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选》"赋"体下又设有"哀伤"类,收录司马相如等五位赋作家的七篇作品,这些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文选》"哀伤"类赋的具体分析,从西汉、魏晋、南朝三个不同时期,探究赋在情感抒发上的发展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四言诗是一种古老的诗体,《诗经》中的大多数篇章是四言体。然而,此后的四言诗创作却走向衰落,《诗经》之后八百年,曹操把我国四言诗创作推上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刘浏 《天中学刊》2011,26(4):48-50
西汉辞赋大家扬雄关于"赋"的评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影响深远。但是"诗人之赋"涵义隐晦,引发了后人的诸多揣测。通过分析《史记》、《汉书》和扬雄本人作品中的"诗人"一词及《左传》中"赋"的用法,可知扬雄所谓"诗人"指《诗经》作者,"诗人之赋"即为《诗经》中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学现象中梳理出文体演进的基本线索,再让学生思考这些文学创作规律和文学现象之间的演进与衔接问题。以四言诗为例,《诗经》代表了四言诗早期成就,两汉时期由于三家诗和四家诗的普及,作家们熟练运用四言体创作了一大批四言诗和赋,从数量和质量上看,真正繁荣应该是魏晋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四言诗与赋依然占有重要的文学地位。当代"百城赋"文化现象与人文始祖公祭文中的四言诗赋创作也是需要关注的文化现象。以"效陶诗"为例,文学史教学内容要求史料尽量追求连续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学现象中梳理出文体演进的基本线索,再让学生思考这些文学创作规律和文学现象之间的演进与衔接问题。以四言诗为例,《诗经》代表了四言诗早期成就,两汉时期由于三家诗和四家诗的普及,作家们熟练运用四言体创作了一大批四言诗和赋,从数量和质量上看,真正繁荣应该是魏晋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四言诗与赋依然占有重要的文学地位。当代"百城赋"文化现象与人文始祖公祭文中的四言诗赋创作也是需要关注的文化现象。以"效陶诗"为例,文学史教学内容要求史料尽量追求连续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周家福 《西藏教育》2014,(12):18-20
<正>先秦到汉代的主流文学形式,从《诗经》的四言诗开始,次第经过了楚辞、汉赋和汉乐府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内容和形式有着较大变化。汉初,辞赋盛行,文人大量从事赋体创作,并不重视已经"式微"的四言诗,更看不上被认为是"别体"的五言诗;所以文人诗歌作品数量并不多,质量并不高,这甚至导致了诗歌创作的日渐没落。另一方面,这种局面的形成,也与诗歌自身发展的规律无不相关。正是在这种文学历史环境中,邺下文人集团的首领曹操带头冲破了汉赋的束缚,从古老的《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重新造就了四言诗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班婕妤是西汉赋学史上唯一留下作品的女作家,她的《自悼赋》、《捣素赋》写出了失子、失宠后的痛苦心情,为西汉文学增添了一抹特殊的色彩。本文试从以理制情、身份依附、相信天命等三个方面来分析班婕妤不幸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在汉代的许多辞赋类作品中都有女性描写,如西汉前期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的《甘泉赋》,傅毅的《舞赋》、《七激》,崔驷的《七依》,崔价的《七蠲》,张衡的《七辩》人《南都赋》《舞赋》、《定情赋》王途的《机妇赋》察邕的《协和婚赋》、《检逸赋》、《青衣赋》等;就表现技巧来说,出现在汉代赋文学中的女性美,虽说还继承着先秦文学的传统,仍有大量关心女性身体的具体描写,但也出现了许多比较超越的表现方式,如像《舞赋》那样极力铺陈女性的舞姿之美,再如《定情赋》那样将女性美与精神交流结合…  相似文献   

