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底,我们采写的消息《阜宁县一副县长“辞官”应聘民企引起反响》一文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不仅《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迅速转载,而且先后获得了《新华日报》年度好新闻一等奖、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二等奖。这篇价值重大的新闻是怎样捕捉到的?回顾新闻的采写经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 从边缘性信息入手挖掘鲜活的核心新闻事实 2000年11月下旬,我们去盐城地区采访,当晚  相似文献   

2.
从事新闻工作有些年头了,这稿那稿写过不少。不过,自己最得意的倒是一篇“会议新闻”。这篇题为《不恋“银窝”恋“草窝”银行干部何鹏辞官办起湘潭最大奶牛场》的消息,其实是篇人物新闻,之所以自己还满意,主要是这篇稿子对党报如何改革会议新闻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可以说是本人一篇尝试“跳出会议写新闻”的成功之作。在2000年度全国、全省好新闻评选时,也许是评委们出于对党报会议新闻改革尝试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这篇消息不仅评上了全省市州报好新闻一等奖,而且先后获得了中国地市报和全国大中城市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同时还…  相似文献   

3.
我和赵中庸共同采写的消息《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在获得首都产业报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传开,许多朋友问我,这条消息是怎样采写的?感受最深是哪一点?我以为,新闻采写也要换换脑筋。“换脑筋”,是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提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禁锢,更新观念。搞经济建设需要这样,搞新闻采写也要如此。我们这条消息的采写,就是在换脑筋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在刚刚揭晓的2004年度河南省好新闻评选中,濮阳日报选送的一条不到600字的消息《“台湾张廖简全国总会”去掉“全国”二字》,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消息类一等奖。作为这条消息的作者,回想采写过程,我体会到,没有政治家办报思想的指导,没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就不会有这  相似文献   

5.
慧眼识珠锲而不舍──采写《打工仔奋勇救人“川娃子”名扬上海》的体会李代勋,姚益民刊登在1994年5月7日《四川日报》一版的《打工仔奋勇救人“川娃子”名扬上海》这条消息有幸获了奖。先是被评为1994年度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嗣后又在第三届全国省(区)党报...  相似文献   

6.
新闻贵在以“新”取胜。只有叙述的事实新,选择的角度新,反映的问题新,才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收到好的社会效果。我和王光荣采写的消息《让“巧媳妇”回“娘家”挑大梁》,能够荣获四川省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全国地市报第六届好新闻一等奖,主要是有一定新意。1991年6月初,在万县地委宣传部新闻培训班上,地区丝绸公可经理廖明楷发布了一条新闻:1至5  相似文献   

7.
在各类评奖中,稿件题材的重大性、涉及领域的宽泛性、内容涵盖的全面性几乎成为硬性标准,冠以“全国的”、“全省的”、“第一的”、“首个的”往往占有明显优势。然而,有一则题材并不算重大的消息,却得到了评委们的青睐,荣获2004年度安徽新闻奖一等奖。这就是我2004年12月22日采写、24日刊发在《滁州日报》上的消息《能仁乡村村三年“零招待”》。回想这篇稿件采写、编发的过程,颇有几分感慨。一条跟踪了3年的新闻线索3年前,我在滁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工作。在一份会议材料中,得知定远县能仁乡在化解乡村债务负担中准备出台“硬招”,取消村…  相似文献   

8.
我和赵中庸共同采写的消息《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在获得首都产业报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传开,许多朋友问我,这条消息是怎样采写的?感受最深是哪一点?我以为,新闻采写也要换换脑筋。“换脑筋”,是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提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禁锢,  相似文献   

9.
大众日报记者崔永刚采写的消息《充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大众日报2006年11月14日1版),短短的799字,能从参评的84篇消息中脱颖而出,在省级新闻单位中拔得头筹,喜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决非偶然。笔者认为,这条新闻的采写有多方面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三条:  相似文献   

10.
一名合格的科技记者,最基本的“功课”应该是把深奥难懂、题材重大的科技原理和科技事件,通俗地、浅显易懂地传达给读者,而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重大的科技新闻,则是其较强的新闻采写能力的体现。笔者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跑科技线,先后采写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科技新闻。其中,《红嘴鸥可能“断子绝孙”》获2000年度湖北新闻奖一等奖,受到省、市新闻界同行好评。我在科技新闻的采写实践中深切感受到,一条好新闻的发现,一篇好作品的产生,最需要的是记者的细致观察和创造性思维,在科技新闻采写中尤其如此。细心观察:从“正常”中发现疑问生活中处…  相似文献   

