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小说理论,自鸦片战争以后,进入了其自身发展中的一个新时期,即近代化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国小说理论逐渐丢离了古代形态而具有了新的面貌。首先,我国小说理论把小说创作同近代社会联系了起来,同近代社会中的进步力量联系了起来,同近代社会的变革联系了起来,从而也就使小说理论自身带上了鲜明的近代社会的印记。其次,我国小说理论对有关小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认识,科学性逐步增强。小说创作不再被视为无益、有害的事业,小说在整个文学园地中不再被视为下品末流,在文学内  相似文献   

2.
李佩甫的小说《生命册》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情怀,围绕主角吴志鹏的故事均是在城乡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小说中的生态意识颇具悲观主义色彩,体现了多层次的生态问题。在自然生态层面,小说将人的存在与植物的繁衍相类比,被扭曲的植物隐喻复杂的社会问题;在社会生态层面,小说创建了一错位的社会生态系统,小说中的人物陷入困境却无法改变;在精神生态层面,小说将社会生态问题归咎于精神生态失衡,并在表现精神焦虑之外期待重寻灵魂的安宁。  相似文献   

3.
黄伯耀的小说观念丰富而独特,却没能引起与之相当的重视。他充分肯定了小说巨大的社会作用,也意识到小说源于社会生活的性质;他对我国古代小说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并关注到因为国人的误读而导致很多小说蒙受不白之冤;他还十分重视小说在国民大众中的普及,并指出普及的办法。黄伯耀的小说观念丰富了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宝库,足以引起重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民初"社会小说"在创作宗旨和形态上都是承继晚清"谴责小说"而来的,把小说作为"舆论监督"的工具。民初社会小说虽然没有晚清那么尖锐,但是它们其实是在更加广阔的社会面和更加深入的人物内心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由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所规划的“中国小说通史系列丛书” ,近期又有重要成果问世 ,由该校文学院游友基教授撰写的《中国社会小说通史》 ,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于 1999年 12月出版了。该书以探讨中国社会小说的发展走向及其特点为逻辑起点 ,把中国社会小说作为一个艺术整体和历史过程加以考察 ,精细绵密地勾勒出其萌生、形成、成熟、发展的历史轨迹 ;对不同时期的主要小说流派、重要作家作品进行切中肯綮的阐释或描述 ,以展示中国社会小说这幅卷帙浩繁的“清明上河图” ,从而对其中的社会概貌作宏观的审视。在探寻社会小说的流变规律时…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当代恐怖小说大师"的美国小说家斯蒂芬·金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恐怖小说创作模式——社会恐怖小说,他的作品不再强调超自然的描写,而是将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恐怖故事向社会各个层面纵深发展,从而审视深刻的社会现实。斯蒂芬·金小说的电影改编继承了小说文本最显著的特性——社会现实性,改编特色在于影片常反映出现代生活的"焦虑性"、现实中人的"面具性"、人类精神的"希望性"。对于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有助于人们对金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小说因"小说界革命"一改其在文体中的地位,小说报刊随之纷纷创刊。综观1895-1916年小说报刊的发刊词,其宗旨可分为三类:一是承认小说具有巨大的社会功用,是唤醒国民、开通民智的重要工具;二是以为小说具有审美性,是文学倾向于美的一种;三是主张小说有消遣、娱乐的功能。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小说在当时主要是为政治、社会服务的,而小说的审美性、娱乐性则丰富了小说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小说创作再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风貌人情以及乡土百姓的生存状态。从小说文本入手.探寻鲁迅小说世界里乡土社会中的权威——封建迷信、官和长老,着重分析此三类权威在小说里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篇小说,往往会体现当时的社会历史内涵。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文学家创作出一些反映我们社会,揭露剖析我们的社会环境的作品。西方小说风格多样,在这其中,出现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哥特式小说。分析哥特式小说存在的社会历史内涵,深入了解我们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李涵秋的小说客观的反映出了各阶级、各阶层在那个时代的心灵史和社会的历史变迁,将言情与社会结合起来,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目,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近代狭邪小说也有自我的独特价值,它将小说的表现对象由繁琐的家庭故事改为特殊的社会故事,将展现感情为主的清代人情小说转变为展现士人生活为主,确定了自身的历史地位。但由于表达"情"与"社会"范围的限制,狭邪小说对比于社会言情小说有着巨大的缺点,从而导致了它无可挽回的走向末路。  相似文献   

