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多年前,朱绍禹先生主编的《美日苏语文教学》(1991年)一书出版时,笔者曾对该书中所体现出的学术思想作过一些探讨,其中的某些看法曾经得到过朱先生的首肯,朱先生在给笔者的信中曾感慨地说:“知我者,大兰也!”如今,朱绍禹先生主编的《语文学科研究动向》又问世了。结合朱先生其他一些著述,笔者以为,作为著名的语文学家,朱先生的学术思想可以以本文的标题即“‘大语文’思路‘全球化’意识”来概括。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与乡村建设运动●郭祥增卢伟梁漱溟先生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他于30年代在山东省推行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可算个创举,令人瞩目。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广西桂林人,1893年生于北京。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举人或进士,也都做过清廷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报》第709期(1998年8月23日)第4版上曾发表朱介人先生《古今造字趣闻》一文,读后获益匪浅。但也产生了两点疑问,兹提出来就教于朱先生和广大读者。一是武则天是否定造过“曌”字?朱先生肯定地说:  相似文献   

4.
1961年秋我五哥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班。今年我儿子考入北师大珠海校区读书。同行问我:“是否做教师做出了味?”说真的,我家真有点教师情结。从曾祖父、祖父、父亲、我、儿子这五代人都选择了教师,看来也真有点粉笔情结。先前,我对粉笔了解欠深刻。我也理解当教师的父亲为准时  相似文献   

5.
鲁迅曾说:他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用这句话来献给作为人师的园丁们该是最恰当不过了。回想自己曾受业求学的几位启蒙老师,他们不也是这样吗? 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我的祖父吴潮海,他是清代的末代秀才,没等去考举人、进士等辛亥革命就爆发了。他曾参予创办山东第一所女子师范,后因兵荒马乱,便回到故乡一直教私塾。抗战期间,学校停办,家乡又是八路军、日伪军和一些地方武装拉锯的地方,为了不让学龄孩子们失学,祖父便在本族的一个大院里开办了私塾班,我和几个兄弟、堂兄弟及小伙伴们都在那儿就读。祖父不外从《三字经》、《百家…  相似文献   

6.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相似文献   

7.
老哥哥     
他听了当真的高兴。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  相似文献   

8.
读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想见其为人,全然是一位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许多回忆录也都谈到他温良恭让的性格;可是他也有刚正严厉的一面。据张清常先生《怀念佩弦老师》一文回忆,朱先生不再兼任清华大学图书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的《绿》全文共41句,1000多字,仅用“了”字煞尾的就有18句,但读之不觉累赘、俗气.在朱先生笔下,“了”字或联情,或缀景,或叶韵,使文章更加脍炙人口.一、联情 朱先生曾两次游仙岩.一次春天,雨小,瀑小,潭浅,绿浅,故春游时的朱先生并没有“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二次是秋天,雨多,  相似文献   

10.
我的祖父宋泽夫,已逝世四十周年了。在盐阜区许多五十岁以上的人,或者在抗日战争年代曾在盐阜一带工作、学习过的同志,都知道我祖父既是一个不计个人名利,努力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人,更是一个爱憎分明,威武不屈,热心抗日救国,坚持民族气节的人。祖父是盐城县宋村人,生于1870年,早年曾做过清朝的举人。他虽是出身于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但能够站到社会先进潮流的前列,不断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早在青年时期,他洞察清政府昏庸、腐朽的反动统治,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团结地方的有志之士,为响应革命而呼吁奔走。  相似文献   

11.
八十七岁高龄的宗白华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曾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现任第二届理事会顾问.宗老和朱光潜先生一样,都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美学界老前辈,正如李泽厚所说,他们二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学贯中西,造诣极高."但二人又有不同."朱先生解放前后著述甚多,宗先生却极少写作.朱先生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先生却是抒情的;朱先生偏于文学,宗先生偏于艺  相似文献   

12.
一走近萧红,走近祖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生:四句话里出现了七次"祖父". 师:读起来有点絮絮叨叨,是吗?那么,萧红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去回忆自己的祖父?祖父在她的生命当中又占据了什么位置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够揭开其中的谜底.  相似文献   

