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对辩证法的新贡献,必须从他批判地改造 黑格尔惟心辩证法入手得到理解。但是,决不能简单地认为马克思的工作,仅仅在于把黑格尔绝对精神之象化和扬弃对象化的活动,转换成自然界、物质自在的运动,而在于他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活动,转换成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生产、劳动),这种活动构成自然之向人生成或自然之“人化”的基础。在马克思的辩证法中,辩证运动的主体既不是“绝对精神”,也不是同人无关的自然,而是向人生成的自然或通过自身感性活动由自然出生的人。只有这样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才能真正找到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结合点,才能真正超出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同时实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为正确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需澄清马克思当时语境中所指“辩证法”的本质规定性;在理解“颠倒”的思路上抛弃旧哲学的抽象思辨,真正回到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现实情境。离开现实的具体的内容去谈一般辩证法只能是回到旧哲学的思辨  相似文献   

3.
“:历史叙述方法”是逻辑地再现历史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叙述方法。蒲鲁东运用系列辩证法构建从抽象到具体的历史叙述方法,以无人身的人类理性编排经济范畴的历史顺序、以永恒的经济范畴把握社会生产关系、以天命的目的阐明社会历史进程,使历史的辩证性和丰富性窒息在抽象的真空中,公式的运动代替了现实的运动。马克思从理论前提、方法论、理论实质三个维度对蒲鲁东的唯心主义的历史叙述方法展开全方位批判,指出其在本质上是对德国观念论的简单模仿,是冒牌的黑格尔辩证法,反映了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立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以现实的历史反对神圣的历史,以历史的辩证法否定系列的辩证法,构建通达现实的具体的科学的历史叙述方法,实现了对蒲鲁东的历史叙述方法的批判性超越。  相似文献   

