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文化带,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文化传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了陕西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传播的策略,以期产生积极的理论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博物馆的诞生与民族一国家认同的建构联系紧密,是各民族国家维系其认同的重要文化设施。在历史发展中,博物馆持续地发挥着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作用,文化认同是政治认同的基础。而处在急剧变革时代的当代博物馆,仍需充分认识其实现文化认同的使命,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让收藏更有针对性,陈列更有层次性,教育内涵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和西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总体部署,再铸西安辉煌,日前召开的西安市档案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西安市各级档案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市“争当丝绸之路经济带排头兵”的定位,立足全局,服务中心,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独特优势,积极提供各种服务。市档案局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主动参与西安市举办的首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博览会、丝绸之路申遗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交流等活动,  相似文献   

4.
跨地域协作举办联合展览,通过展示文化遗产具有独特价值的点、线、面,而反映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是未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由"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牵头,西北五省区博物馆联合成功举办的《丝绸之路——大西北道珍》展览,是区域博物馆馆际之间整合文物资源,合作举办展览,打造文化品牌的有益尝试。这一尝试成功创造了区域博物馆交流合作、文物互补、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传奇式的交流史,是学界公认的研究丝绸之路的权威之作。全书以时间为经,以文明交流为纬,展现了东西方文明以两条丝绸之路为纽带碰撞、融合的宏阔场景,分析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影响,对习总书记提出的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对丝绸之路这个以和平、繁荣为内涵的历史概念与中国未来全球化发展的关系,做出了学理性阐释。  相似文献   

6.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发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这个多方共赢的战略构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推动这一构想成为现实,必须通过建设硬环境促进各国间的经贸往来,也要从软环境入手增进交流互信。作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新闻媒体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力量,应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和愿景,创新传播途径,发出沿线各国合作的声音,讲好丝绸之路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王亚莘 《传媒》2015,(3):64-66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希望藉此来推进亚欧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增进人文交流.本文以此背景为切入点,管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文化及其差异下,对同一主题新闻报道的策略异同,进而对建构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信息传播力提供学术上的审视与实践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特别推荐     
《档案时空》2016,(12):1-1
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和东盟国家时提出,为加强中国与欧亚国家、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顺应世界潮流、繁荣地区经济、促进文明交流的重大国家战略。这条文明走廊上汇集着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明古国的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源。《国际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档案文化建设研究》一文从经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14,(11)
正2014年10月18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西安开幕。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以及新闻媒体、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问题深入研讨。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陕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论坛为期两天,专家学者将针对我国民族地区存在的现实问题展开研讨,旨在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丝绸博物馆自2015年起,每年推出一个丝绸之路主题的重大展览。2020年丝绸之路主题展览名称定为"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展览框架分为丝绸之路的前世、李希霍芬和他的丝绸之路以及成为世界遗产的丝绸之路三个板块,并设计了更多的配套展览和活动。博物馆通过强大的学术支撑、立体的活动策划和宏大的联动传播增强了"众望同归"展的传播效果,期待将丝绸之路文化知识更广泛地传达到民众中,让丝路精神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12月11日,应埃及国家文明博物馆邀请,由江苏省档案局(馆)、南京市和苏州市档案局(馆)共同举办的《江苏与“一带一路”走进非洲展》在埃及首都开罗新建成的埃及国家文明博物馆开幕.这是我省档案部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又一举措.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博物馆关系视角,博物馆既是物质实体亦是精神表征,也是勾连文化资源与意识形态的中介和桥梁。作为交往空间,博物馆以制度化与物质化形式承担着文化传承、认同构建和公众教育的社会职责;作为媒介,其公共性和社会性要求博物馆承担文化基础设施的建构使命。以媒介化和数字化趋势为切入点,考察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以释解博物馆陈列展览与社会连接之间的理论关联,有助于加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期集聚版块主题是“博物馆与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通过丝绸之路与世界交流并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博物馆作为沟通文化的桥梁,在推动文明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1973年以来,我国就组织过多次重大的文物出境展,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为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影响、打开外交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各大博物馆不仅在出国文物展、同时在引进世界文明大展,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博物馆与文明交流互鉴的整个局面有了极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4.
赵澄澄 《今传媒》2016,(2):155-157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的传播现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增强我国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跨文化传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文化圈中已经成为了交流、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以丝绸之路文化圈中的相关文化元素为载体,试图探究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前提与背景,问题与障碍,路径与目标.在多元对立——统一的语境下,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CNKI数字出版平台数据库为统计源,从文献计量学视角对丝绸之路经济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尚未得到全面研究,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政策支持,成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机构,为丝绸之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赵丰 《中国博物馆》2022,(3):109-115
在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国丝绸博物馆推出了“数字丝路文化”计划,其中的主打项目之一是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这是一个集合了国内国外40余家丝绸之路沿线的相关博物馆中的2000余件数字藏品,并具有即时策展、设计、形成3D虚拟展览的SROM数融策展平台,符合当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和智慧博物馆发展的大背景。同时,提出博物馆数字融合的理念,是当下博物馆坚持开放共享、盘活藏品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传播体系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7.
增强博物馆传承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能力,加强区域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依旧是新时期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课题。如何实现新时期区域博物馆合作的有效形式,笔者欲借中国博物馆学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之机,献上一策,就是关于区域博物馆系统化建设问题,浅薄拙见,供同仁们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的公共机构,“丝绸之路周”活动包含了展览、活动、研修班、学术专著等丰富内容,旨在弘扬丝路精神,通过媒体的宣传、活动的举办,将丝路文化与博物馆教育结合,发挥特有的功能,是一种具有新意的博物馆文化传播。从哈罗德·伊尼斯的媒介理论入手,从时间、空间和时空融合的新媒体传播三个方面回顾“丝绸之路周”的整个传播路径,解析活动传播细节。  相似文献   

19.
王卉莲 《传媒》2015,(23):52-55
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中间地带,是连接欧亚各国的贸易枢纽.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这一背景下,加强中哈出版领域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间的互信与理解,夯实民心相通的文化根基,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从出版、发行、出版企业、印刷出版人才培养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期较为全面地呈现哈萨克斯坦出版业的现状,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博物馆与社会的新关系正快速发展,博物馆的角色与经营方式受到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人文价值、创意产业价值等面向的影响而转变。同时,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文化的同质性正快速发展,但正因如此,多元文化个体性的不同价值更受到肯定,而由消逝的文化元素中粹取新的创意智慧是必然的途径,因此,保存文化的场所将成为大众重要的终身学习环境。今天博物馆的角色由保存文物发展到诠释文化、由静态陈列物品发展到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场域,博物馆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已成为主导群众教育、休闲文化与旅游事业发展之要素。博物馆面对社会的新关系,博物馆是观念的传递媒介,对地方与国家认同产生相当的作用,因而受到政治圈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博物馆的转型必然面对许多问题,博物馆应该如何面对挑战?学界应如何重组博物馆的专业教育与课题内容?应如何在不同教育层次与不同的大学学系开创有关博物馆学与管理的课程,使博物馆的经营人才展向多元化,亦可由多元专业族群共同开发广大的博物馆产业市场,带动消费需求与促进博物馆文化的发展,这是近年博物馆学教育界的课题。本论文内容针对上述的博物馆现象,讨论当前博物馆的管理趋势、问题、在社会的处境与国际博物馆专业人才训练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