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     
科教大事:NATURE最新内容精选有毒虎蛾对抗捕食者的多种方式有毒的虎蛾历史上是有警告色的昆虫的著名例子;后来人们发现,蝙蝠将这些昆虫所产生的超声波与毒性联系在一起,而且无毒物种也能得益于发出类似的声音。在对加拿大东南  相似文献   

2.
杨红珍 《百科知识》2021,(34):42-49
我们常常看见蝴蝶在花间飞舞,舞姿优美灵动,时而在花上停歇,时而在空中追逐,美不胜收.《红楼梦》中有宝钗扑蝶.抓一只蝴蝶在手,会发现手上沾满了粉末,这是蝴蝶翅上的鳞片,鳞翅目由此得名.不过,蝴蝶只是鳞翅目昆虫中很少的一部分,约占鳞翅目昆虫种类的10%,另外90%的种类都是蛾类.鳞翅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我们之所以能看见那么多蝴蝶,而蛾类却很少见,是因为蝴蝶是白天活动夜间休息,而蛾类是夜间活动白天休息.从化石考证,蛾类比蝴蝶出现的时间要早.  相似文献   

3.
最近,荷兰皇家科学院生态研究所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地面上的食叶性昆虫会利用植物充当"电话",通过释放独特的化学警告信号,了解它们所吃的植物是否已经被地下的食根性昆虫所占领。这种绿色的"电话"有效避免了昆虫们竞相吞噬同一株植物。  相似文献   

4.
荷兰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些昆虫可以相互之间“打电话”进行交流,它们的电话就是植物。当地下的昆虫寄宿在一棵植物下时,它便会开始蚕食植物的根。为了警告食叶性昆虫“此处已被占领”,地下的昆虫会通过植物叶片发出一种化学警报信号,这样一来,食叶性昆虫就会得知这棵植物已被占据。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昆虫信息素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自然界,雌蛾利用位于腹部的性信息素腺体释放极其微量的化学气味物质引诱雄蛾,雄蛾则借助于头部两根触角感受这种化学信息,循迹定向至雌蛾处进行交配。这种昆虫交配通信的方式是昆虫生命周期中最薄弱的环节。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始终在揭示昆虫的这种通信方式上作了不懈的努力,但多数都以失败告终。1959年德国化学家Butenadt博士历经20年的艰难曲折首次报道了第一个蚕蛾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人们开始越来越意识到昆虫信息素是一门蕴藏巨大应用潜力的学科,许多国家相继投入人力和财力进行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鳞翅目昆虫(包括蝶类和蛾类)是生态系统中种类丰富的一类昆虫,是食物链(网)中的重要环节,与生境内植物群落有很密切的功能联系,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2011年6月~9月,对湖南省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意在分析该地区蛾类现状以及多样性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卓然 《科学大众》2014,(12):26-27
我国独有的麋鹿因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而被称为“四不像”。可你知道吗?在昆虫世界里,也生活中这样一种“四不像”的可爱物种,它就是今天华丽丽出场的主角——蜂鸟鹰蛾。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住进宾馆后,为了不被打搅会在门口挂上“请勿打扰”牌子,然后挂起电话以便睡个好觉。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人们需要绝对的安全感。在昆虫王国里,昆虫把交尾和传宗接代当作生存的意义,所以它们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来行使这些来之不易的权利。安全感意味着不被掠食者偷袭,“罗密欧”有责任保护“朱丽叶”的身体安全。红体蜂蛾在交尾的时候,雄蛾给雌蛾披上一件“婚纱”,只是“衣料”是雄蛾自  相似文献   

9.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有助于加强冬虫夏草人工技术措施下的恢复性增长,对确定禁采区、限采区、采集区等提供依据,也对实现其持续开发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本项目建立了冬虫夏草孕育工程技术示范基地1500亩,开展了青海蝙蝠蛾昆虫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及蝙蝠蛾昆虫优良品系的选育;筛选出可控释且具有高侵染活性及广谱性的青海冬虫夏草菌菌剂,有效地提升了蝠蛾属昆虫的染菌率和促进蝠蛾幼虫形成虫菌复合体及生长速率;将青海冬虫夏草孕育工程技术体系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集成,促进了青海不同区域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立青海冬虫夏草资源保育及原生态保护示范区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文化》2009,(1):31-31
近日,美国科学家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境内发现一种新型蛾类,该蛾类通过吸食人类以及动物牲畜的血液为生。目前科学家已经将该种蛾类命名为“吸血鬼蛾”(Vampire Moth)。研究发现,该蛾类竟仍在向前进化,而且速度惊人。吸血鬼蛾的出现对当前生物学研究来说意义十分重大,科学家通过研究吸血鬼蛾,不仅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吸血类寄生生物的生存方式,而且从进化研究角度来看,吸血鬼蛾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1.
古力 《百科知识》2006,(9S):26-27
抑郁已经是当今时代常见的心理疾患,而服用抗抑郁药则是抑郁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要治疗方式。但是,随着2003年至2004年一些研究发现抗抑郁药可能导致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更高危险的自杀倾向和自杀率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于2004年提出警告和强制措施,要求药物公司在百忧解一类抗抑郁药物包装上贴上醒目的黑色警告标签。2005年7月FDA又提出警告,抗抑郁药也可能导致成年人较高的自杀危险,因此需要密切监控服药者。  相似文献   

