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新闻作品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有:或内容肤浅,手法雷同;或枯躁乏味,于瘪无力;或华而不实,故作惊人之语;或充斥空洞的概念和教条的说教,等等。这些问题不是由于表现手法的单调,也不是写作技巧的贫乏,这些表现的共同症结是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必须从深入调研人手,用新闻调研来撑起新闻作品的脊梁。  相似文献   

2.
何云娜 《新闻世界》2012,(4):30-31,72
新闻作品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在美学视野下对新闻作品进行分析,会发现新闻作品拥有不同层次的美,才能实现整体美。要营造新闻作品的层次美,必须从内容、结构、语言这三个方面着手,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对新闻价值的认识 ,往往将其理解为新闻本身的一个内在属性 ,从而将新闻的价值归结为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新颖性、必要性等五个要素。这里的价值概念是从经济学的价值论中引申出来的 ,在经济学那里 ,价值被认为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社会劳动。对新闻价值的传统认识是新闻作品中心论 ,新闻价值的五个要素都是就新闻事实或新闻作品而言的 ,或者说是凝结在它们身上的 ,它被认为是新闻事实或新闻作品内在的基本属性 ;并且 ,这些属性也是固定的 ,一成不变的。现在看来 ,这种认识的片面性缺陷显而易见 ,它将新闻活动的其它诸要素 (…  相似文献   

4.
李宁 《新闻界》2006,(3):104-104,125
何谓新闻侵权?《新闻侵权法律辞典》对新闻侵权行为的定义是:“新闻单位或个人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新闻电影等新闻传播工具。以故意捏造事实或用失实报道的方式向公众传播有损公民、法人及其他单位合法权益的不当内容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破坏了公民或社会组织的真实形象。降低对他们的社会评价,影响公民个人宁静的生活和尊严的违法行为。”按照民法理论和实践,新闻侵权属于民事侵权中的一般行为,但有其特殊性。新闻侵权除具备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即,侵权损害事实、加害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闻有因果关系、行为人的行为能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以外,还具有特殊要件,即,侵权行为体现在新闻作品中、新闻作品刊播于新闻媒介并公开发表、刊播新闻作品的新闻机构具有合法性、新闻行为在新闻活动中有过错,同时具备上述一般要件和特殊要件才构成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5.
新闻作品的结构是新闻作品的内部组织和整体安排。它包括新闻材料衔接过程中的过渡和内在联系,以及新闻材料的选择和整体排列构建。新闻结构是新闻作品的骨架,关系到新闻作品的整体风格和传播效果。结构的合理安排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否则会削弱新闻作品的表现力。视听新闻作品的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外部结构、内部结构和符号结构。无论什么样的视听新闻作品都应立足于对新闻事实内在关系的恰当反映;是否有利于新闻作品主题的表达;选择最合适的结构是否符合受众接受能力和习惯这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新闻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新闻作品中存在有侮辱和诽谤的内容。新闻诽谤即新闻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损害了他人名誉;新闻侮辱即新闻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损害了他人名誉。①具体形式主要有:新闻事实完全失实、凭空捏造;采访时只听取一家之言、未对情况进行核实而造成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失实;报道内容真实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等等。  相似文献   

7.
参加各台评奖过程中,发现新闻作品特别是新闻专题作品的选题有四条缺点:一是选题太小,社会意义不大;二是选题太旧,没有针对社会现实的新意;三是新闻专题作品选题简单,没有开掘的余地;四是新闻专题作品选题太大,属于工作研究课题,不适于写成新闻作品。由此,我想谈谈新闻采访的选题如何确定。  相似文献   

8.
易飞 《新闻前哨》2012,(9):35-37
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从业人员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新闻战线一方面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记者,产生了一批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品:但另一方面,某些记者由于种种原因,其"急就章"下的一些新闻作品,要么夸大新闻事实拔高新闻价值:要么为了使作品血肉丰满,编造细节甚至非常生动的细节(多在人物通讯中);要么张冠李戴,转移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作品的耐读性,本是学创作的追求。新闻作品有没有一个耐读性的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尤其军事新闻作品,要提高其质量,就必须讲求它的耐读性。  相似文献   

10.
赵康 《新闻知识》2000,(9):40-40
观赏中外优秀新闻摄影作品,令人对一幅幅感人的画面、精彩的瞬间赞叹,为反映的新闻内容所能选取的侧面、变化过程的准确、典型等而折服。这些成功之作的奥秘在哪里?许多实践者采拍了大量的新闻照片,有的甚至花费长久的时间辛勤耕耘,其收获、效果甚微;有的面对大、小新闻题材拍什么,不拍什么,如何观察、选择正面、侧面的变化过程,心中无数,时常感到茫然。究其原因,作品成功与否,在于新闻摄影的关键:贵在发现,贵在表现。反之,违背新闻摄影规律,当然所拍摄的照片就显得苍白无力。 新闻摄影是纪实的,再现新闻事实本质的纵横断…  相似文献   

