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教师教育的伦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活动.教师教育是关乎教师生命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师教育应内在地关注置身其中的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属性与价值追求.实现教师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提升,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旨归.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师教育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探明教师教育的生命向度,寻回教师教育的生命意义,实现教师教育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的超越,使教师教育成为富于人文关怀并有益于教师幸福人生的伦理实践,是教师教育走向纵深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2.
李晓华 《教育科学》2006,22(4):17-18
关注生命价值:教育的本有之义。教育是使人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过程,而人的生命价值是通过交往实现的。为此,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人充分感悟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与价值所在。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让中小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所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彰显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家成认为,我国当代学校教育正在走向一种"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生活对个体生存方式形成的影响是整体性的,对个体生命质量提升的影响是整体性的[1]。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注重人的生命的珍存,注重生命价值的升华,注重实现生命的价值,是我们当前教育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5.
人是实践的生命价值存在,教育实践是实践的一种具体方式.教育实践是教育主体的生命实践活动,是教育主体的生命存在方式和生命成长途径.教育主体参与教育实践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在生命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生命成长与生命价值提升的过程,就是师生生命本质实现、确证、生成与彰显的过程.教育实践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品性,它坚持教育主体的生命立场,以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为旨趣,注重生命生成与关怀生命,追求教育主体生命成长和生命世界的丰盈,彰显出丰富的生命特性和浓厚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的内涵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完善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和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从人性的特征出发,试从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个层次来阐释生命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8.
柴玲玲 《考试周刊》2011,(91):227-228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人和发展人的过程中应以提升生命、完善生命为主要目的,遵循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实现师生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的生命具有未特定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因而,我们应当以生命的提升作为教育目的。教育史上关于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主要有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它们是辨证的相辅相成关系。虽然教育归根结底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但最终以人的生命得到发展为契合点。正因为人的生命具有的特点使教育的发生成为可能,使教育在提升人之生命时,也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上的教育经常沦为统治者的工具,致使生命的价值也随之失落。以人为本的新世纪在呼唤教育的回归,祈望通过聆听、对话与同行的途径开展生命价值教育,从而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拓展人的生命价值。课堂教学是教育提升人的生命的主阵地。传统课堂忽视了人的生命意义,使教师和学生陷入一种生命缺失状态,极大的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必需通过“活化”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有效资源,唤起课堂的生命潜力,让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渠源 《教书育人》2012,(28):12-13
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关注生命,教育方能绿意盎然,生机无限。而作为德育课程,以其自身的特性对人的生命发展发挥着其它课程无可比拟的作用。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唤醒生命意识,探求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关爱情怀。生命教育既是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种教育实践。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就是通过进行生命教育,美化生命,让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在激扬生命之力度同时焕发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正>学校生命教育是指在学校进行的关于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什么是构建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立论点?这一立论点我们可以用三句话表示。一是提升学生的"人的价值"意识。这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生命教育的主旨是让学生认识"人",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二是达至真、善、美境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这是  相似文献   

14.
廉雪华 《快乐阅读》2011,(18):84-86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英语学科也应承担起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和生命价值的重任,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发掘生命的创造性、凸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朱林珊 《考试周刊》2013,(48):134-134
<正>生命教育是一种人的教育,是对生存能力的培养,是对生命价值的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热爱生命","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体会生命的价值"。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本质使命。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人的教育,政治课除了是政治工具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为此,必须让政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唤醒课堂生命意识,使政治课堂成为生命的绿洲,关照生命活动应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方"道德"概念的词源及其演变过程表明,道德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并且为了人们美好的生活而存在。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其真正内涵是人性中的卓越性和品格,它是人不断超越现实与自然生命的基本依凭和价值向度,是人的生命之必需。道德教育作为引导个体使其成为有道德之人、使生命趋向真善美的教育,表达的是个体生命存在的一种价值诉求,因而生命价值成为道德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生命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坐标轴”的原点,生命是教育的起始。让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就是让教育回归到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构建人的精神家园、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真正使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对象、教育基础都着眼于人的生命的发展和完善,让被传统教育弊端遮蔽的生命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创造而进行的活动,是一项最能体现对人的生命关怀的事业。"因此,在教育与课程改革中加强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因为现时缺乏与初中生匹配的生命教育,一部分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往往因一件小事就自杀或损害别人的生命,还有一些威胁青少年人身安全,影响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问题,如打架  相似文献   

20.
<正>生命是一切活动的起点,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的德育课程应当以润泽生命、人文关怀为己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并丰富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使护生在关怀病患生命价值的同时学会珍惜自己.创造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在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