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聂欢密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354-356,34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紧密结合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对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新课标下陕西省中小学体操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两者的供需差距,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改革的步伐,滞后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体操课程内容体系已很难适应社会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在“奥运竞技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体操普修课程创新的整体思路,并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确立了健身体操课程目标,重新构建了体操分类体系,突出了体操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体现了适应社会和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改革进行回顾与现状分析,认为体操课程在目标、内容、结构、教材建设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提出体操课程的整体改革应以现代教学理论成果及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以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及体操的功能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整理、挖掘、开发体操健身的功能与手段。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增进健康、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健身和教学能力的新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三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时与学分较以前有大幅下降,学生基本没有体操方面的基础,身体等专项素质方面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体操房场地偏差,器材陈旧,学生意见较大,约1/3的学生对体操普修课没有学习兴趣,体操普修课给学生的感觉是“技术动作多而难”,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讲解法和示范法”为主,教学评价采用“技术考试、理论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模式。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体操课程教学的改进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体操普修课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芝萍 《体育学刊》2001,8(5):109-111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对浙江5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大纲、体操普修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提出适应新形势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的模式:基本体操→竞技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归纳综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16所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目标,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大纲等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普修课程目标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依据我国10余年来高校体操普修课程的发展变化,以课程设置现状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结合专家访谈,对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内容安排、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1)拓展体操教学目标领域,构建新的体操普修课程结构;2)构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平台 模块"的教学新模式;3)合理设置教学时数,改进教学手段;4)构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5)独立开设基本体操课程;6)建设校本体操课程,走自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体操普修课程在学校体育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庞大和丰富的体操课程研究领域里,对体操普修课程功能、特点缺少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本在广泛查阅和分析有关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从事体操训练、教学的实践总结,对高校体操普修课程功能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体操课程的功能为:(1)体操普修课程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2)体操普修课程的基本功能是传递和选择化。体操普修课程的特点是:(1)具有时空性;(2)具有动态性;(3)具有组合性。从而,为进一步推进和提高高校普修课程实际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排球普修课程为切入点,以我国14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课程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内容,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全面了解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课程教学的特点与存在的不足,并依据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社会对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素质的要求,针对性地提出了排球普修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给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体育合格人才,在体操普修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不断调节心态,缩小反差,注重专业能力培养,通过身体机能、思想行为、教学能力、情商等素质进行教学,使学生从厌学中解脱出来,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成都市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开展现状调查研究,分析出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在建设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教师、学生对体育课程开展现状的态度,为扩展体育课程体系,为扩宽教学内容,提升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学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走访等研究方法,调查了毕业生、高校体育系(部)主任和毕业生关于学校目前课程设置的意见。结果显示: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徐州幼专")学前体教专业在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内容重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比例较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比例较小。在必修课方面,出现了重复课程,需要删减,缺少教师教育类课程,调整部分课程的学分和开课时间;在选修课方面,课程门数较少,比例只占到7.2%;其中专业选修课设置方法单一,只有专项选修课开设两个学期。课程里教学实践模块,不能一味的追求见实习的时间。课程设置优点是与学前教育专业逐渐接轨,缺点是课程教学达不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实用性的社会需求、学时结构不合理、课程对在岗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程设置的比较,提出健全体育教师教育的法律内涵;减缩技术课程比例,开发内容多元和谐的现代框架(含民族与传统、现代与时尚、闲暇与健康、生存技巧和灾害防范等开拓项目);重建技术课程学分标准和履修方式(主张选修为主,尝试以课程多而学分少为原则设定学分标准);建立体育俱乐部制度和大中小学一贯制的技术课程体系;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回归体育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针对体育教育专业颁发的10套指导性文件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名称和培养目标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课程总学时数、课程类型、主要课程科目方面探讨近70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演变历程,同时从多维视角揭示并提炼课程设置的变化特征,旨在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历史经验,为体育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建议未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应该深化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构建多样化目标体系;针对课程分类同一层级要使用同一划分根据;课程主要科目要体现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性特点;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体质健康标准》视角下构建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前期体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与新《标准》相适应的“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必修课为基础、课外锻炼为补充、竞技训练课为拓展”的体育课程体系。该体系强调:指导思想一体育课程和《标准》目标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方法体系一课程设置与组织形式的复合性和全面性;内容体系一兴趣需要与发展体能的全面性和基础性;过程体系一课程管理、评价、运行的强制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课程计划》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通过各种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成为乐于为基础教育服务,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生涯规划课程以及毕业论文等4个模块构成,突出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3者的融合,加强通识课程教育人文性、科学性;精化专业教育基础课和主干课;引导专业系列课程学习,明确生涯规划课程的职业取向。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期中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21世纪初期中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理论进行研究。指出当前中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必修课多,选修课少;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比例偏低,专业课比例偏高;学科比例偏低,术科比例偏高;专业知识相对比较薄弱;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和二元分离的缺陷。提出了通过自学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来培养21世纪初期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旨在根本上解决目前体操普修课教学偏重竞技性体操内容的传授、忽视开发体操健身等功能的课程模式,力图为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学旅行作为新鲜事物,目前仍处于一个初期阶段,其内容有待拓展,其发展方式也有待创新。为了研究研学旅行及其所开展课程的基本情况,探讨户外体育课程在研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研究在韶关市研学旅行中开设体育课程的可行性问题,为了进一步丰富我国研学旅行的内容结构,为韶关市的研学旅行课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结论:在韶关市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中开设户外体育课程是可行的,且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研学旅行中开设户外体育课程,锲合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前研学旅行中户外课程构建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课程的开设仍面临着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学校体育虽经多年改革尝试,却收效甚微的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做法:以健身育人理念,重新定位体育课程;拓展课程体系,真正形成课内外结合,从小学到大学不间断的体育课程体系;改革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考评的导向和杠杆作用;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抓手,建立各级学校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以提高体育课程实效,真正发挥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