11.
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文学的生命线;新闻虽然以真实为生命,但写得动人、感人的新闻作品,在情字上煞费苦心、倾注心血的新闻作品,则更具有可信度和感染力。新闻作品的情,一方面是作者身临其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一方面是所写新闻事件本身所富含的动人、感人之情。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2009,(6):96-96
图书策划:北京文海书香文化公司 书稿要求:个人专集或多人合集。体裁、题材不限。主要选收备类新闻作品、新闻理论、新闻实践、采编心得、报告文学及各文学类作品。要求取好书名,编好目录,书稿抄写、打印、复印、电子邮件均可,注明详细地址、电话等。  相似文献   

13.
刘苏阳 《新闻知识》2005,(8):74-74,65
新闻摄影是指具有新闻特性的摄影作品。新闻特性在前,摄影技巧在后。既然属于新闻范畴,那么,首先就应该具备新闻的特征和要素。此外,新闻既然是记者编辑从每日林林总总的社会生活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或刊登在报刊,或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传输,自然就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应该具备一定的重要性、特殊性、接近性、趣味性、引导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玉珍 《新闻前哨》2023,(12):48-49
新闻不仅有价值,而且价值有大小之分。不同的新闻线索或新闻作品,其新闻价值也不等。军事新闻有其自身的特性,因而影响军事新闻价值大小的标准、条件、因素,也就有别于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教育新闻、娱乐新闻等。那么,究竟如何判断军事领域新闻线索的价值呢?笔者围绕“十性”即政治性、真实性、新鲜性、时代性、指导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多维性、保密性,提出评判的标准和依据,以期给新闻同行一些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语言指“新闻作品的语言”。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但要选好主题、体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和充实的内容,正确地运用或使用语言文字,尤其是新闻语言更是至关重要。判断新闻作品使用语言文字是否正确,是否恰当,主要看文字的运用是否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经过长期新闻写作的实践,新闻作品所使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写作》2009,(5):96-96
图书策划:北京文海书香文化公司 书稿要求:个人专集或多人合集。体裁、题材不限。主要选收各类新闻作品、新闻理论、新闻实践、采编心得、报告文学及备文学类作品。要求取好书名,编好目录,书稿抄写、打印、复印、电子邮件均可,注明详细地址、电话等。  相似文献   

17.
感染力对于新闻的重要性,人民日报社前总编辑范敬宜曾作过精辟的阐述:“新闻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达到的是什么?总结几十年走过的新闻道路,我终于抽象出两个字:感染。确实,感染是新闻的生命力之所在。不能感染人的新闻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追求感染力,是一个记者的天职,也是毕其一生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及操作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新闻界》2006,(2):69-70
西方新闻学在考察新闻价值要素时,设定了两个要素系列:一是新闻事实或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要素系列,如时效、距离、重要性等等;有的设定四个,有的设定五六个。二是读者兴趣要素系列,如利害关系、金钱、性、奇突等等。后来形成的西方公认的“五要素”说,指的是前者;“八要素”说指的是后者。中国新闻学者在研究新闻价值要素时,逐渐舍弃了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中两种系列并行的做法,只用一个要素系列把新闻事实的内在要素和受众的兴趣要素综合起来,形成了现在公认的中国新闻价值五要素说,即: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从新闻价值概念提出的背景来看,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内涵与受众地位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着重从受众地位的变化来谈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  相似文献   

19.
写出好的新闻作品,甚至精品,是每个新闻作者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目标。所谓好作品,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就是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及其广大读者需要的作品。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取决于多方面的条件,本文试图从价值论的角度,探讨一下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从而为新闻作者如何提高自己新闻作品的价值,以更好满足读者的需求,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建议和参考,写作实践上的努力环节和方向。 探讨报刊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实质上就是探讨在读者(价值主体)与新闻作品(价值客体或对象)间建构起的价值关系中,新闻作品应该在哪些基本方面满足读…  相似文献   

20.
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要沙里淘金,写出既具可听(视)性又有指导性的经济新闻报道,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新闻题材的大与小经济活动五彩缤纷,新闻事实有大有小。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小事中发现大题材,表现大主题,以“滴水见太阳”之功效赢得读者。有些时候,往往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把它放在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就能显示出它的积极意义,表现一个大主题。我们的记者,就该多留神身边人、身边事,从平常的小事中去发现题材,写出具深度和新意的作品;使自己的作品给读者以启迪,甚至给决策者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