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是平的,而记者的触觉应当始终是尖的。这种“尖”,不是别的什么“尖”,而是让人一看就忍不住“尖叫”的“尖”。打开3月23日的军报二版,第一个感觉就是“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蕴含的元素有很多,但最本质、最核心,也是最丰富、最活跃、最鲜活、最灵动的则是“当代元素”。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酒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常有饮酒的场面。然而,剧中人用的酒杯,往往驴头不对马嘴,颇煞风景。 我们今天说的“酒杯”,实是泛指用以喝酒的各种容器,形状各异。古人的“酒杯”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过,不同的历史时代,主要的饮酒器形式是不同的,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3.
太平猴魁     
蔡淑莹 《大观周刊》2006,(23):51-51
尖茶是安徽省的特产.产于太平、泾县、宁国一带。太平猴魁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太平猴魁的外形是两叶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花香高爽。滋昧甘醇。香昧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品饮时能领略到“头泡香高、二泡昧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相似文献   

4.
古版木刻年画说之七:年画画家■介子平宋元以下,文人画与匠人画的分界愈加解明。“匠人”所为的民间年画,因其难登“大雅”之堂,所以在美术史上出现了只见作品不知作者、只见流派不知传人、只见坊号不知主家、只见产地不知署名的奇特现象。民间“俗艺”中的壁画、泥塑...  相似文献   

5.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十二公里处的上京村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寺庙──毗卢寺。从外观上看,这座寺庙只是一组低矮的古建筑,灰顶红墙,十分普通。可是,就在这座外观非常一般、规模不大的寺庙内却藏有稀世珍宝──毗卢寺壁画。毗卢寺现存两大殿,前殿为释迦殿,后殿为毗卢殿,两殿均绘有壁画。释迎殿壁画绘制水平一股,在“文革”时期被刷上了一层白粉,许多壁画已模糊不清。毗卢殿壁画绘制水平较高,且比较完整,是保存到现在的屈指可数的古代壁画之一,无论其内容、取材、构图、造型都堪称稀世之作,是我国现存古代壁画之中不可多得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无须赘言,但而今标题的谬误却也频频。笔者根据平素积累的材料与观察,总结出新闻标题“指谬十题”,亦算是一家之言。一、牛头马嘴型著名报人邓拓在《燕山夜话》中写了这样一段故事:有一位考生在临考前将一些祭文背得滚瓜烂熟,不料考试时出的题目却是祝寿。这位老兄不管三七二十一,生搬硬套地把祭文抄上,考官阅后啼笑皆非,直呼“牛头不对马嘴。”新闻标题亦有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即报道讲的是一回事,而标题揭示的却是另一回事,彼此不吻合。  相似文献   

7.
--题文不符,牛头马嘴型.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浓缩、提炼和概括.做到题文一致,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之一.现在报纸上,常见有些标题题文不符,即报道讲的是一回事,而标题揭示的却是另一回事,形成题文脱节、题大于文或题小于文,彼此不相吻合,有人将此类标题称之谓"牛头马嘴"型,比喻非常形象贴切.  相似文献   

8.
胡蓉 《大观周刊》2011,(47):88-88
人类是喜欢‘纪念碑’的动物。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巴利戈底文化晚期出现的丰富的洞穴岩画和石雕女性雕塑:35000—25000BC的奥瑞纳克文化的洞穴岩石壁画等,这些人类早期遗留下来的遗迹,均体现了原始人类的“纪念本能”。  相似文献   

9.
“反”与“正”相对,反式命题,意在拓宽命题的思维空间。反式命题,概括起来,就是从事物的矛盾中求差,强化显著性;从矛盾冲突中求尖,达到人木三分,鲜明深刻。反式命题方法很多,试举十法。一、反差式。运用反差制作标题,能揭示其低与高、反与正、劣与优、寡与众、新与旧等矛盾性,以增强标题的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达到化平为曲、化浅为深、化轻为重之效果。如《“泥腿子”成了中国“爱迪生”》,“泥眼子”,普通  相似文献   

10.
《丝路花雨》自1979年首演以来,已获得了无数的光环。这出大型民族舞剧以大唐盛世为背景,以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它的主要舞蹈语言都来自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剧院从莫高窟壁画舞姿中提炼而来的,而且还形成了一种新型舞蹈派系敦煌舞。女主角英娘的“琵琶舞”“波斯舞”“盘上舞”等,被公认为是敦煌舞的代表。“琵琶舞”中的“反弹琵琶伎乐天”造型更成了敦煌舞的经典标志。截至去年10月,《丝路花雨》已演出过1400场,因“演出年轮、场次最多”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这27年里,敦煌艺术剧院对《丝路花雨》进行了四次复排,投入300多万元改进服装和…  相似文献   

11.
王运红 《兰台世界》2006,(10):61-62
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是中国司法的鼻祖。皋陶历经尧舜禹三世,呕心沥血辅佐尧舜禹,为融合夷夏做出了突出贡献,后来中华汉“字法”也源自皋陶判案的古老传说。一、青面圣者皋陶的形象在两个史籍中有所透露,《荀子·非相篇》中说“:皋陶之状,色如削瓜。”其书杨倞注中解释说“:如削皮之瓜,青绿色。”意思是说皋陶的外貌青绿色,就像一个削皮的瓜;在西汉的《淮南子·修务训》中也有一条信息说“:皋陶鸟喙,是谓至信”,是说他的嘴唇像鸟喙,古人认为这是至诚的象征,能明白决狱,洞察人情。有研究者认为,史书当中描述的皋陶形象并不一定就是皋陶这…  相似文献   

