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德增 《武当》2008,(12):24-26
太极拳有技击和养生两大主要功能,两者都是中华瑰宝。自古至今练成太极拳技击和养生功夫的高手只是凤毛麟角。今天两大功夫的绝技都有发掘、继承、发展的需求。青少年和青壮年人适合练技击,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适合练养生。说解放后国编、简化、普及太极拳是“花架子”、“花拳绣腿”、“太极操”不妥,把当今太极拳区分为“太极拳功夫”、“太极拳运动”、“太极体育竞技”更不合适。  相似文献   

2.
三层功夫练就传统陈式太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虹 《中华武术》2006,(6):26-28
经过45年的实践和钻研,我认识到太极拳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修炼不完的武术功夫,同时,针对当前社会上的种种“时代病”,它又是一套优秀的独特的健身术。所以,美国《时代》周刊说“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完美的运动”。俄罗斯《文化报》说“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整体健康术”。这些评价,都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与伦理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智 《中华武术》2002,(7):28-29
一、从太极拳修炼的“运劲之功夫。先化硬为柔”,从“柔”之属性析老子“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无为人生。太极拳起步修炼要求人们全身放松,内心清静,以柔软的姿势去原有的拙劲、蛮力。通过这个“柔”的手段“无欲以观其妙”(老子言),太极拳以“无欲”的方式,求它的最高境界,其实人间万象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教学的步法练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步法在武术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腿上功夫,相对动作简单,在没有手上动作干扰的情况下练,往往用心专一,更能练得细致,练得其法。到练手上功夫时,有坚实的的脚上功夫作基础,就能事半功倍。实践证明先练步法是一条练习武术的捷径,学太极拳也应如此。   太极拳练习中,腿部负荷量较大,多是单腿支撑体重,避免“双重”,同时整套拳中基本都保持半蹲姿势,加上迈步均要“由点及面”,逐步过渡,体现出“迈步如猫行”,这样就加大了腿部的负荷。初学太极拳的人,做起动作来往往会东倒西歪,重心不稳;有些人虽说架子较低,…  相似文献   

5.
亦凡 《中华武术》2005,(5):27-28
“虽然我离家多年,但我时常惦记家乡的父老乡亲,写字的时候,一遍遍写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这些年,走的国家越多,觉得身上担负的责任越重,我毕生能做的就是要将太极拳传播到世界。”“太极拳不仅是一个拳种,她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作为知名的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之一,近二十年来,陈小旺每年奔波于数十个国家传授太极功夫,授拳数万人次,赢得了各国拳友的赞誉。  相似文献   

6.
胡伟容 《武当》2005,(11):17-18
从练神的最高层次看太极拳运动不纯粹是肢体运动,而还包含心脑运动。练太极拳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心意功夫,是心脑太极拳。  相似文献   

7.
丁岑亮 《武当》2022,(9):14-15
<正>太极拳的理法文书繁多,有许多金句金字在武术界乃至生命境界都有着启迪和推动作用。在太极拳中有一个比较重要且深奥的问题——“让”与“化”。什么是“让”?什么是“化”?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等技术特点,让世人为之惊叹和膜拜。细品这些字句,好像只体现了太极拳一种被动和等待的属性,这也由此让很多人把太极拳理解为一种“让”的功夫。谈到“让”,先来组词:避让、  相似文献   

8.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李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9.
张连国 《精武》2007,(6):30-30
1.太极拳作为一种精神和身体修炼的艺术,是“全凭心意用功夫”得来的,而不需要靠津津乐道于“嫡传”、“家传”和“第几代传人”。太极  相似文献   

10.
传统太极拳,有六十几势、八十几势,还有一百零几势的。名为太极拳的一套拳,仅有十几个拳,两种钩型,掌多达几十种。几代拳人,多在掌与掌中间下功夫,在拳与拳中间变换、漫游。初练拳的人,用现代语讲,一时找不到太极拳的感觉,就是练拳多年的人,也难以找到太极拳的奇妙之处。为什么?皆因没练“太极脚”” “太极脚”说并不耳生,拳论上早有定论。 太极拳的功夫从浅到深,“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但脚下的功夫是筑基功,不能忽视。练过多年拳的人,不能与  相似文献   

