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被誉为“昭和棋圣”的吴清源九段,于一九一四年生于中国福建省,一九二八年东渡日本。在近六十年漫长的围棋生涯中,他以卓越的战绩称霸于日本棋坛,其间,至少有二十五年是作为“天下第一人”来统治日本棋界的。象吴清源先生这样的旷世奇才,在围棋史上无人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20日的节气是大寒.但全国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一天我们去拜访了在小田原静养中的吴清源九段。吴清源九段生于1914年.今年九十六岁。他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在北京度过童年时期。之后因出色的围棋天赋.  相似文献   

3.
北洋军阀段祺瑞虽是一介武夫,但却非常爱好围棋。在他出任临时政府执政时期,围棋名手顾水如、过旭初等人,部被他网罗门下作清客。中华棋圣吴清源在少儿时代,也曾被纳入段府作棋客。一个少年儿童,为什么会和段祺瑞弈棋呢?吴清源的二哥吴景略教授所著《中华棋圣吴清源》一书中,道出了其中的原委。1925年,吴清源的父亲病逝,全家入口生计维艰。吴清源的母亲便去拜访围棋名手顾水如,托请他将吴清源推荐给段祺瑞。一天早晨,当时11岁的吴清源,被顾水如带到北京东城吉兆胡同去见段执政。段祺瑞问过吴清源的年龄、家庭情况后,便叫  相似文献   

4.
不朽的胜负     
三堀将  孙远 《围棋天地》2014,(13):72-93
6月12日,一代围棋宗师吴清源先生迎来了百岁寿辰。几十年间,吴清源大师以自己的才华深刻改变了围棋发展的历史,其战绩、思想和经历。影响所及,更远超围棋范围之外,铸就了一段在世的传奇。为纪念大师华诞.特将讲谈社《吴清源擂争十番棋全集》中镰仓十番棋首局内容译出并整理刊载,谨此向吴清源大师致以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5.
怀旧空间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10,(18):M0001-M0001
日本文豪、著名的围棋观战记者江崎诚致一生中曾经写过无数关于吴清源、坂田荣男、高川格的文章,但在六超统治日本棋界的黄金时期.他却很少提笔了。有人说他仍活在吴清源、坂田的时代,或许,文人的怀旧心理更强于常人.但现代的棋界,已经不会像那时给你足够的怀旧空间了。  相似文献   

6.
棋艺日历     
入神 电影《吴清源》的摄制工作正在日本紧张进行。当年吴清源与木谷实之间进行的擂争十番棋,绝对是一次在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大事件。时值中日关系紧张,一场围棋赛事被渲染为中日对决,吴清源的对手木谷实  相似文献   

7.
在南朝鲜汉城的“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中,南朝鲜棋手曹薰铉连胜二局,干脆俐落地淘汰了代表台北参赛的日本超一流棋手林海峰。这一结果令不少围棋爱好者感到震惊,但熟知内情的人对此并不感觉意外。曹薰铉1953年3月10日生于汉城,刚满10岁时便去了日本,投到日本棋界元老濑越宪作门下学艺。濑越九段的辈份很高,“围棋巨匠”吴清源,日本关西棋院创始人桥本宇太郎都是他的学生。曹薰铉留学期间,棋艺蒸蒸日上,1968年,吴清源九段同这位只有15岁的南朝鲜少年下了一局授二子的指导棋,吴清源虽然赢了,但却胜之不易,赛后他对曹薰铉的棋艺赞  相似文献   

8.
东海行之     
李喆 《围棋天地》2014,(17):82-82
偶然之外,总有必然。日本方面所展现出来的诚意,的确令人折服。大仓喜七郎每月资助吴清源二百日元的生活费。无偿给付两年(第三年每月仍然资助一百日元),这一金额是当时日本毕业大学生月工资的五倍。而当犬养毅问到来访的濑越宪作:“如果北京的天才少年来了日本.将来成为了名人怎么办?”濑越慷慨答道:“这正是我的夙愿。为了围棋的进步。也为了促进日中和睦.我愿意如此。”  相似文献   

9.
十局纵横     
章琦 《围棋天地》2011,(11):105-105
十局纵横擒虎客,三番壁垒傲瀛贤。 曾有诗句这样形容围棋泰斗吴清源的辉煌人生。吴清源生于军阀混战的旧中国,十四岁即东渡日本追求弈道,成年后他击败了全日本所有的一流棋手,在事关地位与命运的升降十番棋中将对手纷纷打至“先相先”甚至“定先”,被誉为“昭和棋圣”。如今,近百岁高龄的吴先生依然热情地推动围棋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来宏 《围棋天地》2013,(6):108-109
我是一名资深的铁杆棋迷,TOM对弈网的强7D。多年的围棋生涯中,我见过的丛书类围棋读物真的不少,如5卷6册的《吴清源围棋全集》,8卷的《吴清源围棋对局全集》,4册的《吴清源名局精解》,4册的《坂田荣男围棋高级指导》,12册的《坂田荣男围棋全集》,22册的《坂田荣男围棋教室》,  相似文献   

