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35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D2根治术160例,行开腹D2根治术19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结果显示,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但出血量更少,清扫淋巴结数量更多,术后肠道恢复功能更快,进食半流质时间早,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近、远端切缘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盆腔重建对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子宫脱垂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I组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阴道顶端悬吊术,II组行阴式子宫全切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总时间I组较II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拔除导尿管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定期随访术后主观、客观治愈率为均100%.但II组复发率明显高于I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盆腔重建是一种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收集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组的胃癌根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全组342例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患者26例,发生率为7. 6%;腹腔感染死亡患者1例,死亡比率为3. 8%。腹腔感染患者和无感染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0. 2%和58. 1%(P=0. 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根据TNM分期,Ⅰ、Ⅱ、Ⅲ期腹腔感染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 2%、62. 9%、45. 8%,与无感染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果表明: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与术前合并症和长时间手术密切相关,但是腹腔感染并不会降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16,(5):22-26
探讨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对高龄胃癌患者术后恢复及生存的影响。研究2000—2012年的1293例胃癌手术患者,其中312例高龄患者。根据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分为非广泛淋巴结清扫组和广泛淋巴结清扫组。对比高龄患者和年轻患者以及不同清扫范围的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及生存率。结果:高龄患者有着更高的麻醉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P<0.05);在高龄患者中,广泛淋巴结清扫组比非广泛淋巴结清扫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及术后30d内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5),而术后5a生存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果表明,广泛的淋巴结清扫对高龄患者没有长期生存获益,反而增加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再次正常妊娠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获3 a随访,实验组正常妊娠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创伤小、恢复快,再次正常妊娠率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异位妊娠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47例和同期开腹手术36例出血性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镇痛及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显著。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异位妊娠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有望推广或取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学周刊C版》2017,(21):139-140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微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60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与开腹组,各80例。采用RT-PCR方法检测所有入选者术前和术后外周血的CK20 mRNA,对其进行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比较手术前后两组外周血CK20 mRNA阳性率,比较腔镜组不同TNM分期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K20 mRNA的OD值。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CK20 mR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Ⅰ、Ⅱ期与Ⅲ期患者术后外周血CK20 mRNA的OD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Ⅰ、Ⅱ与Ⅲ期CK20 mRNA的OD值均依次递增(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并不增加进展期直肠癌的微转移风险,微转移的数量只与肿瘤的进展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对其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研究组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剥除治疗;对照组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剥除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中IL-6(白细胞介素)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IL-6、CD4/CD8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1d与手术后4d IL-6、CD4/CD8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且研究组患者术后4d基本恢复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对患者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传统开腹手术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机体健康以及预防各类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放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OC组(P〈0.05);L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1%,O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L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方式选择及处理。方法:选择40例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A组n=20)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n=20)。术中监测MAP、HR、SpO2气道压(Paw)和PETCO2、血糖(GLu)、血浆皮质醇(Cor),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Paw、PETCO2均升高,A组患者术中MAP、HR、GLu和Cor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优于A组。结论:对于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方式以选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自制集血袋,准确、快速地测量前置胎盘剖宫产阴道出血量,为产后出血的诊断、救治争取时间及提供依据。方法:将本院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30),分别采取自制集血袋及称重法两种方法测量阴道出血量,计算测量时间和精确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测出血量和根据红细胞压积变化计算出血量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测量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集血袋测量前置胎盘剖宫产阴道出血量与称重法相比较,操作简便、快捷,测量时间明显缩短(P〈0.01);其精确度和称重法一样,都很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ZPI)基因外显子-3(exon-3)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孕妇3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36例,用ELISA竞争法测定其血浆ZPI水平。用直接DNA测序法对ZPI基因exon-3测序。结果:ZPI含量健康妊娠组为(144.32±75.45)pg/mL,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组为(137.61±42.95)pg/mL,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0.131,P=0.719)。ZPI基因外显子-3测序结果,发现在exon-3137A〉G、181A〉G、481A〉T存在基因多态性,但这三种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ZPI基因exon-3137A〉G、181A〉G、481A〉T存在基因多态性,但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法检测52例乳腺炎、37例乳腺囊性增生、29例乳腺囊肿、20例乳腺肌瘤和4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hs-CRP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组的血清中hs-CR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囊肿,乳腺肌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反应性疾病患者hsCRP升高,而良性肿瘤患者hs-CRP含量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训练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意志品质量表,对参加心理行为训练的3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干预组在前测、后测中,其果断性因子、自觉性因子、自制力因子和总均分都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坚韧性因子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对照组在前测、后测中,各项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在及时后测中,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意志品质各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均分差异极其显著(P0.01);④在长效后测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自觉性因子和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行为训练能有效提高大学生意志品质水平,可广泛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意志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方法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后年轻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因单侧良性卵巢囊肿且年龄≤35岁的住院患者83例随机分为缝合组与电凝组.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6个月后第一次月经的第2-5天检测血清雌二醇(E:)、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阴道彩超检测窦卵泡数(AFC)和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以两者结合判定卵巢储备功能。结果:术前激素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E2、FSH水平与术前比较,缝合组无差异(P〉0.05)、电凝组有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AFC、PSV水平差异与术前比较,缝合组组内、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组内、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发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者缝合组10.8%,电凝组15.2%。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两种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均有影响,电凝止血法较单纯缝合止血法所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云南民族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了解其睡眠质量现状,结果显示:大学生PSQI总分为5.69±2.90,其中汉族大学生PSQI总分为5.42±2.676,少数民族大学生为6.05±3.149;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为24.5%,其中汉族大学生为18.9%,少数民族大学生为31.8%;男女生PSQ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大学生PSQ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工类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差,体育类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好.说明云南民族高校大学生总体睡眠质量一般,亟待提高,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较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尤为突出,为此,提出的对策措施是:增强民族大学生的睡眠卫生意识,多参与体育锻炼,优化宿舍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直肠癌超低位吻合与低位吻合术后的排便功能。方法对5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低位吻合和超低位吻合2组,术后3月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患者的肛门控制力、便意及排便感觉,综合评价排便功能。比较组间排便功能的差异。结果超低位吻合组与低位吻合组比较发现:肛门控制力没有明显差异(P〉0.05);排便感觉和便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吻合术后排便功能弱于低位吻合;超低位吻合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腹横纹正中单一小切口治疗双侧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越性。方法:将2006年2月-2009年6月收治的229例(280侧)小儿腹股沟疝患儿根据采用不同的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分为四组:即单一小切口双侧组、单侧小切口组、双侧斜切口组和单侧斜切口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在组间的差异。结果:全部患儿手术顺利,切口甲级愈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在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一小切口双侧组各指标均小于斜切口治疗的二组,但各指标在单一小切口治疗单侧和双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下腹横纹正中单一小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操作简单、创伤小、美观、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F-кB在肝癌介入治疗后肿瘤组织和癌旁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特点。方法:建立VX2肝癌模型兔59只,分为A组(肝癌组)29只,B组(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介入组)30只、C组(对照组)20只,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NF-кB表达。结果:A组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NF-κ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21/29)、37.9%(11/29),肝癌介入治疗后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NF-κB阳性表达率82.4%(24/30)、60%(18/30),C组NF-κB阳性表达率为10%(2/20),各组与对照比较,除A组癌旁肝组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癌旁组织,其内NF-кB的表达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介入治疗后的癌旁肝组织的脂肪变性及炎性反应等因素可能会导致NF-κB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