11.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相似文献   

12.
李剑方 《武当》2008,(9):15-17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见太极功法在整个太极拳修炼中的重要性。传统太极拳不是“太极操”,需注重内功的修炼和浑圆劲的增长。太极拳的拳势套路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严谨的综合功法,所有的身法、手法和功法都包含在里面,所以说“功夫须向架里求”。但在太极拳的实际修炼过程中,各种功夫并非均衡发展,也很难均衡发展。为能弥补常规练习中的不足,强化修炼整体内功,前辈太极大师在实际教练中总结出许多特殊的太极功法,作为有效的辅助练法,收到了奇效。  相似文献   

13.
怎样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练”。有人甚至当了拳师,并不提倡不下功夫练拳,而是练习单操手的“太极动”或“站桩”。我不反对练习单操手和站桩,因为这是一顶辅助练功活动。但是,太极拳的功夫是每天循规蹈矩认真练拳得到的。很多身怀绝技的人都  相似文献   

14.
侯转运 《武当》2008,(9):18-19
一、“两种功夫”解 观世界之功夫,古往今来,无非有两种功夫。一是以力量硬打,打倒对方,如少林拳、拳击、散打、跆拳道、截拳道、空手道等等;还有一种功夫即太极拳,刚好相反,专一化解对方力量为主。太极拳不讲级别、量级、体重、力量,也不管对方是什么打法,任凭对方随意拳打脚踢,只要对方力量上我的身,瞬间进行化解,将任何方向的任何力量在瞬间全部化解,使之无影无踪,或使之反弹出去,并让对方飞跌出去。而且,对方的力量越大,反弹的力量也就越大,对方摔跌的越远,越狠,受伤越重。此即所谓“借力打力”,“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传统武术太极拳的修炼者功夫到了一定阶段,自然会强烈地关注太极拳功夫中的一个名词,那就是太极拳凌空劲。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功夫让大众感觉似有似无、似信非信。陈炎林先生在1949年出版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曾提到过凌空劲,并这样写道:“凌空劲此劲异常奥妙,而非目睹者所能信,实乃一种精神上之作用而已。艺高者发此劲时,仅须口中一哈,对方即双足离地而后退。盖因被发者精神已为发者所吸引,无可抵抗;然被发者必须先明沾粘等劲,故一哈之后,即由感觉而后退,否则发者仍无效。此劲虽奥妙莫测,但学者可不必深求,仅作游戏观可耳。”从陈炎林先生这段话感知的信息是:其一,被“凌空劲”攻击者必须有武术的基本功夫及反应意识;其二,这个功夫很难被习武者学成上身,即使深求也未必会学到。  相似文献   

16.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众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  相似文献   

17.
张方 《精武》2004,(7):44-45
过去武林中有“太极十年不出门。心意一年打死人”的说法。戴家“束展二字一命亡”的功夫是否真能炼出来?这些武林谚语都有夸张成分,但心意拳(形意拳)与太极拳相比,确实上功较快,尤其是五行拳,一练出明劲就能伤人。  相似文献   

18.
张方 《精武》2009,(7):24-26
太极拳的功夫很难练到传说中的境界,人们更大的疑问是:太极拳究竟能不能打?连练了九十多年太极的吴图南先生都说,“太极拳推而不打”,不能打,那又何以称为“拳”?在杨露禅、郝为真所在的那个年代里,甚至在阎志高的时期,太极拳都是能打的,那么今天的太极拳为何只能推而不能打人呢?  相似文献   

19.
解读陈正雷     
为了推广太极拳,给太极拳练习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郑州陈家沟太极拳馆”成立一周年之际,由陈正雷先生倡议,河南省武术协会、焦作市体育局、陈家沟村委会等大力支持的2004中国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于2004年8月15—17日在河南郑州商城饭店举行。此次大会以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精要18式、陈式太极剑为主要竞赛内容,兼及其他各式太极拳,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秘鲁等国家和祖国港澳台地区及内地的30多支太极拳代表队、300多名运动员参加。  相似文献   

20.
林泉宝 《精武》2004,(1):32-32
一、领架 太极拳内功修炼法博大精深,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其实“十年”并不算太长,如果没有掌握太极拳的正确修炼方法,就算是练几十年也出不了门。“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这两句话道出了练功的要旨。 首先要有正确的练法.也就是引路入门的口授方法。所谓“领架”即是学练老师的架子,领悟架式的真谛。架子正确与否关系到太极拳的质量,如不得太极拳之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