众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主张教育贴近生活、教育本身是生长过程、学校适应社会、教材设置重视经验、师生关系趋向民主。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启示我国成人教育要回归成人生活、促进成人终身生长、学校生活适应成人社会生活、教材重视成人经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理念,指导广大教师深入思考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和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究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从学生获得新知的经历和体验、强化师生交流、创设情境与开放课堂等角度,阐述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刘洁 《中国轻工教育》2013,(3):82-83,96
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中,大学英语教学赋予教师新的、更具挑战性的角色.本文在借鉴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改实践工作,重点探讨了在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扮演的新角色,即教师如何承担起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监督者、评估者等新角色,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者在此模式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近年来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着重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技法研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课堂都是教师主导的舞台,提问是教师的"权利",回答是学生的"本分"。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这一趋势下,"生—生"课堂提问模式主张开发"学生经验"这一宝贵资源,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少讲、精讲,多给学生留些"空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对"生—生"课堂提问模式的概念、价值、策略和操作框架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鼓励更多教师将此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方法多样化,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的尊重和鼓励,体现的是教学的民主和开放.体现的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方法多样化”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探寻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方法交流中展示思维过程和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在方法的比较和感悟中理解和自觉接纳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激发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学习,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教师在"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中应始终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促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快乐地发展。本文从教师促进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享受合作互助的收获,促进学生形成自信进取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等方面阐述了"活动单导学"中教师正确的心理站位及其给课堂带来的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把作文看成了是在写作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操作而并非是学生的心智劳动创造的成果,学生创造的灵性被扼杀。因此新时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要求是:教师首先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自己;要把作文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知识,注重体验生活;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放作文教学的可循之路有:开放选材,变无"米"为有"米";"指导"开放,弃同求异;评改开放,让呆板变活泼。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关注知识价值、教师理性权威与面向未来的教育,而忽视个体经验价值、学生的反思力量与面向当下的教育意义,以致心理健康教育遭遇瓶颈。“经验重构”对提升个体经验价值、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主体精神,丰富学生的个体经验以及加强“经验重构”的自我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