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诗经》中的爱情诗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价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诗经》为"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研究《诗经》中的婚恋诗,不仅可以做文学的解读,还可以做历史的考证,追溯《诗经》时代人们恋爱、婚姻生活的状况。下面,笔者就采取对《诗经》文本解读以及对周代婚俗考证,对其婚恋诗作一归类总结。《诗经》中的婚恋诗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诗经》和汉代诗歌中的婚恋诗有许多共性,同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里巷歌谣,同是现实主义的文学珠玉。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二者必然会产生差异。本文试图从主题到形式等角度,对此作一比较,并探索婚恋诗从诗经时代到乐府时代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有大量婚恋题材的诗篇,其风格简明而朴素。那时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生动地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婚恋生活和情感世界,并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揭示了社会现实和婚姻现象的某些本质。研读《诗经》婚恋诗,可以获知中国古代早期的婚姻观念、礼俗和婚恋生活习俗,更有助于认识《诗经》的艺术原貌、艺术精神及其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于<诗经>婚恋诗多用比、兴,诗义隐晦不明,古代学者又多刻意求深,比附经义,故历代学者对<诗经>婚恋诗的解释分歧最大最多.欲准确读解<诗经>婚恋诗,首先要论世知人,了解<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以便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以便正确地解读作品.<诗经>婚恋诗的创作时间长、地域广,存在多种婚姻形态与婚俗,而婚礼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婚姻形态的影响是不同的;<诗经>婚恋诗中多用比、兴,存在许多性爱隐语.读解、评价<诗经>婚恋诗要考虑这些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望文生义,以偏概全,也不能刻意求深,过度解释.  相似文献   

5.
《诗经》婚恋诗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礼仪制度、婚恋习俗及婚恋生活状况。由于婚俗在民间有一定的传承性,《诗经》婚恋诗中存在着一些对远古自由婚恋风俗和母系社会婚姻遗迹的描写,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女性在母系社会曾居于崇高地位。同时,通过《诗经》婚恋诗对女性婚恋无自主权、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沦为生育工具等男尊女卑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我们也能看到周代的女性地位已由崇高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诗经》中的婚恋诗历来是人们广为传诵的。作为男女言情的婚恋诗在《诗经》中占了1/3,这些作品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民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当时社会人们的爱情生活、社会问题等都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本文试图根据婚恋诗内容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论述。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的婚恋诗一向以女性为主角,对男性的关注不多,其实《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是丰满的。既有恋爱中的痴情与多情,也有面对分离仍然驻守婚姻的坚定与执着。当然也有像“氓”那样的重色不重德的负心人。只是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对一些作品的,深入分析,采寻绎诗经时代诸多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8.
韦丹 《华章》2012,(25)
《诗经》中的作品展现了周代人们丰富多彩的婚恋生活,其恋爱形态包括:幽期密约、增定情物、邂逅相遇、执着求爱、单相思、相思相念;婚姻形态包括:私合、正娶、私成明娶、抢占等.这表明《诗经》时代人们的婚恋都正逐渐从原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有大量的婚恋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的地位.<诗经>时代,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女性尚未受到过多的限制和束缚,个性和感情较少受到压抑.她们拥有比较广阔的活动空间,能够自主地选择爱情的对象,主动、大胆、自由地追求爱情,在婚姻生活中也拥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诗经》婚恋诗是《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诗经》时代人们在婚恋生活中所秉持的爱情观念。具体包括:对爱情自由、大胆追求的观念;对爱情忠贞专一的观念;以礼制情的观念。通过分析研究这些观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解读《诗经》,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周代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的婚恋诗一向以女性为主角 ,对男性在其中的表现关注不多 ,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作品的分析 ,寻绎诗经时代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2.
婚恋诗是描写和反映人们恋爱活动和婚姻生活的诗,文章从书写和被书写这两个方面对《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并对《诗经》婚恋诗所表达的主题及其创作手法对后世中国婚恋题材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文明孩童时代的《诗经》所表现的男女婚恋,一方面承袭着原始遗风,古朴、率真;一方面开始受到礼制的约束,甜蜜与苦涩共生.  相似文献   

14.
《诗经》婚恋悲剧的主题和审美特征袁定坤关键词《诗经》婚恋悲剧主题审美特征作者袁定坤,湖北省新闻出版局。“《诗》三百”,约占三分之一的篇目是表现男女婚恋生活的情诗。这些情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爱情文学。从情感基调着眼,《诗经》情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相似文献   

15.
《诗经》反映了殷周时期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其中反映婚恋风俗的诗数量最多,从中可以看到那个特定年代的婚恋风俗;人们的婚恋既有尚古之荒蛮、自由,又开始受严格的宗法礼制的约束,既有对原始社会婚恋风俗的传承,又有向封建婚恋风俗的过渡。从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婚恋风俗诗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婚姻制度、婚恋习俗、婚恋观点三个方面对商周的婚恋文化进行了考察分析,结论是:商周虽然实行的是夫权制度下的一夫一妻制,但由于社会依然保留了部分原始习俗,才使得妇女在婚恋活动中较为自由,对妇女的贞节观也很淡漠.  相似文献   

17.
在张爱玲的文学世界中,“婚恋现象”是引人瞩目的景观。本文将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模式”进行整体观照和宏现审视,并在总结其“婚恋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张爱玲形成人生悲剧意识的原因以及其婚恋模式写作的时代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人鬼婚恋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盛行不衰的母题.每个时代,人鬼婚恋都有其时代特色.相对于以前,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的人鬼婚恋另有一番新气象:讲真情、真爱,重伦理,复活与生殖意识淡化.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有许多反映婚恋风俗的诗,爱情这一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完美和明朗。《诗经》中的婚恋诗,其美学价值尤为异彩纷呈:其喜剧之美,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值得肯定的进步、可贵的一面;其悲剧之美,以否定的形式肯定了进步力量的实践和斗争,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不可战胜;其崇高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巨大威力的明证,主要体现在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追求爱情时的反抗精神上。  相似文献   

20.
常虹 《华章》2008,(17):137-138
<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心理是丰富细腻的,既有对丈夫和情人的自然怡情,相思之苦心理,也有畏惧人言的矛盾踌躇,情理冲突;既有担心青春易逝,渴望婚姻的心理,也有遭受遗弃后的痛苦哀怨心理.那个时代的妇女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倾注于爱情、婚姻和家庭,这表现了她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至爱和至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