9.
1填空题 1)《_》一书是秦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写的,《汉书·艺文志》称它是“_ 家”。 2)秦惟一著名的散文家是_,其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是《_》,清朝人李兆洛在《骈体文抄》中称本文是“_初祖”。 3)西汉初年,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余波犹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政论散文作家,他们是_、晁错等人。前者的政论散文最著名的是《_》,后者的代表政论散文是《贤良对策》和《论贵粟疏》等。 4)汉初骚体赋作者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_,他的赋体代表作品是《_》和《鹏鸟赋》,另外,淮南小山的《_》也是比较优秀的辞赋作品。 5)汉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是_,但真正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却是历史散文中的《_》和诗歌中的_ 民间歌辞。 6)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作家是战国时代的_,《汉书·艺文志》记载他有赋十篇,现存_篇。 7)汉武帝至汉成帝时代是汉赋主要的盛行时期,主要的代表作家是_、_王褒、扬雄等。 8)枚乘的《_》是标志着汉赋(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它的结构体制被看作是赋体文学中的一个专体,称作“_”。  相似文献   

10.
1 填空题 1)《 》一书是秦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写的,《汉书·艺文志》称它是“___家”。 2)秦惟一著名的散文家是___,其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是《 》,清朝人李兆洛在《骈体文抄》中称本文是“___初祖”。 3)西汉初年,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余波犹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政论散文作家,他们是___、晁错等人。前者的政论散文最著名的是《 》,后者的代表政论散文是《贤良对策》和《 》等。 4)汉初骚体赋作者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___,他的赋体代表作品是《 》和《鵩鸟赋》,另外,淮南小山的《 》也是比较优秀的辞赋作品。  相似文献   

11.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其赋作中表现出明显而强烈的讽谏意识。他在赋中开辟的多种讽谏手法,均服从于作者重视并自觉以讽谏为目的的创作思想。扬雄讽谏意识形成与其受汉代经学思想的影响,又恰值西汉王朝末世,以及他务实尚用的文学思想和沉静深思的性格特征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汉代,司马迁、扬雄、班固、王逸四家先后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富有个性的评价,他们或褒扬,或同情,或批评,态度,观点不一,这场出骚之辨对于屈原及楚辞的学功绩及学史地位的确立具有重大意义,也标志着这一时期学批评中自主意识的加强,审神论独特的审美思想和个性化的人生经历,不难明晓汉代屈骚之辩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扬雄早年好赋,晚年悔赋并否定赋。通过对自己创作实践和他人辞赋的评价,他发表了对汉赋的看法。他从审美高度明确提出了汉赋的文学丽靡特质,从文学功用角度突出强调了汉赋的讽谕性,而这正是扬雄文学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其赋作的艺术性在广泛模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如将铺叙与说理相结合;对虚设人物格式的创新;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句式丰富等,从而呈现出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扬雄是西汉末年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著述繁多,据文献记载有47部(篇),可分为哲学、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及其它五大类。  相似文献   

16.
扬雄文学思想对东汉文论有较大影响,桓谭、王充和班固学习扬雄自创体系的著述精神,接受他尚用、华实相副、事辞相称的观点和评论作家作品的意见以及其他文学见解,并有所发挥,从而为东汉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7.
元末明初剧作家杨景贤,是蒙古族第一位和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当时成就较高的杂剧作家之一。杨景贤有丰富多样的作品,其代表作杂剧《西游记》在思想艺术上成就较高,影响较大;杂剧《西游记》对小说《西游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应当提高杨景贤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扬雄的文体实践涉及"书牍"、"箴"、"铭"、"颂"、"诔"、"对"、"难"、"赋"、"解"和"连珠"等。其中,既有独创性的"解"、"连珠",也有变革性的"赋"、"箴"等和沿承性的"铭"、"颂"等,具有广泛性和变革性的特点。创立和变革文体是扬雄消解其因西汉时期儒学精神流失而引起的忧患意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期由于学术思想的不同,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也不同。以道家思想为主的刘安、司马迁与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扬雄、班固之间存在分歧;同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扬雄、班固与王逸之间亦有分歧。  相似文献   

20.
贺忠辉先生《唐<杨执一墓志>记事考补》称"杨执一是汉太尉杨震的19世孙",有误,当改为"十六世孙";"观王"所指为"杨雄",非"杨国";杨执一始任凉州都督兼河西节度使等职的时间为"开元二年四月",非"开元三年";杨执一当未参与"图废韦后"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