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语文教师的素质缺失突出地表现为: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的缺失、知识结构与人文视野的缺失、读写能力、专业功底的缺失、教育实验与研究意识的缺失和思维品质与鲜明个性的缺失等等,尽快弥补这些素质缺失,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当前师范生人文素质缺失,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体制方面存在问题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应树立科学与人文相融的教育理念、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师范生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职业素质:我国素质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困难,教育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初中毕业生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职业,规划人生?反思我国的素质教育可以发现,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答案是:我们的素质教育缺失了重要的一环--职业素质.从素质教育出发,学会劳动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之一,但是以往所说的劳育并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从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来看,职业素质是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的基础.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职业素质的发展贯穿一生,基础教育阶段对职业素质的缺失不符合个人生涯发展的规律.因此,我国素质教育迫切需要系统、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而职业指导课程或活动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人文素质培养,这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纵观海内外的高等职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越来越互相渗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深化.而且应建立多样化的人文素质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高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艺术工作者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人格的生成、艺术品味的趋向和艺术作品的创作。然而,由于教育功利化等历史与现实原因,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现象十分明显。因此,文章对在艺术专业教育中如何遵循艺术人文教育的规律,如何从教育观念、专业培养、校园文化、教育环境等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作出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人口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但农村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却举步维艰。其主要原因是教育观念偏颇、教师素质较低、评价体系缺失、经济条件制约等。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向前迈进,即彻底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提高教师素质、科学构建评价体系和大幅增加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质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高校肩负着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责。本文分析了我国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缺失带来的问题,提出构建一个包含教育内容、等级体系、教育目标、教学方式等在内的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必要性。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层面探讨了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从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提高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了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质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不能脱节,而当前在职业院校中大多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人文素质教育却不够重视.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针对高职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重视较差等问题,高职教育应在语文教学中把人文性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实行民主开放式教学,同时注重语文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片面追求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与提高,致使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不断缺失.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修养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大学语文"课的地位也日益边缘化,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素质教育缺失的现象,文章旨在重新审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笔者认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在实施"大学语文"教学时,必须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必须重视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从质量争议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现状和任务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当前关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争议之所以难以取得共识,直接的原因是缺乏具有公信力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深层的原因则在于我国根本就没有建立起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因此,构建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系统,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可以为教育质量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首先回顾了对教育指标体系和教育指数的相关探索,总结了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构建的模式,为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提供参考。结合我国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目标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趋势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提出的具体要求,本文提出了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构建的可能途径:以CIPP框架为出发点初步构建并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基于效度证据选择投入、过程和结果指标;建立多方参与的综合评价系统;基于质量标准科学地使用和解释指数;在评价质量水平时兼顾公平。同时,为落实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我们认为,还需要一系列教育实证研究的支撑,未来研究应关注数据链接和填补、质量指标的本土化效度验证、不同水平指数的效度验证、“互联网+”时代的指数构建、综合指数合成方法的比较、结合质量标准的指数使用案例,以及融合质量水平与公平的指数构建等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3.
关注教育质量,人们通常较多的注重办学条件,而相对不重视“向管理要效率”。本认为要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急需加强教育内部管理。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更新并提升质量管理意识,充分利用、开发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盘活现有存量。以新的教育方法手段来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确保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比照产品的生产质量的形成过程,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由设计质量和过程质量组成,设计质量是过程质量保证的依据,过程质量是设计质量保障的途径。在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设计质量优化投入的资源远远超过过程质量管理,设计质量的频繁优化带来过程质量的不稳定,简单机械地照搬生产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理论,忽视了教育教学过程的自身特点。关注过程质量,确定过程的受控状态,开发过程质量受控的评价指针体系,确保过程在预先设计的体系框架下在受控状态中有效的运行,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育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教育质量内涵新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凤春 《教育研究》2005,(2):45-49,67
教育质量特性是与教育消费者要求有关的教育的固有特性,教育质量特性是理解和把握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质量特性需要通过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全方位来体现,对于不同的教育消费者,教育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其具体内容包括功能性、文明性、舒适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务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管理质量的好坏。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创新素质,但当前在一些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培养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一要加强对教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要加强思想素质的培养,三要加强业务培训,四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职业教育的滑坡,质量是最主要的原因。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没有形成一种正确的质量现。笔者就职业教育质量现的概念及内涵提出浅拙的见解,剖析了现行质量评价中存在的误区,指出了保障职业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然而,要真正实现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在教育观念上进行一系列的变革。文章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评估体系等方面的观念变革入手,探讨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方综合性大学法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法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机制,主要目的在于积极转换教育理念与人才观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最终实现知识背景交叉化、综合能力现代化和个人素质全面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法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如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对法学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是法学界与教育界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20.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的最强音,为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两课”教师应当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应当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应当具备以合理知识结构和教学科研能力为核心的业业务素质,还应当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以及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