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最近几年,“故宫热”成为一个文化现象,文博类的电视节目持续热播、每年进博物馆参观的人次超过了十亿……“文化遗产活起来”不仅是一句口号,也一步步成为现实。作为中国国家英文日报,中国日报承担了我国外宣窗口的重任。用非母语讲好中国文化遗产的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文化遗产记者是个不大的群体,但这里卧虎藏龙,许多记者堪称专家。在媒体行业常年扎根一线的“老”记者越来越少时,坚守在一线的文化遗产报道二十年以上的资深前辈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2.
王薇 《采.写.编》2023,(9):103-105
当下社会各界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共识度越来越高。“文博热”不断破圈,文博类图书出版持续升温。出版业界普遍认为,做好文博类图书的出版,是出版机构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体现了其生存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在新媒体传播的背景下,人们的阅读方式由传统的纸质载体阅读转向“文字+视频+音频”的数字化全媒体阅读。本文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博类”图书融合出版实践为例进行探究,以期为推动出版行业加快融合发展、实现新增长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3.
谢穆 《视听》2023,(9):152-154
文博内容作为重要的文化内容,一直吸引着社会和民众的广泛关注。进入新媒体时代,公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对于文博内容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媒体作为连接文博内容和大众文化需求的桥梁,在促进文博内容传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方+”新闻客户端通过原创发力、创新驱动、融合传播、科技赋能,建立起文博内容传播阵地,实现文博内容的创新性呈现与传播。  相似文献   

4.
海冰 《新闻前哨》2023,(15):32-33
从“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到“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再到“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已成为新时代文物工作最鲜明的指导思想,也对主流媒体尤其是其新媒体平台的文物科普类报道有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的“文博日历”专栏为例,探究主流媒体如何让文物科普产品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研究者及传播者,博物馆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数智技术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的转型升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技术中介的时空互嵌与关系整合已成为数字智能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本研究以关系时空为切入点,探讨数智活化文化遗产的义理通路,阐释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相互赋能的关键,挖掘数字化重连在文博转型中的价值内核,并对“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数智实践路径展开详细探讨。本研究试图勾勒出数字技术环境下博物馆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传播的图景,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6.
黄斌 《声屏世界》2006,(8):66-66
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在“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这个主题引领下,广电机构与其他传媒一道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报道,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喧嚣过后,终归平静。相对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为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的原因,独到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等非物质因素,给保护与传承带来很大的难度。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广播电视作为以记录声音,表现图像见长的大众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可以而且…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闽西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同时,领导苏区广大军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经济、文化建设。在文博事业上,党和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广泛搜集文物,创办中央革命博物馆,建立红军学校模型室,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会,为我国无产阶级的文博事业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安廷山同志在1997年第四期《中国博物馆》杂志发表的“全国文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全国28个省市、126个文博单位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其调查内容涉及到组织结构、文化结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并提出了我国在文博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七项建议。笔者认为,这项调查对于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文博人才的培养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报告”的发表,除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外,其中的一些数据可为我们培养跨世纪的文博人才,制定周密的培…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源起于西方,因而其创办、收藏、管理等办馆理念也都比较成熟、先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随着科学发展观实践进程的加快,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到了“四位一体”的高度,我国目前空前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博事业发展速度骤然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亦日益加强。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扩张和提升之中。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更需要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因势利导,把博物馆办好、办出水平、办出成效,特别应当在创办理念、收藏理念、管理理念上学习、更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对文物修复、保护、利用,再到博物馆、古城、创新等工作的指示,希望广大文博工作者能够深刻体会到文物与博物馆工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优势和重要性;能够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文物、古迹、古文化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所能发挥的精神引领作用。作为文博工作者,结合实际工作,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多种途径使文物活起来,从而使展览、交流、文创等以文物为主体的文化活动成为国家真正软实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23,(3):50-53
<正>本书回顾了香港历史建筑的保护历程,着重介绍了“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的创新成就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筹建始末。其中既有对香港城市规划的解读,又以近百个历史建筑为线索,讲述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香港经验和香港故事,是一部文博视角下的香港城市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2.
