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关于知识观视野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现代主义知识观与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内涵与特点,进一步阐明知识观对当代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影响,提出职业学校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确立生命意识,培养完整的人,树立生态的、开放性的课程观和正确的教学评价功能观,评价方法和手段以活动为中介。  相似文献   

2.
认知主义学习观与情境主义学习观是影响当今教育的两种主要的学习观.由于两种学习观在什么是知识、怎样理解动机与迁移等理论方面存在分歧,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环境,形成了不同的课程设计以及不同的评价方法.两种学习观既有对立的方面,但也有统一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理论影响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包括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等。  相似文献   

4.
沈建洲  李兰芳 《文教资料》2009,(22):178-181
本文从教师具体学业评价行为出发,以教育评价理论为依据,对小学教育实践中教师的学业评价观、师生观及教师的职业关注作了反思与分析,并讨论了学业评价中由于教师期待的不同所带来的教育效果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应从智力类型、生活经验、学习方式、情感状态等多层面关注全体学生,充分理解与发挥"教师期待效应"的作用,因人而异、适时适量地运用教育教学技巧等教育策略和具体的操作性手段.  相似文献   

5.
知识观是对人类知识总体的认识、态度和根本看法,它构成教育的基础。从知识与道德、权力、政治等的外在联系角度来看,思想史上关于知识的诸多命题,成为构建不同教育理论的理论前提。而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来看,近代以来形成的以自然科学为典范的知识观是一种简单性知识观,20世纪下半叶复杂性理论兴起,将导致一种知识观的转型。知识观的转型催生教育的变革,以复杂性知识观为基础,将在教育内容设置、课堂教学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建立一种新教育观。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评价观的确立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出发,着眼于教育评价观的作用,分析确立创新教育的教育评价观的现实基础及理论前提,给出了现时期应有的创新教育的教育评价观(简称为创新教育评价观),并预测其发展的可能倾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服务理论的逐渐深入人心,远程教育的质量观也由传统的"学生产品观"向"教育服务观"转变。从服务的观点来看,远程教育的基本产出是教育服务,具有服务的一般特性,其评价主体主要是学生,学生通过对远程教育服务的结果质量、交互质量和环境质量进行感知进而评价整体服务质量。由于远程教育服务质量和商业组织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远程教育服务质量评价可以借鉴商业组织服务质量的评价理论,在服务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载荷加权的评价方法,从而有利于远程教育机构明确服务质量的改进方向,提升远程教育机构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教育评价理论具有不同的教育评价目的观,生存论为重新理解教育评价目的提供新视阈,生存论视阈中的教育评价目的是促进具体个人主动发展,人与人、人与环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评价观强调在情境观、动态观、多元观和独特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然后阐述了多元智力理论评价观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启示:注重在真实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提倡多元化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10.
知识观与教育观、教育实习观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知识观导致不同的教育观和实习观,静态知识观追求"先在本质"和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必然导致从理论到实践简单输出的教育实习模式;与之相对立的动态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和人与知识的关系,受动态知识观影响必然选择突出理论——实践——理论的动态发展的教育实习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于漪、宁鸿彬是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他们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在长期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各自形成独具魅力的教育艺术:前者以情感教育为突出特征对学生进行教文育人教育。后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指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使学生受到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文章在上述两方面展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世界观、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和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重要基础。世界观、方法论及其运用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马克思运用世界观、方法论对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使世界观、方法论集中体现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有机结合上,集中体现在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理论相统一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与共产主义理论三者的相互贯通,使世界观、方法论走向完善和成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世界观、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讲授历史知识,揭示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深化高职生对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知,使高职生提高思想理论修养,实现从历史教育角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目标,哲学课教学必须正确把握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有机统一,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有机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  相似文献   

16.
教育观的现代性危机与新路径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所谓现代性,主要体现为以数学和物理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理论以及启蒙运动引发的理性精神和历史意识,特点为“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来评判一切。现代性的核心理念为理性、主体性和世俗性。在启蒙精神的指引下,教育理论也开始了现代性之路,主要表现在目的观、研究观、课程与教学观、教师观上。现代性及其教育观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现代性没有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现代性的教育观也没有丧失它存在的合理性。现代性的教育仍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性的教育观之出路在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教育观的有机整合,即走和合之路。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Suhrawardi's epistem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 in order to analyze and elicit its educational outcomes. His philosophy, which can be called eclectic philosophy (involving intellect and intuition), regularly proposes a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system with intuitionist outlook.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two philosophical and mystical views, namely Aristotle's logical reasoning and Plato's mysticism. Suhrawardi has rather suggested this belief in the field of acquiring knowledge by humans that depends on three levels of knowledge, namely intuitive knowledge (using senses), knowledge via observation (mystical intuition), and illuminated knowledge. The third level of knowledge leads a human to the verity of knowledge. Therefore, this view about knowledge, and process of this knowledge acquisition, will hav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such as aims, principles, and teaching–learning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8.
促进可持续发展:新世纪教育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根东 《教育研究》2005,26(8):21-25
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思想与科学知识水平,这就需要发挥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奠基作用和先导作用。为促进社会、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是新世纪教育的使命。随着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日渐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主导方向,教育的功能将更加具有鲜明的基础性与先导性特征。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事业。我们不仅需要树立科学发展的价值观,同时需要建立有关制度措施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育人思想为马克思主义育人观的形成和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育人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培养和教育的基本观点,包括在人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要达到的目标、实现途径及实现方式等,是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或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育人事业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坚持科学发展观 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教育科研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主要表现为:教育科研的组织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教育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教育科研的投入趋向多元化,教育科研工作逐步形成多学科、跨领域、综合化的格局。但是,在观念、体制、方法、技术、管理和学术环境等方面,在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贡献和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教育科研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与回答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质量,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