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敏珠 《辅导员》2013,(24):53-53
<正>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小学生喜欢参与活动的特点,教师应该巧妙地将活动融入到普通的朗读中,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一、坚持"朗读营养餐",养成朗读习惯为了让朗读形成习惯,可向学生提供"朗读营养餐",老师可根据以下菜单选择轮流"上菜",也可让学生自主"点菜"。(一)健康素食——句读课文句读课文,即把课文中的标点符号删除,让学生在文中自行加注记号朗读。如果把一篇完整的课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解与欣赏,而朗读与了解、欣赏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不通过一定的朗读,朗读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不能真正达到对课文的了解与欣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若是离开了朗读,只靠默读和讲解,那只能学到一些皮毛的东西,根本了解不到其中的感情、韵味和细微处;而若是发挥了朗读的作用,那情况就会大不同。  相似文献   

3.
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开展有效、深入的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自身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一、反复朗读,其义自见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无论什么课文都要读出标点符号等。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也是文本解读的重要前提。如果离开了"读"字,文本解读也就失去了意义。若课  相似文献   

4.
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朗读有助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因此,采用“美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所谓“美读”即是伴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音乐的选择要符合课文的意境,要舒缓、轻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再加上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朗读,一定会给学生创设美的情境,从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这种方法适合于那种写景散文、抒情散文等。比如,巴金的《繁星》、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解与欣赏,而朗读与了解、欣赏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不通过一定的朗读,朗读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不能真正达到对课文的了解与欣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若是离开了朗读,只靠默读和讲解,那只能学到一些皮毛的东西,根本了解不到其中的感情、韵味和细微处;而若是发挥了朗读的作用,那情况就会大不同.朱自清先生早就说过:"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的必经步骤."(<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所以,不管新课程怎样改革,不管教法怎样出"新",朗读教学不但不能放松,而且应该加强.朗读教学是一株永远的常青树. 经常放声朗读,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而且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培养起学生丰富而细致的感情,培养起学生优良的品质,这些都是写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好手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老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与课文之间产生心灵共鸣,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文朗读,朗读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思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注重"读",要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根据课文本身特点,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多朗读,从范读入手,指导学生朗读的基本知识;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多读的机会;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去读书,去思考,即所谓"披文入情"。  相似文献   

8.
朗读教学的目的在于以朗读为主线引领学生"领悟课文的内涵""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教师要注重朗读教学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朗读的欲望和兴趣;示范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科学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课程要重视并且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初中生处于对美有强烈追求的时期,而且教育本身也包含了智育、德育、美育这三个部分,所以加强初中生的美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学生的必然要求。散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点。散文教学美育包含的内容:散文配乐朗读的音乐美。音乐美可以运用到散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比如,在课程伊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课程相关的背景音乐来引出课文,提起学生们听课的兴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配乐朗读一下课  相似文献   

10.
作为小学生,要想真正走进文本,理解其中的含义,需要通过有效的朗读才能实现,朗读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的方式。但是,目前大部分小学生对朗读不是很感兴趣,也就是没有热情,即使有热情也非常低。因此,老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朗读的情趣,这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以往的语文教学,一般是教师为主导,老师"讲"课文而学生听课文,在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生的朗读,导致学生与文本之间无法建构起"意义对话",甚至学完了课文也不知课文的真正内涵。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老师有必要实施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让学生真正在反复朗读中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1.
吴培金 《现代语文》2013,(12):136-137
有位语文教学名家说过:语文课如果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就不算好的语文课。确实是这样,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所理解与欣赏,而朗读与理解、欣赏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不通过一定的朗读,朗读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不能真正达到对课文的理解与欣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言文,若是离开了朗读,只靠默读和分析讲解,只能学到一些皮毛和干巴巴的说教,根本理解不到其中的感情、韵味和细微处;而若是发挥了朗读的作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深入得多,欣赏起来也有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自身的朗读能力,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依照朗读的形式不同将"有感情地朗读"划分为:集体朗读、单人朗读、分角色朗读。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取不同的朗读形式,从而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王世英 《考试周刊》2013,(30):51-52
读是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借助于读可以诱发一连串的反馈,增强自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那么怎样进行"读"的训练呢?自由轻声读便于思维与品味;个别读或齐读能为深入感知课文做铺垫;带着问题默读有利于掌握本段内容的要点;轮读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适时范读,能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读,可以集中品味优美词句、深究对话感情色彩、推敲重点难点、读懂丰富的联想;分角色朗读能够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配乐朗读是在学习优美的诗词、散文时常用的方法;评读蕴含着体验、分析、品味、欣赏、模拟,但又不是简单的模仿。本文就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部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对于每一篇课文,学生都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  相似文献   

15.
散文教学方法有多种 ,可以从课文朗读、结构分析、意境赏析三个方面去启迪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美 ,领会作者的匠心 ,探究散文的神韵 ,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理解文章内涵,受到形象感染。朗读能力的高低,与朗读者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紧密相关。只有体会文章的内涵,理解文章的形象,学生才能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其朗读能力。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可侧重朗读教学。朗读之前,教师必须简要介绍朱自清在 1927年“ 4· 12”反革命政变后的思想感情状态,使学生理解作者幻想超脱现实而不能超脱的苦闷彷徨的心情,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幽思来朗读课文,会收到好的朗读效果。   变换训练方式,激起朗读兴趣。朗读是一种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
<正>朗读是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对朗读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  相似文献   

18.
散文教学方法有多种,可以从课文朗读,结构分析,意境赏析三个方面去启迪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美,领会作者的匠心,探究散文的神韵,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朗读教学,有效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朗读目标,进行科学的指导,既要范读引路、点拨先行,又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既要授之以"渔"、举一反三,又要进入课文语言环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从而使师生的朗读声情并茂,和谐婉转,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  相似文献   

20.
<正>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以读促知,领悟文中情感,又让学生超越文本,读出个性呢?下面是我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些认识和体会。1,初读,读前激趣。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认为:"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因此,初读课文阶段,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如何吸引学生在一接触课文就产生要读好的强烈愿望?这要靠兴趣。如:苏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