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三螺旋模型拓展为四螺旋模型,构建了由研发组织、企业、政府以及国外创新组织组成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四螺旋耦合协调关系,运用熵权法对四螺旋有序度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计算方法对2013-2019年我国31个省域四螺旋耦合协调关系进行衡量并划分协调等级。结果表明:从空间格局来看,我国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四个地区创新生态系统四螺旋耦合协调关系从强到弱呈阶梯形分布,空间差异性较明显;从时间变化来看,2017年同2013年相比,我国31个省域创新生态系统四螺旋协调等级除海南和黑龙江外,其他省域均处于不变或上升趋势,而2017年到2019年,大多数省域协调等级下降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乡村产业兴旺之间实现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方法,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发展趋势向好,主要经历了7个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由中度失调逐渐发展为良好协调;各省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耦合协调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整体协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耦合协调水平差异显著,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总体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遗址遗迹丰富,探讨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动态耦合对推动名城文化赋能和旅游开发有重大意义。通过构建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吸引力指标体系,借助加权TOPSIS法、重心耦合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究2011—2020年31省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时空动态耦合协调关系和空间关联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两大重心均位于河南省境内,二者的重心轨迹不一致,网络关注度重心的偏移速度快于旅游吸引力,“十二五”以来,二者重心渐趋集聚;2.十年间各省域耦合协调度表现为波动上升、保持稳定、缓慢下滑,高度协调及较高协调层级的省份主要分布于巴蜀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吴越文化区;3.研究期内二者耦合协调度呈显著空间邻近性,局部关联来看,沿海省份为高—高集聚区,西北内陆及西藏为低—低集聚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收集了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高等教育发展、技术创新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体系;采用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了三指标的空间分布及动态迁移趋势;通过耦合度模型分析了高等教育、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在地域上的耦合关系;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高等教育与技术创新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三指标测度在空间上存在较强的方向性,区域差距较大且没有缩小的趋势;三指标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但是整体水平不高;在区域内部,技术创新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正U型,高等教育与技术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最显著;在区域间,一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30个省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三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发现,考察期内三者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衰退提高至轻度失调衰退。当前三大地区耦合协调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表现出"西部低东部高""内陆低沿海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强度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为负,而财政分权、市场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对耦合协调度有正向影响。要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还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区位商方法测算中国各省域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知识产出和经济效益是否存在门槛效应。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不高但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存在东高西低的现象;研发投入是推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对知识产出和经济效益分别存在显著的单门槛和双门槛效应,跨越门槛值后,研发投入对知识产出的促进作用增强,而对经济效益的抑制作用减弱。因此,应当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鼓励高技术产业大规模集群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人才是第一资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促进产业与人才的良性循环互动。部分地区“人才引育难”与“产业培育难”之间存在消极动态关联,这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高度相关。本文基于200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等教育在产业与人才互动关系中起到的交互效应,以及高等教育对产业与人才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主要发现:地区“产业”与“人才”两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双向为正的循环互动,高等教育规模在产业发展水平与人才要素水平之间的双向影响中起到显著为正的交互效应;高等教育的规模、层级结构均对人才与产业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负效应,但规模与层次结构彼此起到显著为正的调节作用,故区域高等教育发挥正效应以“较大规模且较高层次”为条件。以高等教育发展破解地区产业与人才之间的循环困境,须要进一步抬升高等教育在各省域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在遵循需求与条件相结合的刚性约束机制的基础之上,通过补齐不同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短板完善“三螺旋”创新机制,进而推动产业和人才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前教育与经济密切相关,两者的协同有序对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数据,建立学前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熵权法测算两系统的综合水平值,通过耦合协调度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生均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2)学前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均逐渐提高,但两者在区域间的差距均逐渐扩大;(3)在时间上,学前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明显提升,但协调程度较低且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4)在空间上,集聚分布模式显著,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据此,建议从中央层面明确生均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最低标准,提升耦合协调度高值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则应因地制宜地促进学前教育与经济两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研究单元,构建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综合功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结合Arc GIS制图软件对云南省各市州城镇化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人口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各市州呈现出明显区际间不均衡发展态势,在空间上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式空间格局.②经济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各市州呈明显区际间非均衡发展态势,形成以昆明、玉溪为中心的"单核面状"分布格局.③土地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各市州人口城镇化发展极化态势较为显著,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单极核心"分布格局.④耦合协调度方面,整体协调水平属于中等协调型,高耦合协调型市州主要聚于滇中及周边地区,呈"趋同俱乐部"现象,低耦合协调型市州分布于昆明北部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山区.  相似文献   

10.
全球碳减排的背景下,如何在注重环境问题的情况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以安徽省为例,研究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耦合性,从多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从三系统及两两系统角度分析各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大小及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研究表明:时序上,安徽省环境规制显著,技术创新水平与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三个系统间逐步有序发展;空间上,安徽省内系统间耦合状况存在地区异质性。三系统间耦合度特征逐步“低差异、平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两两系统间,环境与技术、环境与经济的作用高于技术与经济的作用,系统间耦合质量提升,耦合协调度以合肥市为中心,展现出“中心高、外围低”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