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语义基础、句法位置、语用因素三个方面探讨了程度副词“挺”语法化的过程:“挺”语义中“突出”的语义特征、“挺+谓词性成分”的句法位置、“挺+谓词性成分”使用频率的增多共同促成了程度副词“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非常"的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常”的语法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条件:“非常”作为词组,意为“非同寻常”,其语义特征使其具备了演变为副词的基本条件;“非常+谓词性成分”的句法位置则是其最终形成的决定性条件;“非常+谓词性成分”使用频率的增多说明语用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程度副词“非常”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3.
"在…上"这一框架结构中的插入成分"X",在句法上前受"在"、后受"上"限制,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上"的不同用法决定"X"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而且此格式在句中语义上有前指、后指或双指三种情况.语用上,此格式用于表达形状范畴是不自足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从来"来源于古代汉语中的跨层结构"从来"."从来"由于受到指称化标记词"所"的修饰限制发生转指,结构上由一个谓词性成分转化为一个体词性成分,语义上由空间范畴跨越到时间范畴.在结构紧密和语义凝练的前提下,"从来"发展成为一个时间副词,其词汇化的演变机制为转指和隐喻.  相似文献   

5.
对于动词谓语后的数量结构,传统观点认为,数名量结构作谓词宾语。数动量结构和数时量结构作谓词补语,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语法功能应从数量结构的构成、与后面所出现名词的组合情况以及结合语义综合分析,并提出运用语义指向判断“动词 数量结构”语法功能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一概"是现代汉语表全部总括性的范围副词,对范围副词语义所步及的全部对象进行总括,意思是总括对象都是如此.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总括性范围副词"一概"进行多视角的考察.其中句法方面,考察其充当状语和定语的句法功能及与其它同类副词、特殊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的连用情况;语义方面,"一概"多为前指,偶尔也后指,具有表指向成分的多成员性及所修饰动词性成分的受事性弱的语义特征;语用方面,比较分析"一概"与其他类副词"都、全、全部、一律"的差异,发现"一概"具有表客观陈述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7.
朱德熙先生认为由"和"类连词连接谓词性成分造成的联合结构是体词性的,但从句法性质出发,这种结构仍然是谓词性的,这种结构出现的原因是谓词表达功能复杂化和受外国语言尤其是印欧语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状语在句法结构平面上是谓词性偏正短语中的修饰成分,而在语义结构平面上,它并非只修饰后面的谓词,有可能还与结构中的其他成分发生联系,出现了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致的情形。正是由于这种情形的存在,如果句中的状语出现多项,语义平面将呈现异指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滨州学院学报》2018,(5):58-63
现代汉语中,用于谓词性成分之前的"一时"的典型语义语用特征:"一时"主要用于否定句,表示对短时间内可能出现或存在某种情况的否定;用于肯定句时,后边的谓词性成分主要为表示内心感受或心理反应的形容词或动词;"一时"后的谓词性成分具有"非可控性",无论是短时间内的内心感受/心理反应,还是短时间内周围环境的变化,都是在客观事件的影响下发生的,而不是行为主体有意为之的。  相似文献   

10.
李琦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3):117-119
补语是谓词性中补短语中的修饰语,在句法平面上,它总是修饰限制其中心语,在语义平面上,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和句法平面相一致,也是指向其中心语的,但有时它却可以甚至仅能指向其中心语以外的句法成分.我们把这种在语义平面上有时甚至仅能指向其中心语以外的句法成分的补语称为间接补语.我们所要考察的就是此类间接补语,并且试从三个方面对它进行考察,以期揭示出它独有的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语义与语法功能、语义指向和演成情况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共同"类总括范围副词,指出这类副词在语义上具有兼容性,兼表总括与动作、时间的一致性,句法上修饰限制肯定式动词谓语,其语义指向比较复杂,由含有[总括][共同]语义成分的动词或形容词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不得”结构有两种:一是位于谓词性成分前作状语的“不得”;二是位于谓词性成分后作补语的“不得”。本文从形式和语义两方面出发,探讨了现代汉语“不得”的两种结构“不得x”和“x不得”的异同,并考察了“不得”的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副词"只"的语义指向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视角穷尽性考察一定范围的语料中能与“只”组合的结构形式:从静态角度看非对举格式的“只”的语义指向规律表现为一种倾向,而对举格式的“只”表现为一种语义的强制性要求;从动态角度用删除、移位、添加、位置浮动等方法考察相关的句法变换,总结出“只”在句法层面变换的条件和限制,以及“添加”、“位置浮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语义指向分析使形式与意义在语法研究中更好地结合起来.本文分析了兼话短语前状语的种种语义指向.先分析兼语短语前的状语.其语义仅指向一个成分的单指状语,后分析状语的语义指向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分的兼指状语.并归纳出单指状语、兼指状语的语义指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L+VP"结构中的"在+L"在语义指向上有前指、后指、双指或无指四种情况,语义指向的不同决定了表义功能的差异,从而导致相关句式具有不同的变换形式.当"在+L"语义前指或双指时,结构体中的"在"是动词;当其后指或无指时,"在"是介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334个副词在修饰谓词性成分时带“的”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发现“副词 谓词性成分”能带“的”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带“的”以后是自由的,另一种是带“的”以后是粘着的。“副词 谓词性成分”能否带“的”跟副词的性质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语义指向进行分析可以研究句中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以<孟子>一书中出现的状中结构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归纳了不同词性构成的状语在语义指向上的特点,揭示了状语的语义指向和状语的结构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状语在语义指向上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X"作为固定格式,"越来越"是该格式中的不变成分,X是可变成分,多由谓词性成分充当。根据对BCC语料库的考察,X为形容词(A)的占85%。本文着重讨论了"越来越A"的语义特征、语义限制及其否定用法。  相似文献   

19.
“得”字句中“得”前谓词性成分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得"字句中"得"前的V(谓词性成分).全文分为三部分(1)V位置上的词语.指出V位置上多数是单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但也不能忽略在V位置上还有多音节(包括双音节)的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2)V位置上词语的句法分类.根据V的句法功能,把V分为及物动词性词语、不及物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上大类.(3)V位置上词语的语义分类.根据V所联系的主事动元的性质,把V分为动作谓词、经验谓词和性状谓词三类;根据V所联系的动元的数量,把V分为一价谓词、二价谓词和三价谓词三类.本文还统计了V的各种类型的数量,从中可以看出"得"字句中V位置上各类谓词性词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语义特征上,"连连"与"一连"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两者的共性在于广义上的连续性。语义特征上的个性体现为反复性与延续性、瞬间性与持久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在语义指向上,"连连"是后指单项副词,只能指向其后的谓语动词或者动词短语。而"一连"是后指多项副词,既可以指向谓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也可以指向数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