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转文化传播的逻辑后,探讨综艺节目出海转文化传播的可能性,并提出未来综艺节目可通过打造多元主体、传播内容在地化、搭建优质传播平台等方式来实现“出海”,更好地进行转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南卫视不断推出以节日、节气为主题的“奇妙游”系列文化类节目,在全网收获了上亿次浏览量,被外交部转发至外网,节目频频“出圈”。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利用新技术构建虚拟场景与线下场景,积极与受众进行情感连接,激发受众的共情心理,并通过创新叙事方式打破不同文化圈层壁垒,唤醒人们主动参与到节目内容传播之中,构建受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让人们看到了传统节目创新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珂萱 《视听》2023,(3):103-106
作为新国潮节目的主要消费群体,Z世代构建的趣缘圈层正在重塑话语结构和传播格局,基于圈层“聚”与“破”逻辑实现的圈层传播成为当今传播的主要机理之一。为实现在Z世代群体中的“破圈”,新国潮节目应掌握文化圈层传播机理,遵循微观层面上由文化认同驱动的圈层破壁,中观层面上文化交融吸引下的圈层交往,以及宏观层面上基于价值竞合的圈层融合。  相似文献   

4.
王薇 《视听》2022,(4):167-169
小众圈层文化在中国古代已具雏形,新媒介的出现为小众圈层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借助新媒介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交互性,热衷于小众文化的群体得以在网络场域中快速聚集并形成圈层.小众圈层文化具有封闭与开放的二重特性,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建立起独特的内部秩序与话语体系.小众圈层文化在满足圈内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谢清果  韦俊全 《现代传播》2024,(2):86-92+100
中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文化主体性觉醒与影视新技术赋能的双重加持下,不断实现着自身审美之塑新与言说之飞跃。文化类综艺节目“大爆”与“出圈”,不仅得益于视听方式、文化内容的创新,更在于其通过表层视听展演触达到受众深层情感与心理,实现社会的情感同频共振。同时,共情传播标示着人类传播学从以往聚焦客观理性逐渐关注到人的情感本位。鉴于此,亟待从共情传播的视角,透过对文化类综艺节目共情传播现象及其内在机制的探析,深入去探讨文化类综艺何以披文入情、以情动人,以期思索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与传播。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的技术赋权下,在农村的人们通过视频来展演乡村生活,猎奇心理促使受众点开一个又一个的“土味”视频,网络迷因的快速复制与狂欢让“土味”视频实现裂变式传播,浓厚的乡土气息更易与受众产生亲密性,构建情感认同,“土味”视频成为了新的流量密码。为了使“土味”视频更好传播乡村文化,需要强调原生态,构建山清水秀的田园牧歌;平台和政府要进一步扶持新农人,鼓励内容创作;加强官民合作,形成和谐、多元的场域。  相似文献   

7.
如果一个社会里的“媒介再现”完全不能反映这个社会的文化 ,会引起很大的文化认同危机。这篇文章以加拿大安大略省为个案 ,用历史社会学的角度 ,研究外来“媒体再现”如何激发加拿大对文化认同的关注 ,并掀起一场传媒教育运动 ,在学校设立传媒教育课 ,教导学生解读“媒体再现” ,提高他们的本土文化意识。本文发现传播科技愈发达 ,“媒体再现”与文化认同的矛盾就愈激烈 ,而推广传媒教育是缓解文化认同危机的一个有建设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场域理论视域下,科学传播领域中科普书籍、游戏、综艺节目、电影、纪录片等传统的传播渠道在整个场域中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随着“万物皆媒”的智媒时代的到来,大众对信息的获取逐渐有了更多的选择,以短视频、公众号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传播逐渐侵入到场域中,重塑了科学传播格局。在此背景下,原本占据价值中心的科学纪录片需要明确自身定位,稳固自身“资本”,与多媒介共同打造传播合力,共创智媒时代下的科学传播健康场域。  相似文献   

9.
在场域理论视域下,科学传播领域中科普书籍、游戏、综艺节目、电影、纪录片等传统的传播渠道在整个场域中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随着“万物皆媒”的智媒时代的到来,大众对信息的获取逐渐有了更多的选择,以短视频、公众号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传播逐渐侵入到场域中,重塑了科学传播格局。在此背景下,原本占据价值中心的科学纪录片需要明确自身定位,稳固自身“资本”,与多媒介共同打造传播合力,共创智媒时代下的科学传播健康场域。  相似文献   

