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规划提出,我国将以实施青年技能就业培训工程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为重点.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2.
劳动预备制度知识窗文/本刊编辑部辑●劳动预备制度宣传口号实施劳动预备制,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劳动者。今天参加培训,明天准备就业。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技能。职业培训是实现就业的桥梁。参加培训,掌握技能,准备就业。增一份就业能力,多一份...  相似文献   

3.
动态     
国务院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1月2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6号)。《规划》指出,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就业要求,强化职业培训。统筹推动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培训,加快构建劳动者终  相似文献   

4.
1.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2.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劳动者职业技术和技能3.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的鉴定书,就业的通行证4.就业准入———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5.再就业培训———劳动者再就业的加油站6.创业培训———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孵化器7.劳动预备制度———为青年劳动者就业做准备8.加快技工学校改革发展,为企业输送最需要的技术技能工人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宣传口号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民大国。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年需要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业转移,这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繁荣、协调城乡发展的需要。而职业培训正是促进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实现就业转移的一个桥梁。作为职业培训机构,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整合资源,提高培训效益呢?  相似文献   

6.
近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对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是通知提出的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健全职业培训制度要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建立以职业院校、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贯通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  相似文献   

8.
一、协调、推进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全面加强各项职业培训事业 一是通过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大力开展就业前培训工作。明年,在政策制定上,部里将联合六部门就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工作提出政策措施。在操作上,侧重于通过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劳动预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基本普及对青年劳动者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并将劳动预备制培训向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延伸。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联合用人单位,全面开展对新录用人员的职业培训,努力推动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实现先培训后上岗。 二是继续组…  相似文献   

9.
浅析发展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制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劳动者就业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进一步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职业培训事业规范化,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劳动者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最终决定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水平的高低。为此,职业教育是对劳动力技能的开发,也是劳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2004年职业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劳动者这一目标,将职业培训工作做大做实,将技能鉴定工作做细做好,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快做强。目标任务是“4321”,即再就业培训400万人,创业培训30万人(100个创业培训试点城市),职业技能鉴定规模增长20%,培养新技师10万人。我们希望各地职业培训工作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在处理就业与培训的关系上,要从注重就业的数量扩张转向注重就业数量和质量并举,东部地区更应形成以素质就业为主导的新格局;二是在指导职业培训的方针上,要从以培训资源供给为主导转向以市场需求为…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围绕提高劳动者技能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相继实施了国有企业招工培训、玉树灾区重建人员培训、未就业大学生技能培训、3+1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项目,全省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2.
<正>技能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重点。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培训模式与体系,畅通其职业发展,成为目前职业培训的重中之重。杭州萧山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职业培训的实践中,实施了全生命周期、全方位资源库、全视角培训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打造了“岗证对接精、培训覆盖广、培养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的职业培训“萧技样本”。  相似文献   

13.
黄剑 《中国培训》2006,(11):36-37
一、政府重视、组织健全为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培训工作,我市结合实际先后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十项实事的意见》等一系列农民培训的文件,对农村劳动力开发培训工作提出了总体实施意见,逐步建立健全对外来劳动力的引导性培训及本市被征地劳动力免费培训的制度。成立了劳动保障局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苏州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具体负责我市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建立市(县)、街道(乡镇)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体系。据统计,2002年-2005年,全市投入4916.5万元,累计培训农村和外来…  相似文献   

14.
动态     
■农业部:我国将对农村青年实施技能培训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最近表示,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今年将有250万向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人口得到农业部提供的围绕餐饮、酒店、建筑、制造、家政服务等行业的技能培训。培训期限为15至90天。据悉,2003年到2005年,农业部将对向非农产业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6年到2010年,对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青年开展转移就业前培训的人数将达到5000万,进行岗位培训的农民工人数将升至2亿。(中华农业职业教育信息网)■…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公共职业培训机制的选择和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公共职业培训机制的运行状况 公共职业培训是政府为了帮助一部分社会成员进行就业,由政府出资而进行的技能训练.公共职业培训是就业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公共职业培训主要包括针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计划"、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此外还包括各地针对待业大学生的培训等.  相似文献   

16.
公共职业培训另一种路径的选择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职业培训在我国的发展 公共职业培训是政府为了帮助一部分社会成员就业,由政府出资而进行的技能训练。从实施对象及内容来看,主要是对就业有困难者进行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训,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从实施主体来看,主要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是一项公共就业服务。为特定人群服务、以帮助实现就业为目的,由政府承担三重特性构成公共职业培训的基本内涵与特点,公益性是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保持就业局势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决定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今明两年,我国将集中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以及包括参加失业登记的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失业人员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就业转移或返乡创业。对参加失业登记的大学生,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将结合其专业背景,组织其参加相关领域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二、技能振兴之促进就业 确立一个目标,实现两个结合——将促进就业作为职业培训的根本目标,并在实践中将培训与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了新时期的职业培训事业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向。在改革开放之初实施的就业训练制度及其演变和发展,奠定了职业培训在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以促进就业作为其主要特征的职业培训事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最具积极意义的社会政策之一。  相似文献   

19.
筱君 《中国培训》2008,(7):23-24
为进一步强化高技能人才工作,探索职业培训现代化道路,2005年5月12日,原劳动保障部下发通知,正式启动“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以下简称东部工程)。自2005年至2008年,东部工程经过3年的积极推进和实施,实现了形成高水平职业培训现代化示范工作区、构建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和大环境、基本实现数量就业与素质就业并举的预定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齐艳霞 《考试周刊》2011,(76):239-239
目前.我国农村和农民中存在着对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巨大而迫切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领域将越来越窄,转移就业难度将越来越大。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职业培训对于缓解和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我在此就农民职业培训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