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居诗二十四首》是诗人青壮年时期的诗歌。在此诗中,诗人一方面能娴熟地在山水丛林中体悟禅理、禅趣,又能在尘俗生活中保持其本性,表现出广阔的诗歌内容;另一方面,理性化语言的运用也得心应手。据此,笔者以为,这些都标志着诗人诗歌风格的成熟。之所以如此,是有其深层原因的。  相似文献   

2.
王维后期诗歌,具有宁静幽洁、空寂恬然、超然清好的风格特点。这一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一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响,二是受佛老思想的影响,三是诗人对艺术规律的主观追求。其后期诗歌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渲泄了他对社会政治的不满;但其远离现实的冷寂的山林之气太多,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以往论者多认为吴梅村前期诗歌有"风流"之色,后期诗歌呈现出"激楚苍凉"之气,前后期风格迥然不一。然而,吴梅村诗歌的浑厚之色在早期就已经基本形成,并在后期得以继续成熟,从这一方面讲,其诗歌风格在前后期有一致性。另一方面,由于后期坎坷特殊的人生经历,吴梅村诗歌呈现出更丰富的时代与个人特色。讨论吴梅村诗歌风格的一致性既是正视诗家创作个性和历史大环境的共性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了解明清之际文人创作心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东晋后期到刘宋时期,山水田园作为一种新的诗歌题材崛起于诗坛,除一些显见的原因外,还有两个深层原因:一是封建政治经济制度下形成的士人生活模式所导致的隐逸心理;二是玄学思想的迅速发展促成晋宋士人山水意识的进一步转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田园诗。  相似文献   

5.
祖咏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就其诗歌题材来看,主要有三类:山水田园诗、应酬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畅谈山河风光,感慨人生无限;应酬诗或表达自我的壮志,或抒写内心的愤懑,或展示宾主双方的深情;边塞诗广用典故,抒写自己的豪情壮志。其诗歌风格呈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在永州的诗歌创作与其心境有关。“逐客”“闻人”和“贬融”作为他在永州时期的缺失性情感体验,形成了其永州诗歌创作独特的心境。贬永前期,其诗歌主要充满了愤激和怨慨;贬永后期,心境较前期显得平和而诗歌更为丰富多彩。这种心境的变化,也就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7.
试论王维山水诗的空灵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是中国山水诗歌的大家,其作品数量可观,风格不一.论文就其山水诗空灵美风格及其形成原因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8.
清代,随着人们对明人独宗盛唐缺失的反思、宗宋之风的兴盛,黄庭坚诗歌的接受也呈现出兴盛局面,接受维面颇为丰富,主要有:对其诗歌学古创新的深入探析;对其诗歌风格的多样论评;对其诗歌章法的着力揭示。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合,使黄庭坚诗歌接受走向全面细化和视野不断开放。  相似文献   

9.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具有共同的“建安风骨”特色,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曹操的诗慷慨悲凉、雄劲、质朴和古直,有一种雄浑壮闸的悲壮美;曹丕的诗委婉含蓄,秀美细腻,具有宁静、柔扣之美;曹植前期的诗歌乐观开朗,昂扬豪迈,清刚健美,而后期隐曲深沉甚至哀伤忧愤,情绪低徊。本文从社会环境、个人地位和经历对作者作品风格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角度出发,对“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论《水经注》对中国山水文学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经注》对中国山水文学的独特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郦道元全面清理并继承了前人有关山水审美的成果,在理论上肯定了山水审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第二,酃道元不是孤立地描写山水,而是将其放在大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加以表现,在自然景观中往往有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第三,《水经注》记山水简练传神,风格清新,深得山水之神韵,直接导启了柳宗元和徐霞客的山水游记。  相似文献   

11.
在唐初诗坛上,王绩高情胜气、独步当时。王绩辞官归隐,一方面是由于仕途艰险、政治失意;另一方面也是性分使然。作为田园诗的有力继承,王绩和陶渊明有许多近似之处。王绩创作的重点是表现隐居生活及乡村景色、山水风光。风格朴素平易,意境浑融,语言浅淡清新,讲求音律对伏。从诗歌发展史看,王绩是陶渊明田园诗向王孟山水田园诗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叶芝的象征主义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是作为后期象征主义大师的身份而成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者和代表作家的.其象征主义诗歌早期、中期和后期各个阶段的发展,体现了其诗歌风格,也反映其思想和人生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史上,陶、王二人的贡献是令人瞩目的:陶诗以独特的审美价值映照后世;王诗因其数量之本,艺术成就之高把中国山水诗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纵观陶、王创作的山水田园诗,虽都具有灵动的生韵,但因二人的生活追求和审美观的不同,使得诗歌在风格上一个趋向平淡,一个呈现空灵。  相似文献   

14.
家族因素、社会政治气候因素、文坛整体气候与文人境况对诗人谢灵运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文人性格对其创作影响更大。谢灵运是一个充满书生气的典型文人,其山水题材的创作兴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田园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5.
王维是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作品禅趣丰赡。独具审美意味。禅宗美学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美学特征,传统认为,“空灵冲淡”是其主要审美风格。本文在承继“空灵”之说的同时.将审美风格直接通向禅宗本体的“静”。并在此基础上以“诗中有画”为切入点.经由绘画之“逸”而达于其诗歌之“逸”,从而建构起王维山水田园诗新的审美风格一空灵静逸。  相似文献   

16.
在唐代文学史上,白居易向以其平易浅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纪录了他的人生历程。早期有儒家的积极用世、兼济天下;后期在仕途的艰辛和重压之下,娱情与山水排解满腹惆怅。山水之美,赏心悦目,儒、道、释思想融为一体作用于诗人心中,闲逸乐天又使其山水之吟独具灵气。可以说诗人的思想极其心态在其诗歌创作的题材与形式上一表无遗,也使其诗歌具有不尚雕饰,不务奇险,一任自然,平易浅俗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西安诗人胡宽的后期诗作融合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创作方法,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诗歌风格,是对中国当代诗歌后现代性的一种超越。其代表作《雪花飘舞……》突出地表现了这种超越性。  相似文献   

18.
T.S.艾略特后期诗歌与前期诗歌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本文从社会文化背景、艾略特思想历程的变化以及他思想转折时的几首诗来分析艾略特后期诗风转变的动因,为理解艾略特后期作品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9.
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其一生长达60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近千首诗,结集成八个诗集。作为其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抒情诗在主题、写作风格及语言运用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就主题而论,这些诗着重歌颂爱情和友情,或借草木山水抒怀;在写作风格上,它们体现出融现代主义于浪漫主义之中,意境清新、优美,形象生动的特点。而在语言运用上,则是浅显易懂的常用词与生僻词甚至自造词混杂使用,局面语与口语混杂使用。  相似文献   

20.
张志民在“五四”以后从新诗革命到革命诗歌的转变中走上了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道路,并形成了根植于民族化大众化土壤中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后期创作虽有所变化和发展,但其传统风格仍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