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记》强调“人不学不知道”“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出和阐发了很多教学方面的规律和方法。“善问”与“善待问”思想需加强研究。“善问”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对教育价值追寻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万物各有其理,必然产生怎样问的问题,“善问”是教学策略和方法。《学记》的“善问”策略有三条:一是先其易者,循序渐进;二是后其节目,突破难点;三是及其久也,环环相扣。“善待问”本质上属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的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以极其宽容的态度等待学生的学问进阶。一是过程性的关怀,即“和易以思”;二是发展性的关怀,即“举一反三”。“善待问”是关注闻道,在“善待问”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师生双边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交流状态;树立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使学生能够信任和追随教师;严格要求,“师严然后道尊”。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待问”。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善问”的习惯。因为“疑”是思之始,是学之端。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问” 该如何做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文言文教学一直处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学生对文言学习感到枯燥,无味。本文试图找到解决这一状况的办法,尝试了一些方法:善问。用学生善问,教师善问的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文言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言文,走入文言文。挖掘文言文中丰富的资源,咬文嚼字,细细品味文言文中的"语文味",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一定可以进入一个新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能否让学生在"问"中提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教师要从有"问"、敢"问"、善"问"三方面进行设计,使课堂提问更科学。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待问".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善问"的习惯.因为"疑"是思之始,是学之端.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问"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10,(28):61-6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以问导学”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把教学中的知识、技能、方法、过程、结果以至情感统一起来,通过“解决”问题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为本。“以问导学”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以问题促进学生学习,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问”的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能没有“问”,缺少“问”就缺少了生气,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教师就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创造性思维将会受到抑制。那么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一定要“问”呢?到底要  相似文献   

8.
不论课堂教学改革怎样发展,课堂上教师的“问”始终是课堂教学最重要最主要的方式。教师最匠心的课堂设计可以表现在教师对教材的独到解读、教学的具体抓手、教学模块的设计等方面,但这些精妙的设计最终都会从教师设“问”这个点体现出来。因此,教师的“善问”对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等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语文课堂而言,“怎样教”则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善问”上。  相似文献   

9.
不论课堂教学改革怎样发展,课堂上教师的“问”始终是课堂教学最重要最主要的方式。教师最匠心的课堂设计可以表现在教师对教材的独到解读、教学的具体抓手、教学模块的设计等方面,但这些精妙的设计最终都会从教师设“问”这个点体现出来。因此,教师的“善问”对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等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语文课堂而言,“怎样教”则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善问”上。  相似文献   

10.
要使学生敢问,教师要做到三点: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相信学生有提问的能力;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别怕影响考试成绩;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别担心驾驭不了课堂。帮助学生从“不会问”到“会问”,教师要从三方面入手:提出预习建议,帮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分享思考过程,给学生思考方法的示范;适时、恰当、得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德治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长治久安、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2.
战争的起源问题即是战争“何时发生”这个“时间问题”,战争的根源问题则是战争“为什么发生”这个“原因问题”。普遍意义上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而不是阶级社会,这既符合马恩的经典论述,也与史实相吻;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是超越社会形态、超越时空的战争的共同根源;依据社会形态演进的纵向层次分析和战争根源内容的横向层次分析,参照经济发展史,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在“穷人对富人”和富人对穷人”之间经历了四次大的转换。然而,战争并不是经济利益冲突的必然趋势,因为随着人类明的进步,和平解决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因此,人类战争的演变不会出现第五次大转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肮髒”与“腌臜”音义演变历史的考察 ,试图说明 :1 表示“不净”义的“肮”与其古代表示“高亢刚直貌”的“肮”当非一词 ;2 表示“不净”义的“肮似当为“腌”的音转与形变。同时本文也指出某些辞书在联绵词立项、释词方面的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4.
传统"六书"说不能适应现代文字学研究的需要.近现代学者提出了一些新说,但仍不甚理想,各说之间分歧也比较大.因之,现拟跳出"造字"和"用字"的框框,提出汉字发生法和汉字构字法理论,主要是汉字发生法的"二书"说和汉字构字法的"四书"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的“随笔”和“文化散文”热,阐明呈现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由,着重论述了“随笔”和“文化散文”的文体特征,指出它们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的文体个性,但从文体源流和类型字上看,其仍旧归属于散文。文化品格是中国散文不可或缺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伽达默尔奠定了"倾听哲学"的基础,但他同时也面对着在诠释过程中,作为生命本体体验的时间始终不在场的困境。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成中英建立本体诠释学的尝试,使我们看到了立足于汉字的文字中心论诠释传统,建立一种真正自由开放的"观的哲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行教育在“度”的方面有一个“过渡”、“失度”的问题,在“量”的方面有一个“过量”、“超量”的问题,在“衡”的方面有一个“均衡”、“失衡”、“权衡”的问题。凡此种种,都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论"史德"     
本文论述了史德概念的由来,史德在史学活动中的地位,中国史学重视史德的传统及局限性,认为批判地继承重视史德的优良传统,加强学风建设,是新世纪史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提倡自主创新学习模式,在探索、选择、合作、体验等学习活动中,始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去"的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锋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95-97,123
“来”具有“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靠近”的语义特征,“去”具有“离开说话人所在的位置或者文学作品中某一特定位置向另一地点运动”的语义特征。在“位移变化”的语义特征上,“起来”偏离了“来”,而“起去”与“去”却保持着一致。这种语义上的差异导致了“起来”起去”语法功能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v起来”和“v起去”中“v”的范围不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