12.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7,(2):I0003-I0003
在昆虫纲中,蝶和蛾属于一个独立的目,叫鳞翅目。昆虫学家把大个子的蝶和蛾归于大型鳞翅目,而那些不易察觉的小个子则称为微型鳞翅目。它们很小,通常还没有大头针针头那么大,所以很难用肉眼看到,要研究就更加难了。自然界的微型鳞翅日约有7.3万种,比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地球上的总量加起来还多。  相似文献   

13.
抑郁已经是当今时代常见的心理疾患,而服用抗抑郁药则是抑郁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要治疗方式。但是,随着2003年至2004年一些研究发现抗抑郁药可能导致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更高危险的自杀倾向和自杀率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于2004年提出警告和强制措施,要求药物公司在百忧解一类抗抑郁药物包装上贴上醒目的黑色警告标签。2005年7月FDA又提出警告,抗抑郁药也可能导致成年人较高的自杀危险,因此需要密切监控服药者。为抗抑郁药洗刷“罪名”美国刚刚发表的两项大型独立研究表明,抗抑郁药不仅不会增加成年人的自杀,而…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09,(18):I0001-I0004
短嘴金丝燕 短嘴金丝燕是雨燕目的一种,体形略小,长约14厘米,两翼上有金丝,主要以蛾类和飞行昆虫为食。短嘴佥丝燕的分布区域十分狭窄,人们只在我国西藏、湖北、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发现过这种鸟类。在湖北神农架的燕子洞居住着成千上万短嘴金丝燕,2007年6月,人们在湖北省保康县亦发现过大群该物种。  相似文献   

15.
《科协论坛》2013,(8):50
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场馆面积3000余平方米,展示了300余种数万件活体与标本展品。馆内区域划分为:昆虫长廊、蝴蝶谷、两栖爬虫溶洞区、生态触摸区、水域触摸区、热带雨林区、昆虫沙龙及科普教室。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并触摸到许多活灵活现的昆虫,更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昆虫标本。总之,四季变化造就了各种昆虫的千姿百态,随着季节的变化,昆虫馆也会为你呈现出不同的魅力与景象。这  相似文献   

16.
广西玉林市农业学校高级农艺师蒋少芳在玉林市寒山发现一只巨大皇蛾蝶,并制作成了标本。这只皇蛾蝶两翅展开宽达226毫米,比曾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蝴蝶还长2毫米。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昆虫学家大卫·卡特在他的著作《蝴蝶与蛾》中指出,世界上整体尺寸最大的皇蛾两翅展开宽度在159毫米到300毫米幅度之内。蒋少芳说,目前世界上有记录的最大蝴蝶是加拿大皇室巨凤蝶,两翅展开宽度近200毫米。他因此认为,他发现的这只巨大皇蛾蝶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只皇蛾蝶。广西发现巨大皇蛾蝶  相似文献   

17.
正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生活着一种极为稀有的老虎——苏门答腊虎。随着天然从林的逐步消失,野生苏门答腊虎的栖息地也不断在减少,如今更是已经濒临灭绝了。最袖珍的森林之王作为老虎家族中体形最小的虎种,苏门答腊虎雄虎平均体长约2.4米,重约120千克;雌虎体长约2.2米,重约90千克,是当之无愧的“最袖珍的森林之王”。在所有种类的老虎中,苏门答腊虎的毛皮  相似文献   

18.
在任何一个特定环境下生活着的一种昆虫,都有其一定的发育速率和存活率,并在性成熟后产生若干后代。昆虫种群的数量增殖潜能就是这三方面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许多昆虫中,从出生到性成熟的发育历期的改变比存活率和生殖率的改变对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要大得多。而昆虫是变温动物,其发育速率随环境温度变化。所以,正确认识和描述昆虫发育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的印象中,蝴蝶总是翩然优雅的像个大自然的精灵,自由飞翔在最令人心动的地方,用自己斑斓的图案点缀着迷人的景色。蝶和它的亲戚蛾都是鳞翅目的昆虫,全世界已知的蝶蛾有上万种之多,这些小精灵翅上的色泽和图案堪称生物界最为优美和不可思议的组合。其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在阳  相似文献   

20.
日本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 ,植物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特殊的化学物质 ,以向周围的同伴发出警告 ,促使其它植物采取防御措施。植物在被害虫啃咬与被剪刀修剪时发出的警告信息会有所不同 ,而且收到警告信息的其它植物也会“见机行事”。科学家认为 ,进一步了解植物的这类防御机制 ,可能有助于研究更有效、更利于环保的杀虫剂。科学家猜测 ,害虫啃咬植物时 ,其唾液中的化合物可能会促使植物对同伴发出特殊警告。而剪刀不会带来什么特别的化学物质 ,因此受伤植物发出的警告信息也不同 ,邻近植物收到信息后 ,会明白目前的伤害是无法抵御的 ,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