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明脉望馆本教坊编演杂剧和清南府、昇平署戏本,是历代宫廷演剧唯一存留的剧本。其中,尤以主要演出于宫廷宴飨场合的清代仪典承应戏存世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且从剧本结构来看,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追本溯源,通过与明内府本和宋代教坊承应演出进行结构和内容的对比,认为清代仪典承应戏,继承了教坊致语的内容,通过角色内化,继承了教坊承应演出的基本结构。而"参军色"从游离于演出之外,仅充当串联者到成为剧中角色之一,体现了历代宫廷曲本创编手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戏曲演出是清代宫廷文艺的重要内容。为彰显国力,适应宫廷礼乐的需要,清代内廷修建了多座大戏台,编写了大量内廷大戏剧本。《封神天榜》等宫廷大戏在演出中有意识地适应大戏台的结构、构造,在演员出入方面增加了洞门、傍门,在舞台呈现方面增加了场楼、高台等表演台面,并以天井、地井供演员出入或呈现各种砌末,从而拓展了舞台表演空间,强化了舞台效果,形成了恢弘壮阔的宫廷气象。但文本对舞台的依附与迎合,提高了内廷演剧的人力、物力成本,造成了忽视情节展现和人物个性塑造的不良影响;在国力衰微时,其剧本难以直接搬演,需要对情节、场面进行删减,因而对其流传造成很大制约,使其在同题材戏曲中相对孤立,以至于其文本和舞台技艺对后世的影响都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3.
田雯 《文化遗产》2016,(5):136-144
清代宫廷演剧是历代宫廷演剧的高潮,清代宫廷戏曲艺术的高度繁荣带来了戏曲导演艺术的发展。在清代宫廷演剧中,一般由总管、首领、教习担任着导演的部分职能,此外,深谙戏曲之道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也会时而兼任导演一职。因为宫廷戏曲是一种以形式取胜的特殊样式演剧,它追求的是辉煌绚烂的皇家气象,故而在导演艺术方面也呈现出与民间演剧迥然有异的特点,装扮的设计、砌末的运用、场面的调度都力求奢华。这虽然与讲求虚拟性、写意性的古代戏曲精神有所背离,但是它确实具备很强的观赏性,在导演艺术方面对于后世的戏曲舞台演出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清代宫廷大戏在中国戏曲历史上是一种颇为特殊的戏曲艺术现象。它指清代乾隆初年在皇帝弘历的旨令下、由曾任刑部尚书的张照和庄烙亲王允禄组织编写的、专门用作宫廷演出的剧本。这批形制为长篇连台本戏的剧本,就今所知最早由清代乾嘉时人赵翼冠以“大戏”之名(见《檐曝杂记》),稍晚的皇族成员昭推在其《啸亭续录》一书中亦列有“大戏节戏”条,介绍这批剧作的情况。以后人们便以“大戏”称谓这批作品。“大戏”概念用于这些宫廷剧作时,其含义与晚近民间通常所说的“大戏”一词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所不同。民间通常所说的“大戏”是相…  相似文献   

