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旭芬 《文教资料》2010,(4):161-162
关注学生的心理.构建绿色的语文课堂,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研究的又一新课题。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绿色的课堂呢?其应该是一种能点燃学生心灵火花,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的理想课堂。这种理想中的课堂应为“绿色课堂”。其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诚挚纯朴的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绿地。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平等互动三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时宗峰 《课外阅读》2011,(8):258-258
绿色课堂是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是语文课堂的新境界。作为语文教师,如能真正与学生一道创设与走进绿色课堂,那么,他将拥有充满绿意、勃勃生机、灿烂无限的人生,也将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诗意与幸福!如何构建绿色语文课堂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是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文本是我们主要的教育内容,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觉得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用智慧将学生、文本及教者融合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是一个由课本知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教育系统,这一个系统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方向,就是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培养出新型人才。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语文素养的思想是现如今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新课程的理念与语文素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观念,将学生培养成适合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人才,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自由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可以质疑书本上的内容,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语文课堂可以拥有学生的喜怒哀乐,可以见证思维的碰撞。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吸取知识获得高分成了唯一的重点,学生对于语文愈发地失去了兴趣,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该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建立成一个温馨的“家”.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的意义上讲,“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源”。因而,情应该成为我们语文课堂永远不变的根。语文课堂应该把情感作为联系教师、学生和文本的纽带,努力使学生带着情感体验,带着情感朗读,带着情感进行语言训练,让情感成为课堂中一曲动听的旋律。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情意绵绵”的。应该是“情”“言”同在共生的,这样才能凸显出“语文是表清达意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关注人的生命活动,赋予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双重意义。语文课堂教学时间不仅简单地作为物理时间存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强调的是师生、生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师生的生命意义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语文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初中语文课堂应该进行适度的拓展,把很多单一的知识通过旁征博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素材。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的快速发展阶段,有强烈的接受新事物的愿望。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需要优化手段,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尽管大家都深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界的领导也一再提醒广大教师不要生搬硬套,但很多教师却仍然在模仿作秀,课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始终在教师的牵引下,照搬照抄洋思小学或杜朗口小学的教学模式。眼下,"绿色通道"、"绿色食品"、"绿色奥运"、"绿色关怀"等比比皆是,使人们的生活受益匪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也应该让"绿色"飞进校园,飞进我们农村的语文课堂,即构建"绿色语文课堂"。所谓"绿色课堂",就是利谐、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文课堂呈现两种极端,要么"死气沉沉",要么"热闹非凡",缺乏生命与诗意。其实,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人文与情感的流淌,是学生与教师、作者乃至编者之间的多元对话。在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与学生平等对话,关注学生的发展,让语文课堂真正彰显诗意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乐于倾听,善于质疑,勤于思考,并长期坚持训练,使之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习惯,让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3.
蓟小玲 《教师》2014,(1):82-82
正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就一堂语文课来说,应该是美感与诗意的交流场所。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是不喜欢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呢?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总是有人认为学不学对考试成绩影响无所谓呢?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实现语文课堂的真正和谐,提高高年级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呢?我做了如下尝试,浅知拙见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是说,语文课程既要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传统课堂的反思,我们究竟应该创设怎样的课堂?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一种能点燃学生心灵火花、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的理想课堂,我把这种理想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构建绿色课堂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诚挚纯朴的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绿地。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明确提出:“现代公民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材中加大了人文教育内容的比重,并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不仅要关注人文教育,同时也要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针对课标,我们不免思考: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有活力的,应该是绿色有生机的,那么在这片绿色并富有生机活力的土壤里该怎样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所做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明确提出:"现代公民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材中加大了人文教育内容的比重,并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不仅要关注人文教育,同时也要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针对课标,我们不免思考: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有活力的,应该是绿色有生机的,那么在这片绿色并富有生机活力的土壤里该怎样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所做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今天的语文课堂可谓"百花齐放",花样纷繁,高潮迭起:有的课堂只听见学生的叽叽喳喳,有的课堂只听见教师批评学生的声音,有的课堂难以听见语文教师那充满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给学生创建怎样的语文课堂呢?一、营造美丽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把评价作为艺术来追求大家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与推广。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建构的引导者、实施者与设计者参与到学习当中,它较为符合当今中国新课改的要求。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展旨在为广大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进一步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激活语文课堂,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82):30-31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习惯,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格外引人瞩目。新的历史时期,在创新教育的历史阶段,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而建立这种新的关系需要着重从语文课堂教学中入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