10.
周媛 《新闻传播》2024,(3):58-60
在全媒体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越来越多,综艺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为节目创造更大的影响力、累积更多的忠实受众,就需要不断对节目进行创新,拓展文化传播的内容,创新播出形式和渠道,对节目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实现节目的长久发展,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大范围传播。本文论述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挥的社会功能和全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的发展困境,并对全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发展路径进行了浅析,期望可以给予广大电视节目制作人一定的参考,制作出更加优质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发展,音乐综艺节目呈现出“垂直细分”的趋势,更加注重题材的差异化细分,以“小众文化”为切口的节目内容生产愈发活跃。2019年夏天,爱奇艺与米未传媒联合推出原创音乐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将乐队、摇滚等小众音乐文化带入主流视野中,成为小众音乐综艺的大众化表达和传播的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场域理论认为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由相对自主的小社会——即子场域构成,各个子场域都有各自的逻辑与必然性,场域、资本、惯习是具有认识论意义的重要概念。在当前红色文化传播场域中,出现了经济资本侵蚀文化资本、权利资本挤压文化资本、政治场域固有惯习与文化传播场域的扭结以及文化资本非理性运用的情况。要解决这样情况,应从捍卫红色文化传播场域的独立性着手,以反思的视解理性地建构红色文化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新时代具有凝聚共识、谋求认同的重要意义。作为红色文化载体和传播的重要渠道,红色文化场馆作为传播的优势应得到充分重视。源自博物馆和艺术领域的策展及策展人与红色文化场馆传播具有高度契合性。基于当下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红色文化策展传播可通过“以叙事建构意义”“以对话谋求认同”“以仪式激发共鸣”“以技术浸润情感”等路径来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4.
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现实的映射和延展的场域,网络的多元化和虚拟性加剧了人群的聚合和分化,网络圈层的出现不可避免,网络圈层文化也应运而生。网络圈层文化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网络圈层文化是表达和塑造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面对网络圈层文化所带来的削弱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降低国家意识形态认同度和破坏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性等风险,要通过破圈、融圈、出圈来认识并尊重圈层文化、共同构筑文化大圈层、推进圈层文化主流化来降低。  相似文献   

15.
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的大型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正式开播。短时间内,该节目以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独特的传播运作方式以及多元的审美表达技巧,抓住了亿万中华受众的“中国心”,以9分的豆瓣综艺高分成为“网红”节目,并在2019年春节期间改版后继续播出。检视整档节目的价值体系、运作方式以及现场审美叙事手段,我们能够看到主流意识形态以其或隐晦或显明的方式建构了国族叙事,并通过线下线上的交互传播唤醒了华人世界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综艺节目是当下广播电视节目当中的主力军,其中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被誉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本文选取了当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分别从口语传播的主体、口语传播的内容、口语传播的形式等几个角度进行研究,以此折射出文化类综艺节目当中口语传播效果的基本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8.
汪一兰 《新闻知识》2023,(7):71-76+95-96
文化场域深刻影响着城市文化生态的更新与现代化进程,面对后工业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延伸,本文以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为例,以文化传播为思考主轴,脱离艺术本位与文化产业二元争论,借助格里斯沃尔德“文化菱形”框架,在艺术社会学视域下探索古老剧场艺术传播场域的扩大和迁移与文化传承发展路径,以期提升传统艺术的当代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丁振 《东南传播》2020,(1):134-136
近几年,在众多综艺节目"撞衫",同质化严重的境况下,专注于圈层文化的节目以其独特的构成元素脱颖而出,而聚焦小众题材的节目想要实现大众化的转播,本身更有其难度所在,在这其中,优酷在2018年推出的以街舞为题材的《这!就是街舞》获得了圈层内外受众的广泛关注,而它的成功并非偶然,对该圈层文化群体的足够了解、制作水准的不断专业、文化与节目内容的完美融合等是突破圈层,成就爆款的重要诀窍。  相似文献   

20.
多屏视听时代,综艺节目的 跨媒介传播成为一种新趋势.当前我国综艺节目台网之间的跨媒介传播主要包括跨媒介流通、跨媒介联播、跨媒介衍生及跨媒介互译等四种模式.但面对电视文化场和网络文化场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生产者只是试图简单地通过改编、删除或添加文化密码来迎合目标文化场,导致综艺节目的 台网跨媒介传播效果不甚理想.因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