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终身有道     
人从娘胎降生到人类唯一的地球村,赤身裸全,身无分,最终离开地球时,也不能带走分,但人走留名,雁过留声、财富和物质不能带走,可名声和名誉却永世留存。从人生价值看,正象诗人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还活着,有的人死去,无数失声地爆发悲怆,在他献身的事业中,在他相识的人心上,出现难以填补的巨大误伤。  相似文献   

2.
三幅地图     
我到过许多不同的办公室,办公室的主人有什么样的爱好.通过他室内的简单陈设就能确定一、二。有的喜欢置一盆兰草于案头,兰草幽香,回味悠长;有的喜欢挂一副墨宝在墙上.气荡漾,心绪飞扬;有的则素面朝天,仅有几本在读的书卷散放在手边.心悦怡然.遥想远方……  相似文献   

3.
张居正出自平凡之家,可有关他的出生却有种种不凡的传说。有的说他母亲怀孕时曾梦见青衣童子白天而降,绕床左右.怀胎十二个月方才分娩;有的说张居正诞生时,月亮坠入水瓮,化为白龟。这类出自其母亲和祖父的描述,是穿凿附会之说,还是望子成龙的巧合,已不可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老祝是个痛快人。南方日报社大院里.有的是比他字漂亮、擅书能写的才子,可像他这样百无禁忌、痛陈时弊、我手写我心的,并不是很多:老祝还是个有心人和勤快人.广东新闻圈子里有的是比他学问深、作多的能,可像他这样厚积多年一涌而出、一个月里连出三本专的.实不多见!  相似文献   

5.
看看这两幅照片,就想到和彭泽成同志一起到部队采访的情景。彭泽成是解放军报驻海南的记者。他对部队很熟悉,每到一处,不但认识那里的干部,还认识许多战士,见面之后,谈工作,谈生活,十分亲热。开始,我以为是海南地方小、部队少的原因,不久就发现,绝不仅仅如此,而是因为他能同战士打成一片,并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因此战士们喜欢他,有的喊他“彭记者”,有的则直呼“老彭!”一天到机枪连去。我们和战士们一起吃过晚饭后,几个战士就叫阵要和彭泽成打篮球。彭泽成也不推辞,脱下外衣上了场,战士们都无拘无束地拚抢,仿佛彭泽…  相似文献   

6.
原先分管档案工作的老领导、后任济南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的、现已80多岁的仲宁敏同志对家庭档案工作很支持,也很感兴趣。在他的众多家庭档案中,有的已捐赠市档案馆,有的在“文革”中被抄走。但至今还保存有刚解放时济南市市长谷牧对他的职务任命书等珍贵材料,以及后来他撰写的自传、发表的文章和反映离休后幸福家庭生活的大量照片等。然而他更为珍视的是他晚年从老家收集到的一封80多年前的家书,因为这封家书印证了他二伯母救命之恩,每当想起此事,他总是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故事的具体情节是:  相似文献   

7.
通讯员园地     
最近到某报社去,与老编辑们谈通讯员投稿的问题,他拿出一叠稿子,让我瞧一下,一看真让人“开眼界”:首先是用纸很不规范,其表现为有的用信笺,有的用白  相似文献   

8.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潢河,像洁白的绸带穿城而过,把潢川城分为南北两城。春天到了,春风吹绿了大地,吹绿了河岸边的一棵棵柳树。柳枝在春风中轻轻地摆动,像姑娘那美丽的秀发随风飘舞。河水清澈见底,水里的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孩子们来到岸边,有的追逐嬉戏,有的在沙滩上蹦蹦跳跳,开心极了。烈日当空,夏天到了。岸边的柳树像把绿茸茸的大伞,人们到树下乘凉,享受着小潢河给人们带来的凉爽。特别是到了夜晚,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到这里来,有的在沙滩上聊天,有的跳到水里痛快地洗个澡。孩子们带着游泳圈,跟着爸爸妈妈在水里游泳,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红楼梦》创作的文化渊源,曹寅藏书一直备受红学家们的关注。《楝亭书目》是曹寅于晚年编撰的私家藏书目录,但不能包括他的全部藏书。笔者据涉猎所及,拾阙补遗,将未能收入到《楝亭书目》中的曹寅藏书,汇编到一起,共有二十三种,且多数是善本书,其中有的散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藏于高等学府,还有的流传到海外。  相似文献   

10.
他曾是毛主席的警卫员,8341部队(原中央警卫团)一营三连二排六班班长,专门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1947年,他到延安,后又随毛主席到西柏坡、进北京。开国大典时,他就在天安门城楼上;签订中苏友好条约时,他又护送毛主席去苏联……  相似文献   

11.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栏目的门面人物,是电视节目能否赢得观众的重要因素。他们直接与观众见面,进行交流,传递信息.观众是如何看待主持人的?主持人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从观众对主持人的褒贬,可见一斑.1.主持人应以平常心出现在观众面前.节目主持人的定位,现在理论界众说纷法,但不管争论如何激烈,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小到代表着他所主持的节目,大到代表着电视台,甚至是党或政府.所以主持人是一个公众形象,因此,必须很好地注意主持节目时的形象定位.可是,有的主持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是自传“…  相似文献   