11.
萨尔曼.拉什迪的小说《午夜的孩子》描写了萨里姆家族几代人的生活历程,展现了独立后的印度在文化及宗教等方面的社会状态。拉什迪通过小说构建了一个东西方共存的社会。应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分析小说,可以看出小说中构建的多元化文化与宗教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12.
小说在现代社会仍旧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弄清古代小说的渊源与流派,对于更好地阅读与理解小说这一体裁有着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古代小说从远古到明清,其时间跨度很大,它详细而准确地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与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3.
1992年底,人民文学出版社为香港女作家梁凤仪女士出版了十本小说。并称它为“财经小说”系列。但她的小说,都以女性人物作主人公,描写她们在香港社会中的遭际命运。至于有关“财经”的香港商界的观实种种,其实是小说中所描写和反映的香港社会生活的一隅。所以,在我认为,说梁凤仪的作品是“财经小说”并不贴切,这些作品实际是当代香港社会的女性小说。因此,我想从梁女士的这些作品出发,对当今香港的女性小说作一点研究和探讨。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十本书中,我着重地读了《花帜》。 我初读《花帜》时,对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感到陌生,我想,一个天生丽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 ,由于时代的孕育 ,中国文坛小说界出现一个支流 ,产生了数十部猥亵小说 ,鲁迅称之为“末流小说”。本文论述了这批小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韦一凡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虽然在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艺术化的演绎,又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十七年小说创作模式,但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上做了新的开拓创新。他的小说创作以时代性的主题、鲜明的人物形象、浓郁的民族风情描绘了建国后风起云涌的社会时代变化面貌,这使得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深厚的社会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J.K.罗林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新世纪奇幻小说最为成功的代表作,体现了奇幻小说发展的新趋势。这一系列小说产生于英国后工业社会背景下消费文化语境中,得益于英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在作品中处处呈现消费社会的典型形态。消费逻辑导致罗林的奇幻小说违背了传统奇幻小说的美学原则,呈现出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整体趋同的特征,这种特征也反映在了文本的具体情节形象当中。  相似文献   

17.
乡村小说因特定的历史语境而产生,并伴随着新的历史语境而发展。“五四”乡土小说、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分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较之“五四”乡土小说,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在创作主体、创作思想、文本色调等方面均发生了嬗变。这些嬗变反映了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社会心理、审美感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和现代侦探小说的先驱,并在其社会小说中发展性地融入了古来已有的侦探文学因素。这种结合不仅开拓了与爱伦·坡不同的侦探小说写作程式,也提升了社会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以狄更斯的"天鹅之歌"《我们共同的朋友》为例,发掘其中侦探文学因素的构成方式,分析这些因素对社会小说产生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有吉佐和子是日本昭和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其卓越的才华获得了人们的欣赏,与曾野绫子、山崎丰子并称为当代日本文坛的"三大才女"。小说《恍惚的人》是有吉创作的社会问题小说之一,围绕老人看护问题展开叙述。小说于1972年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有吉佐和子用写实主义手法逼真地展现了老年问题的严峻和残酷,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小说的社会效应强烈,在处理严肃的社会问题的同时,文中的幽默表现手法让小说从灰暗的气氛中得以救赎。  相似文献   

20.
近代小说观念作为古典小说观念的终结和现代小说观念的萌芽,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维新运动前主要是继承传统,又在鄙视小说为"闲书"中出现一些新变化;伴随维新运动的酝酿与来临,小说渐渐受到较多的重视,社会功能得到关注与强调;资产阶级改良者大力提倡小说,着眼于抬高小说的社会地位,力争让小说进入文学殿堂.之后,鸳鸯蝴蝶派强调娱乐消遣功能的小说观念,表现出对传统小说观念的继承与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