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当前,以产业化和市场化为导向的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有序进行.这一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机制创新,利用市场手段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如何从理论上认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产业化发展趋势?这是否意味着精神劳动、服务劳动等非物质生产劳动也创造价值?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价值的本质规定和科学内涵的分析,揭示了价值是物质产品在商品社会中的特殊历史形式.非物质生产劳动的产业化发展也不能改变这些劳动不创造价值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一是要深化对价值源泉的认识。这一问题的核心是要从理论上论证人的活劳动是新价值的惟一源泉 ,其他生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本身都不创造价值。二是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向“总体工人”和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三是要深化对价值分配的认识 ,正确把握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 ,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没有内在的联系 ,价值分配方式是由社会基本产权关系决定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市场原则和社会原则是价值分配应该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劳动中创造的精神产品,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受其族性、时代、环境的影响,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不纯粹是社会主义性质,还有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不能根据有没有财产和财产多少,把社会成员划分为剥削和劳动,社会主义劳动也存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由于资本的存在,剩余劳动也表现为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的占有并非都是剥削。市场竞争的结果,平等的劳动权力并非都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并不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劳动、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但是,只生产使用价值而不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是非生产性的。弄清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否背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是要分清价值创造、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5.
斯密教条与社会劳动创造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密教条与社会劳动创造价值余陶生钱伯海同志在《社会劳动创造价值之我见》和《论社会劳动创造价值》等文章中(以下简称《钱文》)提出了社会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他的所谓社会劳动,不同于马克思的社会劳动,而是指“社会从事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的各种劳动,即在国家...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对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如何促进劳动教育价值回归,是当前的教育需要直面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教育的形式也需要进行同步更新,以适应智能化时代生产劳动的新发展。相较于传统的劳动教育,智能化时代的劳动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价值的多元性等新特点。适应劳动形式和内容多样化、劳动者面对的社会状况更为复杂的客观现实,智能化时代的劳动教育在内容层面、形式层面还是意义层面都应该作出相应的价值澄清。  相似文献   

7.
哈特、奈格里所著《帝国》一书发表后在思想界引起巨大轰动。帝国作为民族国家主权衰落产物的全球化的主权形式,帝国的权力范式是规训社会之后控制社会的生命政治本质,帝国的生产形式是与工业劳动不同的非物质劳动,帝国的革命主体是取代传统产业工人的大众。帝国、生命政治、非物质劳动和大众正是帝国政治逻辑建构的四维。《帝国》的方法论是欧美中心主义,叙事逻辑是现代帝国主义向后现代帝国主义转变的过程,其意义是预见了后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观点得出的生产劳动定义剖析陈振羽经济学界长期流行着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的重大误解,认为非物质生产的劳动即服务劳动也可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会有这种看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误解了马克思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观点得出的生产劳动定义①。我...  相似文献   

9.
科技劳动作为人类智力劳动而独立化是科技技术和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必然产物。科技劳动创造价值具体表现为:科技人员直接,独立地创造新价值,科技人员的劳动与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科技人员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开拓新市场而创造价值。科技商品是指能使科技劳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研成果,它与一般物质商品和劳务商品相比较,在使用价值,价值,价格方面具有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谜语根植于乡村社会,反映民间生存生活状态、社会伦理关系、社会组织结构、民俗与宗教信仰等。重庆市酉阳县口传谜语具有独特的"乡土性",反映了该地区的生产生活,尤其是生产工具的多样性,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大量关于蔬菜的谜语几乎囊括了当地出产的各种蔬菜,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丰富的字谜谜面质朴无华,谜底简单,雅俗共赏,意趣盎然。酉阳谜语作为一种珍贵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而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从信息化社会酝酿了非物质设计理念及其理念的定义展开,针对非物质设计理念在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和服务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强调了非物质设计理念不仅对产品至关重要,而且作用于设计过程和设计者:为设计过程开辟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方法,为设计者提供更多的资源、信息甚至是新的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属非物质财富范畴,依托人和物质承载,是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力资本不同于投入要素,它主要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人和物质承载的人力资本是有区别的,只有物质承载的部分才可以参与分配。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于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加劳动付出、丰富人类智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劳动应由狭隘的物质生产部门扩大到非物质生产部门:部分政府部门的劳动是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精神产品使用价值由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共同创造,科技劳动对物质生产起主导作用,教育劳动对象化于人力资本,服务部门的活劳动直接满足人的需要."非生产劳动"部门对经济运行的重要作用,说明和谐社会里的所有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只有冗员的劳动和非法经济的劳动才是非生产性的.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的关系——以民间传说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的形态之一,其产生和传播明显依附于某些物质形态,缺少“物质”的客观基础,传说便无从生发和建构。因此,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不能绝对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很难区分,两者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调查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忽视其中“物质”的形态。具象、直观的“物质”形态对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促使非物质文化得以流传,使之成为遗产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物质”和非物质两者之间同构的互动关系,透视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5.
林霜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9):125-128
人们对卫浴产品的追求不仅停留在其多功能和表面形式上,更多的是追求其使用卫浴产品过程中所带来的愉悦及拥有的美好回忆。本文从非物质设计的角度对卫浴产品进行探讨,阐述了非物质设计的含义和特征,指出非物质设计发展的必然性;进而运用非物质设计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并归纳出卫浴产品中表现的各种非物质设计特征,总结了卫浴产品非物质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虚拟经济中存着的未经过人类物质生产劳动而产生的价值现象,这些价值的载体在其合理限度内是生产领域执行职能的资本的纸制副本.在其膨胀的形态下,它不代表任何东西,是虚假的价值.虚假价值存在的前提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虚拟资本是虚假价值产生的依据.它的本质是资本关系高度发展是它形成的生产关系基础.虚假价值没有劳动作为实体但又是在现实经济中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并且它借助货币这种一般价值形式与真正的价值发生着相互转换,并在转换中自我膨胀.虚假价值的提出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完善和发展,为说明当今社会复杂纷纭的价值现象提供了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前普查到全青海省非物质类文化遗产项目有2600项。对我省非物质类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并赋予非物质类文化遗产新动力,可以进一步推进我省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流行于豫北延津的二夹弦是产生于清光绪年问并绵延至今、深受群众喜爱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先后被河南省和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戏种。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二夹弦经历了多次兴衰演变过程。在弘扬、保护和发展祖国魂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优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努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河池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多样,民族特色鲜明。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迅速加快的形势下,河池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甚至处于濒临消亡的危险,提高保护认识、健全保护机制、加大保护资金的投入、加强保护队伍建设,掀起全民保护的新高潮,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河池市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河池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针对5·12震后羌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遭到的空前破坏问题,阐述了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研究了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探索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创新的方式方法,旨在进一步加强科学的保护和发展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力度,并引发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