5.
刘怀堂 《文化遗产》2016,(5):113-125
学界对端公戏的认知存在着很大分歧,主要表现在端公戏是传统戏剧扮演还是仪式演剧的争论上。端公戏源自南宋时期湖北随州地方的端公信仰。端公替代巫师而实施巫仪,最早在明天启年间的湖北出现,后随该信仰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传播,至清代、民国吸收了其他扮演或表演艺术因素而蔚为大观。它既不是传统戏剧扮演,亦不能用仪式戏剧来衡量。科仪(纯粹的法事)、戏剧化的科仪、科仪与戏剧扮演结合,以及传统戏剧扮演都属于端公仪式的一个环节,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端公巫术仪式。而端公戏就是由端公实施的、具备巫傩之祭性质与形式、为了特定目的与服务对象、区别于生活与生产行为、独立于传统表演艺术体系的、特殊的戏剧扮演或表演艺术形态。它属于傩戏剧种之一,在"明河"与"潜流"这一"大戏剧观"下,与傩戏体系下的其他剧种一起,构成了不同于传统表演的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宫廷演剧,是中国戏剧史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学者追溯中国戏曲的发生、形成、成熟的历程时,所征引的主要事例,大多与帝王相关。例如"优孟衣冠"中的模仿孙叔敖故事,关涉楚王;优旃劝谏秦二世以漆油城墙,也是事关皇帝。清代秦腔大兴,陕人犹将其源头溯至秦二世。清代伶人同称"梨园子弟",其中一种说法,便是把创设"梨园"的唐明皇作为祖师供奉。伶人与政治的关系,便是因了在帝王面前演戏的机会,用戏以作劝谏与讽喻,甚至不惜为此献出生命。在中国戏曲成熟之后,元杂剧很快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并且进入宫廷,成为时尚的娱乐。明代承此,内廷演剧更盛。嘉靖间李开先说:"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张小山小令·后序》)李开先的这个说法,含有水分,但据康海祖上所见,若说内廷所积累的剧本曾达到1700余种,则应当是事实。这一方面既可反映王府对于观剧的喜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内廷积累的剧本之丰富。至于明代内廷演剧之盛,还可从脉望馆传抄的大量"教坊编演"本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7.
罗燕 《文化遗产》2010,(4):74-81
清代宫廷承应戏的演出十分频繁,这些承应戏在最初都是为了应合宫廷内的各种民俗节日、朝廷重要庆典等筵宴场合而专门编写的,可统称为"节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存清宫承应戏的表演本和清升平署有关演剧的档案,以探讨节戏在演出中所呈现的仪式性特征,以及这些仪式背后所具备的宗教性、习俗性甚至政治性色彩。  相似文献   

8.
刘金明 《大观周刊》2011,(47):84-84
近代史是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阶段,随着戏剧形式的发展,职业戏剧的经营管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后世对这些变化内容进行著述的文献可谓层出不穷,本文从传统职业戏班的组班经营管理、新剧社的内部管理、商业演剧场所的管理三个方面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新演剧》是抗战时期著名进步戏剧期刊,是戏剧史和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事求是地探索《新演剧》的出版背景、出版概述、出版特征,对研究抗战时期戏剧活动的发展情况和文艺界为抗战做出的巨大贡献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王馗 《文化遗产》2010,(3):16-32,38,157
北京精忠庙梨园会馆是清代在京的梨园行会组织。现存碑刻文献中记录了从康熙以降三百年来的重要班社,特别是《重修喜神祖师庙碑志》完整地呈现了乾隆五十年前后京都梨园的实际状貌。宫廷演剧机构和基层戏园在碑文中的出现,展现了其时逐渐松动的班社等级关系和戏班正在蓬勃发展的商业化趋向。特别是京都两处梨园行会的建制,呈现了官班和民间班社的分立,造就了京都梨园戏曲文化生态的独特面貌。而在基层演剧中,腔分雅、乱;部分文、武;伶分大、小;技分色、艺;戏分日、夜,这些剧坛风尚,既是基层审美的流露,也是自主的商业演剧的必然发展。从京都剧坛的全貌而言,基于内廷演剧和城市演剧的本质差别,戏曲在生存和发展进程中,很自然地展现出了"保守"与"革新"的趋向,在京城复杂的文化空间中,不同身份、族群的审美取向得以呈显,由此也形成了对不同戏剧品类的维护与发展,其背后的艺术规律至今对中国戏曲艺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Frank Capra's The Name Above the Title (MacMillan, $12.50). Capra, who produced some of his major hits (“It Happened One Night” etc.)

