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采访,细心捕捉“一碰即响”的新闻的同时,尝试着在标新立意上下功夫。经过试验,还真灵,稿件命中率很快由过去的48%上升到8O%,而且有些稿件被全国性报台采用,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所谓标新立意,决不是无中生有,凭空设想,而是从常见的、带有共性的新闻信息、新闻事件中,提炼  相似文献   

2.
在“新”和“深”上下功夫□刘照丁文章的“新”和“深”,主要是对文章的立意而言。新闻中的立意怎样才能“有新意”“有深度”呢?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实践告诉我们,立意要“有新意”,就要抓住新的人物或选择新的特点去传播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或新的意识,正所谓“于世...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采访拍摄新闻,要是不到现场,不深入到生活的最底层,去捕捉新闻信息,熟悉采访对象,就不可能创作出令人信服的新闻作品,这种深入现场的采访与抓拍,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身入”,“身入”是摄像采访工作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尽量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用心去发现对方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博物馆作为文化信息传播与沟通的场所,逐渐开始借用“文学叙事”的方法,让展品“活”起来,主动与观众进行交流沟通,讲述自己的故事,展览故事化倾向逐渐凸显。然而“叙事”是文学理论化的表达,在展览中难以通俗易懂,因此本文从研究“讲故事”方法在博物馆展览中运用的意义与价值出发,借助多个展览“讲故事”的成功案例,着重研究展览“讲故事”的基本要素与方法,希望能为创新博物馆的陈展方式提供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记者采访拍摄新闻,要是不到现场,不深入到生活的最底层,去捕捉新闻信息,熟悉采访对象,就不可能创作出令人信服的新闻作品,这种深入现场的采访与抓拍,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身入”。“身入”是新闻摄影记者采访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尽量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用心去发现对方内心世界的闪光点,摄取充满生活气息的动人细节即“心入”,这是新闻摄影采访的重要环节。但时常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同一件新闻事实,有的人激情满怀,有的人  相似文献   

6.
刘永涛  程晖 《新闻战线》2022,(11):108-111
精设议题,呼应时代;精心采写,深度表达;直面“问题”,守住“乡愁”;融媒传播,流量倍增。湖南日报推出“守望乡土文化”系列报道,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内涵以及坚守者、传承者、推介者的感人故事,把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与见人见物的故事细节结合起来,将严谨深入的理性思考与感人至深的细腻表达融为一体,为主流媒体助力乡土文化传承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7.
(一)这里说的“高”是指新闻采写中立足要高,立意要高,品位要高,不妨也称为“三高”。近日与同事做“又快又好发展新看点”大型采访,顺道走了趟微山湖。湖水纵横,芦苇丛生,穿行其中,难见全貌。登上湖中一高层凉亭远眺,千里湖泊顿收眼底,船帆点点如雁行碧空,甚是壮观辽阔。心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2005,(4):78-79
据新华社报道由中宣部组织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系列主题采访活动2月25日启动。12家中央新闻单位的近百名记者紧扣“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围绕“东部新跨越”、“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四个专题,深入全国各地采访调研,进行集中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新闻采访中,常常听到有这样的说法:“你有什么好点子?”“这个点子不错”等等。什么是“点子”呢?“点子”,就是主意,即在采访写作中,触物于何方?立意于何处?寓理于何事?落笔于何点?“点子”是新闻敏感最重要的体现,它的实质是:从哪个角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新闻价值,才能充分地表现新闻价值。“点子”表现在采访写作和编辑的过程中,但在采访写作中又表现较为突出。“点子”在采访写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20多年来拍摄了数百张新闻照片,一些照片分别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等新闻单位采用。我在采访实践中体会到,要拍出一张高质量的新闻照片,必须做到“新、快、真”三个字。新,就是照片立意要新。这就要求摄影记者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既要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了解当地贯彻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百艺好学,一巧难得。”文章千般,法路不一。但一篇叫得响、对人有启发的新闻,却都与它的“点子”好关系很大。我体会到,点子就是“立意”。搞新闻工作就应点子多、点子新。我自己开始搞新闻报道的一段时间内,在采访时头脑里跳不、出好点子,常常是两种情况:一是到了现场,如同进了“仙山”,看到遍地都是宝,而失去了选择的能力,事不分巨细,“材”不问新旧,连包带揽;二是到了采访的单位身在宝山不识宝,这也看不上,那也瞧不起,采访到结束却从“宝山空手归”。自己总结了经验教训,虚心向别人学习,在抓点子上才有了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12.
采访一行,学习一行,钻研一行,记者在采访前需做足前期准备工作,学会跳出事件本身看问题;深入新闻现场捕捉“活鱼”,运用碎片时间记录新鲜素材和闪现灵感。讲述“小而美”的故事,倡导“短实新”的文风,用微观视角折射时代大局,使“新春走基层”报道既有“书卷味”,又充满“烟火气”。  相似文献   