11.
唐剑 《新闻传播》2007,(12):39-40
2000年7月4日,我采写的消息《宁减利税百万要留蓝天一片(引题)灰山港镇12位人大代表封杀84股黑烟(主题)》在益阳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不几天,《经济日报》和《人民代表报》等也在重要位置刊发。此稿荣获当年度益阳新闻奖、“三湘环保世纪行”、湖南省地市报、湖南省好新闻4个一等奖。回顾总结那件带“刺”的《黑烟》稿,引发我对新形势下党报新闻工作者形象与素质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旧题新作意在“深”———获奖稿《三找犁田人》采写体会□邓经民当我得知《三找犁田人》(原载《黔江日报》1995年5月23日二版-在1995年四川省好新闻评选中获一等奖的消息,作为作者,既感高兴,又始料不及。这是我从1992年以来4次获得省好新闻奖中档次...  相似文献   

13.
去年7月,我有幸采访了山东省宁阳县“种子大王”张加田,写出了“信守合同赔付百万”的消息。《大众日报》以《宁亏二百万也不让一粒劣种坑农》为题在2版头条刊出。这篇消息获’98山东新闻奖一等奖,还被评为’98全国省级党报新闻奖三等奖。回想此稿采写的过程,深深体会到记者采访“心入”是采访写作成功的重要一环。首先,采访只有“心入”,才能锤炼记者与采访对象、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感情,进而激发采访写作的激情。  相似文献   

14.
本人采写的《珍贵的财富》一稿(载于《大众日报》1997年12月23日一版),得到令自己受宠若惊的回报;在获得1997年度大众新闻奖一等奖、1997年山东省好新闻一等奖、全国省市区党报新闻奖一等奖后,又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捕捉到这条新闻线索,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推敲琢磨抓住“新”万县日报李百万新闻贵在以“新”取胜。只有叙述的事实新,选择的角度新、反映的问题新,才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收到好的社会效果。我和王光荣采写的消息《让“巧媳妇”回“娘家”挑大梁》,能够荣获四川省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全国地市报第六届...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194新闻奖公布了,由我执笔、与原郧阳地委文明办主任马献伦和郧西县委宣传部部长合作采写的消息《郧西在统计数字面前坚持真实性原则》,被评为一等奖.这是我“意想之中”与“意料不到”的事.  相似文献   

17.
我采写的《我能摸摸火车吗——首耥“庐山号”随车目击记》(载1996年9月6日《江西日报·星期刊》),一下“摸”到4个奖——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全国党报好新闻三等奖、江西省好新闻一等奖及江西省副刊好作品一等奖。回想起来,这篇作品之所以能问世、能得奖,关键在于创造和把握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笔者和竺士东同志合作撰写的《没有真本事请你回老家卡森公司辞退“洋南郭”》一稿,2000年5月8日在《嘉兴日报》头版头条刊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当天笔者就收到了不少领导及新闻同行的电话,称这篇新闻写得好,写出了新意。随即《浙江日报》、《浙江工人日报》、《经济日报》、《文摘报》等20多家报刊也刊登、转载了这篇新闻。《卡森公辞退“洋南郭”》一稿除获得当月嘉兴日报社好新一等奖和2000年度嘉兴市好新闻一等奖外,还荣第10届浙江省市地党报头条新闻竞赛一等奖、000年度浙江省好新闻二等奖、浙江工人日报社安利杯”头条新闻大赛二等奖…  相似文献   

19.
我采录的新闻《我县农村兴起“土沙龙”热》被评为南京市1986年度优秀广播稿一等奖、省优秀广播稿二等奖,是我所没有料到的。我前年才从事新闻工作,至今写起新闻来仍感到功力不足,谈采访体会,真不知所措。不过,想到这篇消息的采写过程颇有戏剧性,也就凑出两条,勉强算作“体会”吧。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日报》1986年“短新闻和会议消息写作竞赛”评选中,我采写的百字短讯《京郊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公路》获得了一等奖。评委们对这条消息的评价意见是:作为报道北京市一条战线重大成就的报道,只有100字,而且在短短百字中,新闻的时间、地点、原因、何事等5要素完全具备,还有典型的新闻由头,现场描写,内容充实,事实准确. 获奖之后,我再次一字一句地把五个月前见报的这条消息咀嚼了一遍,回顾当初采访时所付出的劳动,写作时花费的心思,感到这偶然的成功之中也存在着一些必然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