Essoe, Gale and Raymond Lee. DeMille: The Man and His Pictures ($8.50)

Ladies in Distress ($10.00)

Lahue, Kalton C. Winners of the West: The Sagebrush Heroes of the Silent Screen ($10.00)

Lahue, Kalton C. Dreams for Sale: Rise and Fall of the Triangle Film Corporation ($8.50)

Lee, Raymond, and B.G. Van Hecker. Gangsters and Hoodlums: The Underworld in the Cinema ($8.95)

Lee, Raymond, The Films of Mary Pickford ($8.95)

Philip French's The Movie Moguls: An Informal History of the Hollywood Tycoons (Regnery, $5.95)

Mel Gussow's Don't Say Yes Until I Finish Talking: A Biography of Darryl F. Zanuck (Doubleday, $7.95)

Inactive Properties Including Furniture, Decorative, Objects, Paintings, Posters, Set Skeches and other Decorations, Full size and model boats and ships-airplanes and model trains. (McGraw-Hill, $10.00 paperback)

Ivan Butler's The Making of Feature Films: A Guide (Pelican Books Al232, $1.75)

Kenneth H. Roberts and Win Sharpies' A Primer for Film Making: A Complete Guide to 16 MM and 35 MM Film Production (Pegasus (Division of Bobbs-Merrill), $15.00/6.75)

Arthur F. McClure (ed.) The Movies: An American Idiom–Readings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Motion Picture (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Press, $15.00)

Gerald Mast's A Short History of the Movies (Pegasus, $12.50/4.95)

Andre Glucksmann's Violence on the Screen (BFI, 81 Dean St., London, WiV 6AA, England, $1.20) which briefly (78 pp.)

Today's Film Maker (American Film Maker Inc., 250 Fulton Ave., Hempstead, Long Island, N. Y., $3.50)  相似文献   

12.
北京颐和园     
刘鹏 《北京档案》2006,(10):44-45
颐和园是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总称,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中心约19公里,占地约290万平方米.万寿山系西山山脉,高59米;昆明湖包括南湖、西湖、后湖(后山之溪涧),总面积4350亩,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圆明园     
刘鹏 《北京档案》2008,(9):42-43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在颐和园之东。园子的池湖虽然利用了自然的沼泽地势,但是园子里的小山,都是挖湖堆山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穿越美龄宫     
我有幸生活在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我们都是历史之舟的乘客。"作为一个随舟而行的历史档案工作者,每天青灯黄卷,在一大堆杂乱的事件之下穿越,"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文人穷酸,免不了要抒发一番思古之幽情。既是职业习惯,又赶了潮流,体验一下"穿越"—这个如今最给力的网络新时尚。每一个清晨,我的穿越之旅  相似文献   

15.
神圣的殿堂     
当我一步一步拾级而上,走进河南省图书馆大厅的时候,一种特殊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感觉难以用一句话表达清楚,那就是顿觉浑身舒展,心胸开朗。我仿佛走进了愉快的乐园,走进了知识的海洋,仿佛走进了一座神圣的殿堂。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博物馆无论要更好地履行社会教育职能,还是要优化内部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系统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架构主要分为三部分:数字资源系统建设、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数字化文化展示平台建设。这三部分承担了不同的目标:数字资源系统建设、是博物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是提升工作效率,数字化文化展示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加深博物馆知识受众的文化感受。故宫博物院的信息系统建设就遵循了以上思路。  相似文献   

17.
曹之  郭伟玲 《出版科学》2010,18(1):109-111
我和宏伟是研究古代出版史的同行,读过他的不少著作。每读一次,都受益匪浅。最近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章宏伟著《故宫问学》尤使笔者耳目一新,该书堪称古代出版史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8.
19.
徐超英 《中国博物馆》2003,(3):73-75,64
故宫博物院数字化广播从2002年“十一”正式开播,至今已运行八个月,工作状态良好,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全天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化播出,远程计算机实时监控,可根据游客数量自动调节广播音量,真正体现了现代化高新科技在博物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天封塔是宁波(明州)港古代的航标,也是古城标志性建筑.据史书记载它始建于唐,"天册万岁,万岁登封",故名"天封",重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