12.
原先分管档案工作的老领导、后任济南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的、现已80多岁的仲宁敏同志对家庭档案工作很支持,也很感兴趣.   在他的众多家庭档案中,有的已捐赠市档案馆,有的在“文革“中被抄走.但至今还保存有刚解放时济南市市长谷牧对他的职务任命书等珍贵材料,以及后来他撰写的自传、发表的文章和反映离休后幸福家庭生活的大量照片等.然而他更为珍视的是他晚年从老家收集到的一封80多年前的家书,因为这封家书印证了他二伯母救命之恩,每当想起此事,他总是思绪万千,感慨不巳.故事的具体情节是:……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记者到陕西代表团集体讨论会现场采访,有的代表说方言听不懂,正为难时,三秦都市报的随团记者自愿给大家当起翻译来。在他的帮助下,记者们都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当大家向他表示感谢时,他有点腼腆地笑着说:“为了报道两会,我们走到一起来了,大家既竞争又合作,这才叫做‘和谐’啊!”  相似文献   

14.
曾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济南军区某团,近年来从“格子内”中爬出了一位位有志的青年。他们凭着执著的追求,默默地在“格子田”里播种着自己的希望。而今,有的已步入社会,仍耕耘在“格子田”中。当他们谈起成才的体会时,无不感谢部队这个大熔炉。姜振华:历经坎坷走大道4月中旬,原政治处业余报道员姜振华接连两次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部队,他被报社评为优秀编辑。这是继去年他被山东《临沂画报》社聘为编辑后传回的第二件喜事。说起他,这个团领导的案头,至今还放着他的事迹材料7年前,他抱着到部队干一番事业的雄心…  相似文献   

15.
商人的墓地     
徐莹 《档案管理》2006,(4):82-82
这个商人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一个小小的机遇,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们常常感叹怀才不遇。其实,上帝赐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平等的。有很多时候,一个人为了一个目标苦苦等待了许多年,他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就不再等候。结果,他刚走,那目标就出现了,其实成功距他只有一步之遥。中的商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但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抓住了机遇,最终收获了成功。这个故事让我们领悟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必须经常为自己整修枝叶,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留连和顾盼,备足等待和发现,抓住目标,执着进取,机遇就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犹如人们到海边寻找美丽的贝壳,有的人刚到海边,只要找到一个或几个心满意足的就回去了,有的人东挑西捡,也没有自己喜欢的贝壳,无奈空手而归,有的人不满足于沙滩上的贝壳,走向大海深处,不仅找到了美丽的贝壳,而且还意外地发现了珍珠……干事创业,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必会扭转乾坤。[编按]  相似文献   

16.
张珉 《山西档案》2006,(5):45-48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山西地区在清朝末年连续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光绪皇帝即位不久,从1876年到1879年,山西成为华北地区大旱灾的重灾区,绝大部分州县绝种绝收,饥荒与瘟疫迅速蔓延,有的地方所有的树皮都被剥光充饥,有的饥民则将人肢解后或食或卖。参加赈灾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从太原南行巡视灾情,在他的日记里详实地记录下了他一路上亲眼目睹的“平生最可怕的景象”,一些灾情报告至今仍让阅读毛骨悚然,用山川枯竭、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来描述当时的情景丝毫不显夸张。李提摩太的灾情调查对海外的赈灾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正是用筹集来的捐款在太原设立粥棚,每天赈济灾民两万余人。这场史所罕见的旱灾过后,山西全省人口总数从1600多万下降到1000多万,1/3的百姓在大灾中饿毙或逃亡。  相似文献   

17.
女朋友     
我认识一个吉他手,他天天上网谈恋爱。每到一个地方演出,他总会约几个网上女友来见面。有的丑,有的俊。他丑俊全收。俊人谁看着都上眼,而丑女也有丑女的风情。他说其实他最钟情的两个离得太远,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南非。吉他手很多情,而他的网上女友却比他更无所谓。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他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发表具有鲜明沂蒙老区特色的新闻照片近千幅。其中,有的作品在苏联、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展览过。去年,他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载入了《中国青年摄影家名录》。他叫王玉,是某师战士摄影报道员。当笔者问及这位同行成功的“秘诀”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几年间我搞摄影的体会就是紧紧地“哇”住了沂蒙老区的特点。诚者斯言。当你看家王玉那厚厚的六大本剪报时,就会觉得,几年来,他发表的近千幅摄影作品无不具有鲜明的沂蒙老区特色。和他细哈,又知他不仅仅只是“抓住了当地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考察调研时直言,改进新闻报道从他自己做起:“自治区主要领导参加的活动,不一定非要上头版,根据内容,有的可以上二版,有的也可以上五版、六版;也不一定非要发多少条、多少字。内容特别重要的适当报多一点,不那么重要的少报一点,甚至不用报道。”(《广西日报》,6月5日)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在谈到老一代出版家徐调孚时感叹道:“一辈子在出版界工作,知道他的人不很多,我不免代他感到寂寞。”其实不只是徐调孚,惯于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出版人,往往都隐身于文字的背后,不肯留下片言只语。所以有的尽管刚刚去世几十年,曾经开一代思想与出版新风的众多近现代出版者早已是身影模糊,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过可喜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