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古今联系 历史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历史中包含着产生现实的条件,现实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历史痕迹,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讲授历史只有联系现实社会和人的思想认识,才能实现新课改提倡的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觉性。例如,联系比较唐朝前期与后期的政治经济,我们可知:唐前期由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安定,因此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安史之乱以后,由于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等,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通过联系,我们进一步归纳出:政局安定有助于生产迅速发展,反之则破坏社会生产。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联系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也是社会安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前人所认为历史的用处——(一)惩恶劝善,(二)激发爱国心,(三)学习文章,(四)求历史的教训——我们已知道都是靠不住的了.那么历史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3.
李昌富 《文教资料》2010,(29):167-168
历史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就是尘封的过去,对现代人来说遥不可及、如梦似幻.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甚至是毫不相干。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始终持有一种可学可不学的态度,严重影响着历史教学的质量。文章作者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抓牢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一、运用插图,使教学内容直观化
  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征,这是历史学习中的一个困难问题。我们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间接的历史材料来认识历史过程,所以,用好教科书中所附的遗址与实物图片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前人遗留下历史文化遗产,再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以对现实起到借鉴和启发作用。美国西部开发工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使美国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而且也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中国西部地区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独特,还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开发西部应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优先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6.
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必须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尤其要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本质特征。邓小平理论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现实需要的结果,既具历史特点,又具时代特征,是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师要构建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搜集案例,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现实联系,搭建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一篇文章写得有个性、有创意呢? 首先,要做到构思立意与选材取材的新颖。文章要写得视角独特,富有新意.关键在于立意与选材。这就要求我们.立意要善于跳出陈旧的框框,力求“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观察事物要视野开阔,要善于联系社会时代背景,关注现实人生:并能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事物的真实本质。  相似文献   

9.
人科学中的史学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学习历史的过程可以吸取前人成功的经验,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学习可以拓宽知识面,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们可借鉴各国成功的范例,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惟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1.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普遍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学科是人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具有充分的人精神,做到激趣导入、教学形式活泼、方法多样,并紧密联系学生和现实社会的实际,使学生不仅学到历史知识,而且学习运用历史知识去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征.它决定历史教学内容远离现实生活.人们无法再次去经历、去体验,只能凭借过去留下的历史资料去认识、想象。中学历史课从学习的内容来看.应该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是应该受到学生喜爱的.但现实的历史教学情况并不乐观。由于历史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实际生活存在着距离.以及对历史学科的轻视.再加上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胡群美 《考试周刊》2012,(22):127-127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思维能力的发展方向,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改革的主题。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言,我认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中学教学中更为重要。中外历史头绪繁多。时间跨度大,且内容繁杂、枯燥.并且历史研究的对象早已逝去.难以被直接观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历史都是间接来自前人根据其价值观记载下来的史料,并且前人留下的史料形式丰富多彩,有传说、典籍、图标、笔记、碑文、民谣等,因而要学习了解历史,培养历史能力,就必须积极正确地运用历史史料。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因为通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索历史知识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是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相连贯通,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内容;使学生感悟到历史就在身边.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历史的影子,激发其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人历史素养。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有以下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知识需要积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人类社会的灿烂文明,就是一个在学习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开发,不断进取,周而复始的过程,而学习与继承的手段,基本都是通过阅读前人留下的文件、书籍,让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等。可以说,如果前人的历史沉淀堆积成巨人的肩膀,那阅读就是我们通向巨人肩膀的阶梯。  相似文献   

16.
图片的应用,古已有之。"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即图而求易"是前人治学与读史的经验总结,它概况了图文简相辅而行的辅助关系及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而如今在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理念中,有阅读、获取历史信息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用史实观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历史与现实问题能力,学会学习能力等四大能力目标。在这四大目标中阅读、获取历史信息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也是整个历史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余巍 《贵州教育》2014,(1):47-48
许多初中学生很喜欢历史知识,但却觉得上历史课堂枯燥无味,这是闲为很多历史老师的敦学远离现实社会,激不起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其实,如果我们在历史敦学中渗透与本地历史有关的教材,那就会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就会对历史学习产生感情。因此,  相似文献   

18.
李茂华 《中学理科》2006,(12):79-79
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走向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发前人之未发”,但对中学生而言,“发自己之未发”就应认为他有所创新.中学生的创新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想像,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问题的学习活动.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教师应加快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行走在历史教学的路上,越逼近学教考的终点,大家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就越迫切。那么,哪些问题可称为热点问题呢?我认为热点问题应包含下列内容:一是历史学科的主干核心内容,它是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必备的知识,也是养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知识。如教材所涉及的重要的时间、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概念和重大历史事件等。二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著名史学家卡尔说过,只有借助现实,我们才能理解过去;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实。现实和历史是相互对应的两扇窗户,关闭了其中任何一扇窗户,彼此的沟通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科探讨的是过去,这个过去是现今的源头。学习历史就是将我们自身的生活与过去相连接,是今天与过去的对话,养成我们的历史意识,从对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反思中,形成正确分析、看待历史和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法。新课程历史教科书是否有利于这个历史课程核心目标的实现呢?现仅就新教科书课思考题的设计,是否有助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一角度,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