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史蒂芬·道恩斯(Stephen Downes)在出席2017(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时,发表了名为《在线学习与MOOC:愿景与路径》的主题报告(详见本刊2017年12月刊),针对业界不断质疑的“MOOC已死”,他认为“MOOC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个人学习,而不是个性化学习。未来,学生就是教师。”他断言,MOOC大发展的时代远未到来。对于Downes这些观点,国内的专家也有话想说,本期推出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竹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与提升的时代,“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切合国家推进“互联网+”战略下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能有效改变目前网络社区教育形式固定、结构复杂和使用率低的尴尬窘境.基于此,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网络社区教育在拓展载体与途径、丰富内容与空间、强化个性化学习、促进碎片化学习和开拓大数据挖掘等方面存在的发展契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在依托新理念完善教学、依托新技术拓展平台和依托新模式多方参与等方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月20日,《大数据时代》一书的作者、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做客华东师范大学"杏坛高议"文化讲坛。带着他的新书《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Learning with BIG DATA:The Future of Education),舍恩伯格开讲教育教学的未来。舍恩伯格是十余年潜心研究数据科学的技术权威,也是最早洞见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的数据科学家之一,现任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曾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信息监管科研项目负责人、哈佛国家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监管项目负责人、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学院信息与创新策略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大学、维也纳大学的客座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座中,舍恩伯格谈到,未来的学校不会完全转移到线上,仍旧会有物理性的存在,但学校的功能将发生重大改变;大数据将重塑学习的三个主要特征: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翻转课堂需要教师们改变教学技能,以前照本宣科地传授、宣讲知识的技能,要让位于组织学生讨论的技能,让位于从数据中获取学生学习信息的技能,让位于根据数据对学生进行个别引导的技能。  相似文献   

4.
<正>充分调研用户群体明确师生信息化诉求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等文件的要求,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校园深度融合为驱动,发挥大数据跨界创新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人利 《上海教育》2013,(12):44-45
“大数据”已成为互联网最为热门的词汇之一。而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兼任多国高层智囊的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中译本的出版,更引起我国各界的热议。它将改变人们的思维,甚至改变生活与工作。何谓“大数据”,简单地说就是“巨量的资料”。维克托说:“我们可以在更大规模的数据上做到更多我们无法在小规模数据基础上完成的事情。”目前,“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已应用到商业、金融、经济、公共卫生等许多领域。“大数据”是否会影响到我们的基础教育呢?结论是肯定的。下面以《大数据时代》中“思维变革”的逻辑为顺序,谈谈“大数据”对基础教育之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颁布和实施,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未来几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实现“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构建两个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即“三通两平台”。其中,国家对网络学习空间的规模化应用的要求凸显了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关注,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曾指出:“宽带网络校校通”是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迎来一个新纪元。体察周边教育的变化,适逢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未来的教学必然是多元化、多媒体的融合教学。原本高度结构化、步调统一的学校教学场景正在蜕变,取而代之的是“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未来”学习场景。不能说“未来”已来,但思考“未来”如何更好地开展远程教学,如何让线上与线下教学无缝衔接,真正融合“未来”教育是什么样态已经迫在眉睫。远程教学实现了学生的居家学习状态,居家学习的关键特点是学生必须自学,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继续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继续教育”的概念,设立独立章节并提出系统规划,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网络舆情调查显示“继续教育”成为《纲要》最受关注的十大领域之一。有效落实《纲要》提出的“学分积累与互换制度”对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手机、互联网等早已成为当代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阵地,利用当代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文章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的权重分析与指标层次总排序,为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平台创建发展提出建议,为在今后实践中建立和评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何铭 《知识文库》2023,(2):106-108