12.
从南京出土的南朝竹林七贤壁画谈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六十年以来,在被称作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地区,陆续发现了多处具有大型拼镶砖质壁画的六朝墓葬。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以著名的魏晋文人“竹林七贤”为主题的大幅作品。六十年代首先发现的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六朝砖墓中,南北两侧墓壁上嵌着对称的精美画面,每侧4人。根据人物旁边的文字题榜,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季、刘灵(伶)、阮咸”,以及不列入“竹林七贤”的荣启期。在此以后,南京西善桥油坊村、江苏丹阳胡桥鹤仙坳、江苏丹阳建山金家村与胡桥吴家村等大型六朝墓葬中也陆续发现了大型拼…  相似文献   

13.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关于连环画的起源迄今尚无定论,有人甚至认为,四千年前古埃及的寺庙陵墓中已出现内容连贯的“系列壁画”;在中国,汉画石像,敦煌壁画,古代年画与砖刻有些也有连环画性质。清末民初,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上海《点石斋画报》,章回小说中的“回回图”等已具有鲜明的连环画形式。但完整意义上的连环画应是1895年美国漫画家布利特契尔在《奥尔德》杂志上创作的《小淘气迈克》系列漫画。而中国最早定名“连环图画”的是1925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三国志》、《水浒》、《西游记》、《岳飞传》等五部函装套书。也就是说,中国的…  相似文献   

14.
总是听人说,我们的报刊上关于“美育”的宣传很不够,而关于美术的评介和报道,更是少得可怜。这是确实的。而且,就在能见到的一点点有关美术的评介、报道中,由于我们的编辑、记者同志没有认真对待,以致造成许多错误、甚至笑话。例如,去年10月16日北京日报在评介首都国际机场的一幅壁画《森林之歌》时,写道:“艺术家和陶瓷工人密切合作,使这幅壁画的绘画性和装饰性完美无缺。”这种“完美无缺”的提法似乎是言之过分了,殊不知世上哪里有完美无缺的艺术品。又如,7月8日北京晚报有位记者介绍某画家的作品说:“他的画运笔古朴,着色雅淡,画面清新而又丰满。”“运笔”怎么能“古朴”呢?又何谓“雅淡”?“清新而又丰满”也无论如何联系不上美感。再如,  相似文献   

15.
一、奇迹,确实在瞬间发生 1998年年初以来,两种分别被命名为“RFC褪色古代壁画及彩绘文物恢复固色剂”和“FCB古代壁画与彩绘文物保护剂”的液态溶液,伴随着它的主人,从文物大省的陕西省西安市出发,以临潼、咸阳、宝鸡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报道中,主题思想的提炼十分重要,同题材选择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市场经济报道更是如此。主题思想的提炼在市场经济报道中既要有一般新闻报道所必须具备的“高、尖、新”(即立意要高、题目要尖、思想要新)的要求,还担负着“探索、开拓、完善”的引导任务,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7.
西安晚报的《荷尖》栏目开办至今已经四年了,由一个刊发单篇文章、随时准备“填空”的小栏目,到今天定期出版的一个完整的副刊专版,它的迅速成长与在读者中产生的广泛影响,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回顾四年来《荷尖》所走过的道路,我认为,《荷尖》的成功主要在于它的选择,它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及领域,并把他们纳入了新闻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盛暑话凉扇     
扇子,在我国历史悠久,据传早在公元前26世纪就有扇子,且有“其制起于轩辕氏黄帝”之说。扇,户下从羽,可见最初的扇子是“羽扇”。相传商殷时王者用雉羽造长柄大型羽扇,作为出行仪仗饰物。在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这“仪仗扇”的生动画面。汉代以后用绢制的纨扇,在宫廷中兴盛起来,称之为“宫扇”。  相似文献   

19.
洛阳八里台被盗的空心砖壁画是中国汉墓壁画的首次发现,亦是洛阳汉墓壁画的首次发现.洛阳汉墓壁画堪称20世纪的重大发现.八里台汉墓壁画被盗掘后,几经辗转,流失海外,最后被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整幅壁画呈梯形,画面高0.74米,长2.41米,砖厚0.14米,它是由4块空心砖合成.分别为左右各一块三角形砖,中间是方形砖,下由一长方形横额空心砖承托.其中这幅壁画右边绘人物10人,均宽衣博带,表情不一,有的持物顾盼,有的搭讪对语.左部绘14人,或拱手谒拜,或恭而舒袖,有的提剑执戟,有的下跪施礼.  相似文献   

20.
细节细节,在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里起着重要作用。如同电影中的分镜头的效果一样。也可以说,没有分镜头,就没有完整的影片,没有细节,报告文学就不能成篇。细节是什么呢? 据说五十年代,苏联一位写报告文学的作家来中国访问,在北京举行报告会。偏巧,那一天文学翻译不在,临时找了个工业翻译顶替。当这位作家讲到“细节”时,翻译翻了个“关于零件问题”,弄得人们莫明其妙,怎么在文学创作中跑来了个零件呢?这是风马牛不相及呀?牛头对不住马嘴呀?纷纷递条子,翻译慌了,问那位作家,那位作家又重复了一遍,翻译又改成了“碎步”。改得人更糊涂了,怎么又跑来个“碎步”?原来,在俄文中,机器上的零件,测量中的“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