文博类基金会的设立与运营是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桥梁,是解决博物馆等文博机构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查我国文博类基金会的设立情况,并对其运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以期为我国文博类基金会的健康良好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努力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文博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谈文化报道如何出彩胡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的新闻报道、舆论引导,都离不开这个目标,尤其是文化新闻报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格外关注。文化报道,主要指社会上文化现象、文艺动态和涉及文博、演艺、文学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现代”的接续是复杂渐进的,民众通过不断保持传统,吸收、接纳、选用新事物,而创造属于自己的“中国式”现代生活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体现在社会发展、文化交融、资本运作等多种因素的刺激下,不断将地方生活文化转型为公共大众文化。同时,它又借助资本的力量形成一种国家文化发展要素,成为“文化资本”并发生作用,它参与到国家文化产业/事业和社区、个体发展当中去,逐渐演变为国家政策保护和社会生活需要下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本”的生成,助力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连接,将传统文化赋予了在现代生活存在的意义。我们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资本”的特性,并认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资本”,它符合现代“文化消费”的审美特征,体现了时代价值,并对社区居民在追求文化自由、提高文化产权意识与明晰文化产权归属上具有实践意义。最后讨论资本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文化产业之路所要遵循的必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渊源。新媒体时代文博类纪录片承载着弘扬传统文化、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当下节目生产者在编码环节重新审视传播要素的变动,以受众现实需求为导向,转变宏大严肃的呈现形式,创新节目理念、改进传播形式、更新传播内容、拓展传播渠道,使无生命的“文物”动起来,实现跨时空的语境对接。本文探讨了文博类纪录片的演进历史,并以《此画怎讲》为例,依据拉斯韦尔的“5W”传播理论,重点探究当代文博类纪录片的创新传播策略,以期为同类纪录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家海洋博物馆是我国重要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题材公共文化建设项目,是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国民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建好国家海洋博物馆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角度,对国家海洋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思路、建设理念、问题与对策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为当前众多在建的海洋类文博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勉之 《文化遗产》2008,(1):36-36
2008年1月31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籍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周和平通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籍保护工作情况,并介绍了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工作:要继续推进普查工作,逐步完善国家级和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或传习所的建设,加快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步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工作,搞好“文化遗产日”和“文化遗产之都”活动,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富有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等。为使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面顺利实施,由文化部牵头,教育部、宗教局等十部委组成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面开展中华古籍保护工作。文化部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籍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勉之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后疫情时代正悄然到来,这意味着博物馆的传播方式将出现大变革。我国历来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近年来,国内传播与传承文化遗产的举措和成绩颇为可观,南昌海昏侯墓、四川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不断引发大众的广泛关注,考古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蹿红各类电视和网络……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全国文博机构迅速行动,呈现出2000余个"云上"展览,观众总浏览量超50亿人次。如何让文化遗产插上大众传播的翅膀,是近年来广大文博人和媒体人一直谈论和实践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王丹 《文化遗产》2023,(3):16-23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富而厚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资源,其传承发展以“有形”方式、“有感”实践和“有效”成果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形”方式表现为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可以体验的生活形态;“有感”实践落实于行动,以生产生活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标志;“有效”成果体现在各民族生活品质、情感依恋和精神气质等方面。在“有形”上用心、“有感”上用情、“有效”上用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整体呈现,亦促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创共享共情的共同体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的具体生活和文化实践,建构民众的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围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李菲 《文化遗产》2008,(3):154-156
2008年4月4日至7日,“中国高校首届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康保成教授、宋俊华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李军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徐艺乙教授、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和重庆文理学院牟延林教授等学者共同发起,由“中国高校文化遗产论坛”与重庆市文化与广播电视局、重庆文理学院联合主办,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国家教育部、文化部以及重庆市政府等各级相关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本次会议是中国“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历程中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节点,在本领域若干前沿性重大问题上均取得了较大的推进。一、“文化遗产学时代”:走进?回归?中央美术学院李军教授在大会首场主题报告《走进文化遗产学时代——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对象与方法》中指出,文化遗产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具有以多样化选择对抗全球化单一面貌的特殊价值。“走进文化遗产学时代”的提出旨在呼吁学者们立足于跨学科交叉平台之上,建构中国的“文学遗产学”学科。根据会议的整体筹划,李军教授的开场引言以某种具有煽动性的表述方式准确传达出当前中国高校“文学遗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