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英语教学要从探讨英语课程性质入手,把培养小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网络优势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人文素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杜金兰 《中国教师》2014,(15):54-55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2011版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这样的总体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总目标采用多维方式描述,实现了英语课程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凸显以德为先、能力为重。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整体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英语课程的性质明确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注重其人文性。对初中英语课堂中的人文性谈几点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教学必须坚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既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对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关注不够。有些教师过多关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操练,在强调培养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语言技能的时候,忽视了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交际性。笔者以为,语言并非孤立存在的,它的存在伴随着语境、信息差(思维)和特定的文化背景。英语课程若能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继而修订的外研版新标准新版教材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性质。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语言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已成为当下英语教学的焦点。笔者试图挖掘新教材的人文性,恰当利用点读技术,对教材进行工具性与人文性整合,帮助学生切实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跨文化意识,形成良好的意志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文素养提高的过程。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可见,与以往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在确认英语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同时,还强调了英语学习的人文性。因此,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明确使用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概念,并进行了明确的阐释。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就是学会用英语表达,能用英语做事,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小学英语毕业总复习应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为总目标,既体现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项芸 《教师》2010,(36):104-104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素养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这样的总体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小学英语毕业总复习应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为总目标,既体现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课程标准针对我国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主动活跃地思维、大胆地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情感伴随着学习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他们不爱说英语,不敢说英语,无处说英语。经过观察和分析,我逐渐找到了农村小学生“哑巴英语”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创设文化语境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实现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和落实课程双重性质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积极打造文化语境,推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推敲文化语境,促进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统一。这正是英语课程的内在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