4.
当马克思辩证法被庸俗化为一种方法时,它成了没有原则的代名词,通过几位思想家的评述,反思辩证法、剖析辩证法,以期正本清源。从古希腊开始的对本体的追求已经蕴含了辩证法的因子,由于把批判性的本体论探索变成了对“本体”的非批判性信仰,辩证法被形而上学的外壳紧紧包裹。马克思辩证法以扬弃的形式容涵了传统哲学本体论的种种内在矛盾,使本体论批判得以转化为“合理形式”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创新思维?马克思曾经对辩证法有一段极其精辟的概括,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上的创新思维的本质。他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是马克思对一切现存事物及一切既成形式的基本性质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以前的近代哲学是立足于“市民社会”来理解实践的 ,马克思则揭示了实践的“革命的、现实批判活动”的本质 ,将其作为哲学的现实基础 ,实现了哲学的根本变革 ,说明哲学的可靠性不在于设定“不可怀疑”的逻辑起点、理论前提 ,而在于合理地理解现实实践。实践是辩证法的原型 ,“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与否定性的辩证法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实践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交互作用的过程 ,由于这两种关系的相互中介 ,实践的发展表现为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辩证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伯特尔·奥尔曼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重构回应了当代分析马克思主义对辩证法的拒斥。"抽象过程"与"内在关系"的"有机联系"构成奥尔曼重构马克思辩证法的独特路径。奥尔曼认为,认识论层面的抽象过程开启了马克思的活的辩证法,据此马克思暗示了范围、概括层次和视角三种独特的抽象实践;而马克思抽象过程和实践的本体基础则是把社会现实理解为"过程"和"关系"的内在关系哲学。尽管奥尔曼意识到分析马克思主义批评辩证法的根源涉及到何以正确把握社会现实的方法问题并做出批判性回应,但是,以回撤到认识论和本体论的方式对马克思辩证法进行重构,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回撤到了马克思所批判和拒斥的传统形而上学层面,因而具有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哲学作为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中间环节”,他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从哲学史考察,费尔巴哈对作为辩证法大师的黑格尔的批判,并未否定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性;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并未否定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只是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事实上,费尔巴哈哲学中包含有相当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承认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因果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观点,矛盾观和否定观等。但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并不是科学形态的成熟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是基于直观方式的结合,他的辩证法不是“世界观”意义的辩证法,他不了解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仍然跌入唯心主义的泥淖。这些缺陷决定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辩证法必然被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所超越。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是古典哲学家中辩证法之集大成者,他从唯心主义角度出发,第一个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辨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合理的改造,在此过程中,马克思将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引入了辩证法的新视野,使实践与辩证法达到了内在的统一,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卢卡奇与黑格尔关于辩证法和经济的关系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所实现的由前期的哲学人类学向后期的社会学的转向,这其中马克思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是在卢卡奇所称的学徒期间,对政治经济学的大量研究,打破了其原本的先验人类学路径,从而促进了其现实批判的形成。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改造显然对卢卡奇有了立场上面的改变,虽然马克思仍然强调黑格尔辩证法的重要性,但是已经不被他的体系所束缚,而是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的批判中来,而这点恰恰是卢卡奇所要继承的。从黑格尔的辩证法到马克思的辩证法,这个认识上的转变的意义就在于,卢卡奇把黑格尔的思辨的过程转化为历史现实的运动过程,这个历史过程当然也包括人的非理性的意志和情感,这些都是在社会过程之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分析经济形式的“抽象力”是在对斯密的形式抽象力、黑格尔的思辨抽象力批判性继承与革命性超越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斯密致力于把抽象概念上升为多样性统一的理性具体,但因缺少中介环节,形而上学地探索事物的内部联系,造成了表层归纳与深层抽象的混淆和研究方法的二重性。黑格尔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直观与实证,把固定的、僵死的内容升华为综合的、发展的具体,实现了“抽象力”的伟大跃迁。但是,黑格尔混淆了理性具体与现实具体,他的思辨抽象力与斯密的形式抽象力最终沦为形而上学的“同谋”。马克思则立足于现实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确证了抽象力的完整逻辑路径,终结了它与形而上学的“勾连”与“纠缠”,完成了抽象力科学性、革命性变革,不仅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而且深化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及认识论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2.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逻辑起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现实的个人进行了多重理论规定,奠定了马克思历史观的起点.由此,马克思历史观超越了历史上其他的历史观,创立了以现实的人与人类为本体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辩证法问题始终聚讼纷纭,西方“马克思学”学者基于自身的理论背景,就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等问题著书立说.苏东剧变后,西方“马克思学”进入分化发展阶段,辩证法逐渐在学院派的理论构建中“失锐”,尤其体现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问题中.诺曼·莱文、新辩证法学派和罗伊·巴斯卡从文本、逻辑和体系的视域出发对辩证法进行了当代解读.但鉴于西方“马克思学”固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学院派研究的非批判性,针对西方“马克思学”对于辩证法的“失锐式解读”,我们必须立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回到历史辩证法.这是超越西方“马克思学”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是解读经典作家“理论原像”的理论要求,也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卢卡奇认为,历史是总体的现实,是人的“行动”。历史又意指了一种现实的生成性和一种感性的生活的时间性,因此,历史又是一种无产阶级自我认识的方法。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回到“历史”中才能达到马克思思想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是在对黑格尔“自我意识人”和费尔巴哈“抽象人”的批判中创造性地确立了“现实的人”这一理论的,批判并意味着完全的否定,马克思同时吸收了黑格尔的精神能动性和费尔巴哈关于“感性”的思想。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的人”构成精神的真正主体,精神则是“现实的人”实际活动中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6.
对于“人的活动”这一哲学问题,学界大多都是从已经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立场之上来研究其内在含义,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来对其加以研究的成果却较少。以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批判性继承这一视角来对“人的活动”这一哲学问题展开分析是极为关键的,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辩证法”并不是抽象的形式方法,而正是“人的活动”的哲学表达。  相似文献   

17.
在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进一步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次正面批判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同时对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抽象运用,是一种“庸俗辩证法”。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实现了历史辩证法对蒲鲁东“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基于此,对《哲学的贫困》中历史辩证法对“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的“现实的”和施蒂纳的“唯一者”的扬弃而形成的。“现实的个人”具有丰富的内涵,是马克思的新唯物史观的起点所在,同时它还蕴涵了马克思哲学的方法论变革,使得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现代哲学的转折。  相似文献   

19.
试析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历史观的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阿尔都塞主张用“征兆阅读法”研究马克思的著作,从中发现“文本”深处的理论框架。阿尔都塞认为:在马克思的早晚期著作之间存在着一个“认识论断裂”;马克思用多元决定论的辩证法和历史观取代了黑格尔的一元决定论的辩证法和历史观。阿尔都塞的理论虽然并非没有合理之处,但在总体上他对马克思的理论作了许多误读、曲解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形成自己“新的世界观”中,发现了黑格尔“否定的辩证法”的秘密,并在对古典经济学批判中,进一步深化发展了它。从宗教的批判到人的本质的异化,再到劳动异化的批判,是一系列的辩证的否定运动。黑格尔对否定性辩证法的论述,在总体上是自觉的、深刻的,并且是层层深入的:他首先指出,否定性辩证法的宇宙论基础,接着以宇宙的“无限”和“有限”为线索,着重对有限事物内涵的“同一与差别”作辩证否定的分析,最后指出,否定性辩证法也就是认识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