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堂存在着2大类文本:作者文本和读者文本。读者文本又包括3种类型:编者文本、教师文本、学生文本。在作者文本、编者文本、教师文本、学生文本这4种文本之中,语文课堂到底由谁的文本来作主?就现实的语文课堂来说,在作者已死、师生失语的状况之下,编者这位“隐形的”读者成为文本解读的惟一权威与终审裁判,编者文本成为语文课堂的权威文本。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应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切入解读文本的关键点,把握解读文本的生长点,紧扣解读文本的拓展点,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最终实现文本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阅读活动过程中,文本价值功能的发掘,往往决定着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只有积极的深入文本,钻研文本,开掘文本的意蕴,高屋建瓴式的立足文本,挖掘文本的潜在性价值;品味咀嚼式的潜入文本,释放文本的建构性价值;适时适度的超越文本,追寻文本的生成性价值,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文本的功能,实现文本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文本互读,以课外阅读中群文阅读的方式重组教材中的文本内容,让学生在文本与文本的勾连、比较、观照、互补之中,寻求阅读效能的最大化。文本互读从文本内容、文章主旨、行文方式和言语特点等不同角度入手,寻找文本之间的共同点或共通点,让学生的阅读行为不再只囿于文本之内,更行走于文本与文本之间。文本互读借助于教材中文本内容的重组与活用,让文本与文本相互补充,彼此成为学生阅读资源的补充,以达到文本功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李亚芹 《考试周刊》2014,(88):21-22
文本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藏,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关注文本的价值,优化文本资源,引领学生走近文本、亲近文本,潜心阅读文本,真正体悟文本的内涵,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6.
文本互联性理论立足于冲破文本封闭系统的束缚,建立文本的外部联系性,为政策文本分析局限于文本内及文本之间互相冲突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教育政策文本互联性包括教育政策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的互联性、教育政策文本与其所处的制度及社会脉络的互联性、教育政策文本与历史脉络的互联性,其互联形态都有对话性互联、假设性互联和排斥性互联三个方面。教育政策文本分析中运用文本互联性理论有助于推动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真正走出“文本”,推动建立起动态开放的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和诠释体系,从而使教育政策实践活动更加科学与有效。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深度的文本解读需要教师把握住文本的主要倾向,琢磨好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思考出文本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本文从读"厚"文本、读"薄"文本、读"透"文本三个层面,摭谈对深度解读文本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本特质是指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属性。从特质的角度来说,文本主要分为主题型文本、诵读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和拓展型文本。在写作教学时,根据文本的特质营造一定的写作情境,让学生进行深刻感悟,能够打破课堂中沉闷的写作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春秋毂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现存诸书所引许慎《五经异义》称《春秋毂梁传》无一以“今”字冠于其上者。可证在东汉许慎、郑玄所见之《春秋毂梁传》为古文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也就是说,在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该文本的来历现已无从考证,但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作为一条旁证可以证明在先秦时期《春秋毂梁传》很可能已有古文书写的文本,否则,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从何而来?在没有汉代作伪的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只能是源于先秦的古文文本。  相似文献   

10.
王建国 《文教资料》2012,(25):172-173
当前文本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几种问题:肢解文本,浅尝辄止,脱离文本,曲解误读等。这些都是不科学的文本教学。究其原因是没有准确地确定文本教学内容。教材中的文本无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文本所呈现的内容,不可能更没有必要全部都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中就存在一个文本内容的取舍问题。文本教学要立足文本,采好文本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和取舍点,离开了文本,"点"就成为无源之水;二是要从实际学情出发,也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好文本教学内容的最高点。  相似文献   

11.
文本对话是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文本互涉"的作用,从而让小学生的文本对话更深入。要依托相同结构文本、相近人物文本、相似主题文本之间的互涉作用,习得文本写作手法、理解文本蕴涵的意义、丰富文本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如阅读前、中后各环节能围绕文本特征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文本特征在文本解读中的引领作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具体方法有:利用文本特征,走进文本解读,深入文本解读和升华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要关注文本意义的整体性.文本意义的整体性体现于文本情境中,文本情境可以从文化情境、时代情境、个人情境及场景情境四个层面分析.阅读教学中要打破对文本的选择性解读,走向对文本的整体意义解读.指向文本意义整体性的阅读教学的问题切入设计有以下几个角度:从文本的信息切入、从文本的情感切入、从文本的观点切入、从...  相似文献   

14.
林艺君 《教师》2019,(3):19-20
阅读必须是以文本为纲,阅读需要回归文本,从文本入手,在文本中深入阅读,在文本中找到阅读教学的方法,让文本成为阅读教学的依据,服务于语文教学,即文本为纲,灵活阅读。  相似文献   

15.
于嵘 《上海教育》2009,(9):60-60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先接触文本、走进文本,并与文本对话。为此,笔者在“抓”字上下功夫,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触摸文本、解读文本和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新闻中,多文本的使用可以说是常态。然而,多文本的使用,自然会带来多种文本表意的"众声喧哗"。为了避免各文本信息的冲突,网民在对网络新闻中各文本进行联合解码时,会选择其中某一文本作为"定调文本"。而"定调文本"的确定受"文本真实性、文本清晰度和网民对文本所涉及主题的经验程度"三大因素影响,网民正是以"定调文本"为核心和框架来解读、建构网络新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本语言分析是对文学文本进行的理论批评。在当今文化分析方兴未艾的理论背景下,反思新批评以来的文本语言分析理论的得失,完成文本分析到文化分析的过渡,理应成为当务之急。新批评的文本分析理论、结构主义的文本分析理论和解构主义的文本分析理论,固然重视了对文本的语言组织特点加以分析,但是对文本语言潜在情感因素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提出对文本语言情感因素的挖掘,重视对文本语言潜在情感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5,(4):131-133
副文本概念经由法国学者热奈特提出以后,在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极大的关注。根据副文本要素和正文文本距离的远近,副文本分为内文本和外围文本。副文本作为存在于文本正文和文本之外的"门槛",在文本的外围为研究著作提供很多支撑材料。因此其不光对于著作/正文文本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在作者/译者与读者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要有效提高高考文学类文本选考阅读答题效率,必须增强文本意识,通过联想想象,填补文本"空白点",深入读懂文本,理解文本意蕴。答题时必须回归文本,紧扣文本主题、情节和语境,才能维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正>一、慧眼识珠,找准阅读教学之路1.细致深入地解读文本,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首先,教师要"裸读"文本,与文本准确对话。要细读文本语言,进行品味、感悟和体验。其次,教师要循序渐进,与文本深度对话。要贴近文本,从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由浅入深品味解读,发掘文本内涵。再次,教师要多角度审视文本,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必须多维感悟文本内涵,解读其负载的文化思想内涵,提取其养分;捕捉文本的闪光点、探究点,充分发掘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