11.
天启之年     
《围棋天地》2020,(6):97-99
1988年,以富士通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创立为标志,围棋进入崭新的纪元。在日本围棋黄金的八十年代,旋风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连胜日本一流高手11局,带领中国连续三届击败日本;濑越宪作的弟子、吴清源的师弟、韩国旅日棋手曹薰铉称霸韩国棋界,实力不输日本超一流高手。中日韩三大围祺强国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竞技舞台,一决高下。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围棋一直有一种唯美的文化色彩,注重构形,注重步调。“形”的美丑是许多棋手在思考下一手时的极其重要的标准,有宁愿输棋也不下恶形的实例。同时,由于海岛文化的特殊性,日本围棋有时也体现一种悲壮的“殉”之美。在这一点上,吴清源、林海峰、赵治勋以及后来的王立诚等人都不是其代表,真正能代表日本围棋的应该是大竹英雄、武官正树,应该是坂田荣男、藤泽秀行、依田纪基。  相似文献   

13.
周允中 《围棋天地》2008,(6):102-102
北京的围棋铺和围棋摊历史渊源,流传许久,演变有绪,脍炙人口,现在择其一二写将出来,以飨读者。晚清时期,北京宣武门大街上的海丰轩茶馆,是北京围棋界名流高手荟萃的去处。当时的棋坛俊杰汪耘丰、崔云趾、吴清源等人,都是从这里熏陶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孙志刚 《围棋天地》2014,(24):81-88
日本的某围棋杂志上就“业余爱好者提高棋力的最佳方法”对三十位专业棋手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多做诘棋”.其次是“打专家的棋谱”。吴清源在1975年出版的自己最初的创作诘棋集《吴清源诘棋集一初级编》中的序言中,对经常向自己讨教“如何才能提高棋艺”的爱好者们讲到“无论布局多么流畅、侵分多么巧妙,在关键时刻大棋顿死的话.那棋就一下子结束了。”可以说吴清源始终坚持“欲精技艺,诘棋为首”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著名导演田壮壮是一位超级棋迷, 因为他喜欢围棋,所以他才拍摄电影《吴清源》。第一次看到田壮壮下棋是在2002 年10月30日这天,那无吴清源大师和夫人和子来北京,与田壮壮导演和中信集团总裁王军商讨电影《吴清源》拍摄事宜。中午,还在吴老先生休息时,田壮壮拉着著名电视剧编剧邹静之下棋(田壮  相似文献   

16.
20.大手合与吴清源昭和2年(1927年),日本棋院开始举办"大手合"——升段大赛。在当年所有棋士的眼中,这是升段的惟一机会,因而也是大显身手的最高竞技舞台。这个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天才围棋少年——吴清源。昭和3年,吴清源东渡日本,拜在濑越宪作门下。在"段位认  相似文献   

17.
精彩留痕     
12月14日,第8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八强赛及半决赛在福州举行。这是福州围棋界多年来少有的盛事.而比赛的举办地吴清源围棋会馆更令这一盛事平添了若干沧桑感。  相似文献   

18.
唐肥 《围棋天地》2020,(9):4-10
2020年2月8日,14岁的张心澄成为日本棋界的女子职业棋手,木谷实一木谷礼子一小林泉美一张心澄,日本棋院首个四代围棋世家诞生。更兼铃木为次郎一木谷实一小林光一和淑越宪作一吴清源一林海峰,日本棋界最重要的两大派系到了张栩和小林泉美这一代历史性地共谐连理,江河汇流,使得这一围棋世家更具传奇性。  相似文献   

19.
曾经贵为围棋王国的日本,她的现代围棋史上最耀眼的几个名字却多为外籍棋士。吴清源、林海峰、赵治勋、王立诚、张栩,都开辟了或者正在开辟着属于自己的王朝。外籍棋士的表面荣光掩不去他们身处异国的内心风霜,从棋盘之上到棋盘之外,最具代表性的吴清源和赵治勋都有着他人无法体味的沧桑感受,即使站在棋界之巅,他们仍恍然如在梦中。  相似文献   

20.
1928年,吴清源东渡日本,下面是濑越宪作先生的笔记中提及的对那一段经历的回忆。“昭和三年春天,我大致决定下来要把吴清源带到日本来,当时我在北京受到了款待,逗留的时间约有一周,他们除送给我旅费之外,还额外送了一千元作谢礼,这大概是中方的一种例行的外交辞令吧。我在当时的段位是七段,而吴清源尚未取得段位。于是,我让三子与吴清源对弈,但是我发现让三子无论如何也难以取胜,就是让二子也无必胜的信心,一个日本的七段棋手之所以如此表现,当时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担心一心要前往日本学棋的吴清源的决心会因为输棋而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