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生命周期理论和系统失灵理论,建立政策动态定位分析框架,将其作为政策分析的有力工具,以浙江省为例作实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判断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和系统失灵类型,确定动态定位系统中的当前障碍和潜在障碍。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无法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问题,在导致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诸多因素中基于市场失灵引发的技术创新投入不足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对科技创新市场失灵界定的基础上,从内源性及外源性角度对创新市场供需双方进行剖析,指出创新失灵治理可通过扩大创新企业的引致需求和引导风险资本流向两方面着手;市场失灵需要政策工具的扶持,然而为避免政府失灵发生,本文将对策分析置入四种创新模式下进行,政策选择上会有所倾斜,以期达到有限社会资源分配的边际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标准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本文基于文献综述,以中国AVS标准制定过程为例,通过引入政策“过程一工具”分析框架,详尽分析了AVS标准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和政府“双失灵”现象。指出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协调市场与政府二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应该做到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4.
在创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企业选择低碳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其收益大于其他类型的创新活动。本文在传统的A-J模型框架内,引入低碳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系统分析了碳排放税、碳排放标准、减排补贴和碳排放许可四种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创新选择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每一种环境政策工具都存在一个最优水平,但其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和经济效益有所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市场机制完善的环境政策工具更能促进企业选择低碳技术创新;而鼓励导向的环境政策工具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经济效益。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工具组合,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公共失灵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失灵”也称“政府缺陷”、“政府失灵”或“政府干预失效”,经济学家对此从不同角度做过分析。综合产权学派的首创者罗纳德·科斯和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等的思想,所谓政府失灵(GovernmentFailure)就是指政府在力图弥补市场缺陷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产生另外一种缺陷,即政府活动的非市场缺陷,或称之为“政府失灵”。也就是说,政府为克服市场功能缺陷所采取的立法,行政管理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和问题,最终导致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一、政府失…  相似文献   

6.
特定技术创新系统(TSIS)思路认为主流的"市场失灵"和传统创新系统结构上的"系统失灵"都不足以作为创新政策干预的依据,本文提出以系统功能作为政策分析的基础。一个TSIS的成功发展必定是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的过程,将功能和结构整合纳入TSIS分析框架中,可以准确识别技术系统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机制,为激励政策提供更具体的依据和目标。本文结合中国风电技术发展的实际,说明功能—结构分析框架对可持续技术创新政策干预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华  崔秋勇  郑雪姣 《科学学研究》2011,29(9):1415-1424
 以往关于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效应的研究都是基于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不能对环境政策工具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效应进行明确的比较与排序。有鉴于此,本文首先采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基于上海市相关数据,对排放标准、排污费、补贴及排污许可证,四种环境政策工具进行比较与排序。研究发现,工业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与政府对该产业施行的环境政策工具从补贴、排放许可证、排污费到排放标准的选择概率成反比;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与政府对该产业施行的环境政策工具从补贴、排放许可证、排污费到排放标准的选择概率成正比。其次,本文通过模型预测发现,上海市各产业目前实际实施的环境政策工具与预测环境政策工具之间存在差异,并得出各产业的最优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最后,通过离散计数数据模型得出,四种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技术创新都有正的激励效应,其排序为:补贴、排污费、排污许可证、排放标准。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选择最优环境政策工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私人创新市场存在两类市场失灵,即与创新动力相关的市场失灵以及与融资约束相关的市场失灵,且不同创新政策对两类创新市场失灵的矫正效果存在异质性。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研发补贴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在矫正两类创新市场失灵,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上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研发补贴政策可以通过缓解创新动力型市场失灵和融资约束型市场失灵以促进企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创新动力型市场失灵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难以缓解由融资约束引致的企业创新活动不足的问题。本文为理解创新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体化经济区内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渐暴露弊端,阻碍了区域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模型分析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管理体制冲突的关键原因在于市场资源与政策资源的非优化配置.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能对此作出解释.本文以西成经济一体化为例研究得出,必须采取措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以促进区域经济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人才政策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对于当地人才发展和创新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分析我国区域创新人才政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究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的作用规律,本文选取深圳市、苏州市和沈阳市的创新人才政策文本,基于基本政策工具和“系统失灵”两个视角,通过系统化的内容分析和统计,获取“一手”的量化数据,并与三个城市的人才发展与区域创新现状进行对照分析,探索区域创新人才政策与人才发展、区域创新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创新人才政策的总量、政策工具的类别与组合、人才多样性、机构多样性以及系统互动度等指标与区域人才发展、区域创新绩效密切相关。本文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完善与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NL关键词:创新政策;人才政策;创新人才政策;政策工具;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新族群、创新链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新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具有主导多维动态集成的系统特征。空间意义上的创新族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表明,中小企业空间完全可以利用创新族群来规避“熊彼特之谜“。创新链思想的提出,为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技术链、产业链、技术创新链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提供理论指导。据此,就我国创新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的源泉     
对希普尔的“创新源分布模型”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并分析了其对创新管理研究方法、企业创新管理和制定创新政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创新中的风险进行了剖析,归纳影响创新成功率的几大关键因素:观念与组织结构、创新中的主要矛盾、创新的速度以及合作创新等,从而达到提高创新成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整理和比较,归纳技术创新概念的演变历程,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创新除了需要满足经济效益要求,还要满足环境效益的要求;对比环境技术创新、生态技术创新和绿色技术创新概念的异同;从技术创新目的的角度,对绿色技术创新进行界定,并分析绿色技术创新的阶段性、跳跃性、双重外部性和制度导向性特征,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开放式创新视角讨论了二次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一个两阶段模型,阐述了内向型与外向型、二次创新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内向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二次创新;二次创新负向调节内向型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外向型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创新能给各国经济带来巨大的问题,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从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崔雁飞 《现代情报》2007,27(5):121-122
本文表述了图书馆创新的定义、内涵和特征等概念,强调了图书馆创新的集成本质,讨论了图书馆创新的动力、主因和对象等范式,分析了图书馆的观念、制度和管理在创新平台上的创新内容。  相似文献   

18.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主创新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中心环节,而国家创新环境是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从市场、政策、文化等角度分析了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七个主要的环境因素,提出了未来创新政策制定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建国 《科研管理》2016,37(11):52-60
将创新价值链从研发到市场的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以设计创新障碍、过程创新障碍和市场创新障碍作为创新间断标志,分析了价值创新要素对创新失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的创新失效表现出较强的“两端效应”,创新价值链前、后期失效大于中期失效,创新障碍表现出功能设计、工程化能力和商业模式为特征的创新失效关键路径。在创新失效形态上,市场失效和技术失效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创新失效形式。不同阶段创新障碍对失效形态的影响存在差异,设计创新障碍主要影响技术失效和市场失效,市场创新障碍主要影响市场失效和财务失效,过程创新障碍对三类失效形态都有强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0.
区域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观背景下,为保证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开展区域创新系统运行(以下简称RISO)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简单介绍RISO"四三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以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设这一区域创新的典型案例为对象,实证研究了RISO"四三结构"模型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