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主要讲述了"我"的爱情故事与"我"窥视到的"对面"的故事.论文一方面试图以弗洛伊德关于男性爱情心理学的观点分析男主人公"我"面对一系列所接触过的女性的爱情心理,另一方面用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学中的意识与潜意识对抗,本能与压抑的关系来分析男主人公"我"的窥视心理,最后展现男主人公的灵魂救赎.  相似文献   

2.
在革命叙事背景和政治话语下,<青春之歌>中的爱情带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主人公对爱情的选择象征着其政治理想的归属,英雄美人"打败"了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3.
小说史上书写身份与爱情之矛盾的作品不在少数,男女主人公之间因为种族、年龄、阶级地位等种种原因的限制无法品尝爱情的甜美滋味,而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遗憾。高君的《我爱你》同样是一个关于"身份与爱情"的故事,却不在通常的身份妨碍了爱情实现之处做功夫,而是在男  相似文献   

4.
小说《纯真年代》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以不同方式表现出各自的"远离":艾兰.奥伦斯卡伯爵夫人因觉悟爱情的虚无本质而远离所爱,梅.韦拉德因承受自己在现实中的选择而远离丈夫与他人相爱的事实,纽伦.阿切尔因责任及保留内心虚幻而远离现实的感受。他们各自的选择表现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间的深刻矛盾。小说借主人公的所作所为,点出了作者华顿的态度:人要在社会传统、责任与个人情感、自由之间做出选择是艰难的,甚或是不可能的。唯有"远离"可以走向与世界的和解。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材中两篇小说的主人公杜十娘与李娃均是京城名妓,然而两人命运迥然不同.本文从两位主人公的自我认知、选择的爱人以及对待爱情的态度等角度来分析造成二人不同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材中两篇小说的主人公杜十娘与李娃均是京城名妓,然而两人命运迥然不同。本文从两位主人公的自我认知、选择的爱人以及对待爱情的态度等角度来分析造成二人不同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爱情价更高     
史欣 《教育》2009,(11)
我没有懊悔我的选择。因为爱情,我放弃了大学生活。当我走出校门的那时起,我就明白,爱情是我一生奋斗的目标。青春里,有那么多值得奋斗的内容。我选择"了爱情。"辍学男生永泽说。  相似文献   

8.
《简·爱》和《德伯家的苔丝》两部巨著虽然是同一世纪,同样伟大的作品,但却塑造了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的坎坷命运,以及面对各种复杂的故事情节时做出不同的选择和处理,最终使她们获取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本文从生活年代、人格追求、反叛意识和执着的爱情观念四个方面对两位女主人公进行了分析,以此来启发现在女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9.
邹晶  王趁红 《考试周刊》2008,(11):24-25
爱情、婚姻、家庭是女作家永远关注的题材,现当代的众多女性作家在书写爱情的同时又解构了爱情,但由于时空的巨大差异,她们对爱情的解构呈现出不同的姿态,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精神恋到性唯美的发展过程,主人公也经历了从弱者到强者、从"审他"到自审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小说的主人公以"我"为第一人称来分别讲述他和母亲、吕克以及苏菲、克蕾儿之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用简单淳朴的文字歌颂着人世间的真善美,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库普林作为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著名作家,其作品体现着人类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情感探索。他用现实主义笔触描绘社会中普通人的情感生活画卷,以细腻的笔调展现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时间之轮》作为库普林流亡时期的一部中篇小说,关注了在时间的推移下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不同体验,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在时间影响下发生的变化。试从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时间观出发,探讨文本中时间对主人公爱情的消解意义以及不同时间观念下的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12.
性别身份是人类身份的首要构成因素,性别特征的形成和变化与主人公所处的社会背景、宗教信仰、个体身心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荆棘鸟》男女主人公不同时期所具备的性别特征的角度解读其爱情观之变化。透过性别特征这一视角,本文剖析男女主人公在父权制下悲情爱情选择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在法国作家杜拉斯的作品中,"异国爱情"是一种常态的创作模式,由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度,其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结局往往充满了绝望和悲怆。这类故事模式的自传色彩比较突出,它的形成与作家的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朱淑真的《断肠集》以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为经,描写了一个向往自由与追求美好爱情的"本我",恪守礼教又大胆反抗的"自我",以及关注民生、蜕变重生的"超我",呈现出一个享受欢乐、经历痛苦,最后蜕变超越的女主人公形象。  相似文献   

15.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第一部重要的作品,作者以主人公普鲁弗洛克对待"重大问题"——爱情表白的态度变化作为贯穿整首诗的主线,用内心独白表现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在无数次的挣扎中陷入梦境,经历了入梦、梦酣、梦呓多个阶段后被惊醒,梦幻破灭。  相似文献   

16.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讲诉了我"对5段爱情的逃离,认清了包裹爱情的种种欲望外衣,其中尤以性欲为重点叙述对象。"我"对"对面"的偷窥由单纯的欣赏转化为欲望的占有,对"对面"犯下的错误加速了自我反思的力度,意识到潜意识的罪恶感。自我的反省与走向自然的结局,既是主人公对纯真人性的追求,也是作者对人性寄予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7.
《简·爱》主人公简.爱是一个感情丰富、勇敢执着、独立自尊的聪慧女孩,在传统的社会压力下,追求着自己的独立和忠实的爱情。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剖析了简.爱的性格对她生活的影响,进而探索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女性对于爱情婚姻的选择,总结出对当今社会女性意识的思考并对当今社会女性爱情婚姻选择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萌苗 《现代语文》2009,(12):17-19
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书写爱情的篇章,其中春秋时期《诗经》中的《氓》与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都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与捍卫。本文主要从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女主人公爱情变故的原因及她们对爱情作出的抗挣三个方面探讨比较两者人物形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第一部重要的作品,作者以主人公普鲁弗洛克对待"重大问题"——爱情表白——的态度变化作为贯穿整首诗的主线,用内心独白表现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在无数次的挣扎中陷入梦境,最后被众人惊醒,爱却只能被淹没,"在钉针下趴伏"。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本波澜壮阔的书。当我终于读完它,合上书,闭上眼睛回想,映入头脑的,首先是完美完美又完美的女主人公崔雅。接着想起的,是贯穿全书的美好爱情。男主人公威尔伯,美国后人本心理学家、哲学家,书评语写道:“21世纪确实有三个选择:亚里士多德,或尼采,或威尔伯。”足见威尔伯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