<正>引言:“互联网+”时代,网络学习平台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寄宿制学校教师也要思考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本文以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洋葱学园的实践经验为例,总结网络学习平台在学校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上的应用方式及思考。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新工具、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方式。随之,网络学习平台应运而生,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俨然成为了教师在教学中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网络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还难以满足互联网发展速度与大学生学习需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与时俱进,强化吸引力与时代感,把“互联网+”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紧密融合,革新网络思政教育手段,强化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可见,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而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语又是人与人在进行实际交往时使用最多的语言单位,故词语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不言而喻.当今互联网时代,小学生传统字词教学可谓备受挑战,原因之一就是网络词汇的出现和推广.其中,诸如“偶渊我)”“稀饭(喜欢)”“有木有(有没有)”“粉丝(崇拜者)”等等不规范网络词汇在小学生日常口语和书面写作中的出现,更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基础医学教学包括“药理学”“微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儿科学”等,是一类理论性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改革创新中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网络大数据的融入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药理学是医学与药学的交叉学科,除了涉及临床医学知识,还要求对药学知识如药物制剂、药物分析等有系统的了解,这就造成了学习难度加大,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无法将交叉学科的内容融入“药理学”学习中。因此,针对“药理学”的学习特点制订解决方案,建设以下四部分网络大数据:(1)构建药理学各板块知识网络数据库;(2)构建微课程知识点总结数据库;(3)构建灵活多变的实时沟通平台,并构建网络习题数据库;(4)资源多元化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从根本上加强医学生对医药事业发展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医药行业整体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一、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等文章中都指出培养儿童(孩子)的创造力要进行“六大解放”,即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通过网络广泛的征求民意,真正的做到了“问计于民”。专家针对“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十大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了“解决择校问题根本是教育公平”、应追求“绿色升学率”等建议。做好舆情应对是帮助民众理解《纲要》、有效引导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从2018年至2021年连续4年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小学生、家长及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发现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呈上升态势。2021年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城镇未成年人,低龄未成年人触网比例不断增高,新型上网设备迅速普及,互联网对未成年人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不良网络娱乐行为受到严格管理,网络安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网络安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网络依赖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未来应当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度;推动“青少年模式”改良升级,在预防网络沉迷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应用能力;促进学校、家庭、平台企业各尽其责,形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教学改革需要,为更早适应以教材为主转变为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为主的改革趋势,为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我校2004年度引进清华大学出版社开发的一套“视听说”教学软件和立体化配套教材组成的《新时代交互英语》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是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她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被列人大学英语部示范工程项目,具有个性化、交互式、自主性学习、先进性、新颖性、可管理性等优点,该系统分为三大部分:学习系统(网络课程)、分级测试系统、网络辅助平台(管理系统)。学习系统是一套多媒体网络课程,主要提供给各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配合教材设计了“视听说”和“读写译”两大模块;  相似文献   

18.
高晶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3):148-149
一、网络作文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一)网络化学习的界定。“网络作文教学是网络化学习(或数字化学习)的形式之一。网络化学习或数字化学习,目前学术界称之为‘e—Learning’。‘e-Leaming’是网络数字时代学与教领域的新生事物。2000年,e—Leaming在国内专家学者的报告中开始出现。2001年底,北京大学教育技术系举办国内首次e—Learming研讨会议,反映了国内教育技术领域追踪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善于启发等都是至今仍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的内容。在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史记·孔子世家》的过程中,他尤其重视诗歌教育。他曾告诫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篇》)意为不学《诗经》就茫然无知,什么也看不到,更无法前进。孔子如此教导儿子要重视《诗经》,并非是出于偏私,他也时常这样教导其弟子们:“小于何莫学夫诗!”更值得玩味的是,孔子还因为南容这个人经常诵读《诗经·大雅·抑之》中的句子,而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在孔子的时代,《诗…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开展教育活动不能脱离教育中“人”的存在。教育的参与者是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然而我国教育出现了“无人化”的现象:忽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人文教育地位逐渐丧失;教育的生活意蕴被遮蔽。“互联网+教育”时代为实现回归“人”的教育,应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生态;回归正确的教育价值观;重视情感沟通和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