13.
在基层连队,许多报道员对写小稿不感兴趣,认为“豆腐块”显示不了自己的才华。实际上,只要言简意赅,立意高,角度新,小稿也能反映大主题。前年夏天,南京遭到特大洪灾,我部官兵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当我整理采访记录时,初稿写了一千多字,但后来考虑到此稿时效性强,于是反复推敲,写成了两篇“萝卜条”发出。一周后,  相似文献   

14.
顾雷鸣 《新闻战线》2023,(23):26-28
新华日报立足“一带一路”交汇点这个独特的省情,突出“国之大者”与地方作为的交汇,注重宏大叙事与“小而美”故事的交汇,强化优质内容与创新表达的交汇,抓好对内宣传和对外传播的交汇,着力在“融”字上下功夫,在“汇”字上创特色,以“交汇”思维讲好“交汇点”故事,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生动深入的全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15.
人物通讯要感染人,应在立意上与时代同频共振,在背景呈现上反映时代,将个人故事融入时代发展中。通过沉浸式采访、体验式采访,让交流更加深入,以具有画面感的文字表达增强感染力;多方信源验证,确保真实准确,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从1994年底开始,羊城晚报精心策划了“都市文化”组合系列报道,它包括“经济新伦理扫描”、“经济新伦理再探”、“都市新文化寻踪”、“绿色人际关系”等系列报道,力求通过深入采访、深入思考和深入报道,在大量矛盾交错的社会现象中,挖掘和推介那些代表时代主流与发展方向的新观念的萌芽。这组报道由策划到问世,到引起广大读者的好评,到产生广泛影响,显示出羊城晚报的独到眼光,他们率先树起一面创建现代都市新文明的旗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开拓了新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周思雨 《新闻窗》2012,(5):56-57
新闻采访中的现场报道是一种常态的报道行为,因此,现场报道能力已经成为每一位利用有声语言进行信息传达、完成新闻叙事行为的报道者的必备能力,其中“善于发现”的能力在越来越多的同题报道中显示出独特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提高这种能力是新闻从业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新闻角度是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它包括选题角度、采访角度、取材角度、表现角度等。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往往取决于新闻角度的选择,而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必须是深入采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只有在新、深、实上下功夫,才能抓到“活鱼”,也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闭门造车”是我构思小小说等文学性作品时的一个习惯。有时候,因为构思合理、想象新奇,偶尔也有几篇“豆腐块”在报刊上“露露脸”。自1994年爱上新闻报道工作以后,亦如法泡制了不少新闻稿件,但所写的稿件都因水分太足,不结“果实”。 后来,在具体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我终于认识到:搞新闻报道一定要:手勤写、腿勤跑、嘴勤问、脑勤想。一日,我下连队采访时和战友闲聊,得知八连已坚持十年为驻地农村办墙报,宣传科普知识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我经过深入细致地采访和立意,写成了一篇《总参某部八连坚持…  相似文献   

20.
“深入”,本文系指记者到乡村采访。“增负”,本文系指采访时给基层和农民增加了不应有的负担。按说,深入采访与农民增负这两者之间不应有多大瓜葛。深入乡村基层,听民之声,察民之情,是记者应有的良好作风,乡村干部和农民朋友对此也是欢迎的。然则笔者耳闻目睹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