13.
冬日的早晨,我来到了朱先生的办公室。我没有看到喜爱诗歌、创作诗歌的朱先生办公室门上的月亮诗,吸引我的是从窗口挤入的一缕阳光和朱先生亲切的笑容。话题从近年来朱先生每年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幽默、风趣、质朴,完全没有“官味”的致辞开始。关于教师的语言艺术张瑞芳:网上您的学生留言“院长大人每一次都把毕业欢送会TRANSFORM TO多愁善感会,弄得一些人热泪滚滚,弄得你我都如流水般稀里哗啦。但是仍然很期待下一次毕业欢送会,期待院长流水一般真切、朴素的感情。”您的真切与朴素来源于哪里?朱苏力:我当院长以后,连续三年都这…  相似文献   

14.
朱先生是《白鹿原》中唯一一个有完整生活原型的人物。朱先生的生活原型是清末举人牛兆濂,也是程朱理学关中学派的最后一位传人,不仅学识渊博,且有铮铮铁骨。但是,《白鹿原》书中的朱先生作为艺术形象超越了生活真人牛才子,朱先生从精神和心理上已经摆脱了生活原型的束缚,不但包涵着作者的人生经验和艺术体验,而且已经成为具有自己独特生命和个性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5.
救赎     
《招生考试通讯》2012,(10):I0002-I0002
我曾长久地伫立在祖父的中药房门外,贪婪地闻着浓浓的药香,灵魂仿佛也在这一刻得到救赎。 那是祖父的中药房,病人们亲切地称它是:“杏林”,我仿佛能感受到这中药房后有一片杏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明媚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取采访朱雯先生的问答方式,探讨了朱先生六十年来创作和翻译的特点和成就,从理论上充分肯定朱先生创作和翻译的价值取向——干预现实和时代,忠实于民族和人民的需要;文中朱先生也谈了自己创作和翻译的甘苦。该文既有理论色彩,也有资料价值。现代中国的每一个知识分子都面临抉择,他无可逃避。而一位作家对某种文学观念和写作方式的选择不仅决定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个人态度,也决定了他对文学的价值取向。创作或翻译,只是作家介入现实的两种不同方式而已。  相似文献   

17.
祖父     
我称祖父者,其实是我的外祖父。关于他老人家,无论在称谓上还是在心灵深处,我从来都没有在祖父前面加上个“外”字。不仅因为我从小在外祖父家里长大,外祖父对我来说,较之漳州老家的祖父要亲近得多,更因为无论从气质、秉性还是心灵、教养上,我都更接近母亲家族。若要寻根,我知道我的根在外祖父、外祖母这边。  相似文献   

18.
泥土     
祖父是一个只知道在泥土中摸爬滚打的人,最大的奢望就是能让一家人有口饱饭吃。他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土地就是我们的命根子。他一辈子都守着土地,他把毕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播洒在了土地上。当我还很小的时候,每次和父亲回老家,祖父总要背着我到田埂上散步,渐渐地,我对那片肥沃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熟悉了。在祖父的,陶和纵容下,我有时也在田地里闹腾,干净的衣服一会儿就沾满了泥巴,父亲提着棍子就要揍我,祖父总是笑呵呵地拦着。有时,祖父抓起一把泥土凑到我鼻子底下,问我这是什么味?我说,一股腥臭味。这时候祖父才会板着脸呵斥我:胡说…  相似文献   

19.
冰青 《家长》2001,(12)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驱。“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然而,在他的心灵深处,也曾打下过深刻而难忘的家庭烙印,那烙印分明记录着祖父朴实而伟大的家训。李大钊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子村。祖父李如珍孤身一人无儿无女,便把弟弟的儿子过继来。但儿子结婚不久因患肺病死了,儿媳生下孩子1年后也撒手西去。这个孩子就是李大钊。左邻右舍见孩子落在一  相似文献   

20.
祖父与马     
父母进城了,家里就剩下祖父和我,还有那匹黄骠马。祖父像马,马像祖父,我的这种感觉是真真切切的。祖父与马几乎形影不离,就差没和马一起站着睡觉了。他夜夜都起来几次,给马添草加料,细心照看,那种亲近劲儿我都有些嫉妒。每日,天刚露出鱼肚白,祖父就和他的马出门了,到东大坡耕地犁田。面对四里地远的长垅,马连瞅都不瞅一眼,拉起弯弯犁就走。没多一会儿,马的身上就有汗珠滚动,绳套也在背上勒出了印痕。然而它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还是拱头向前,默默不语,也许它只知道自己是匹马。祖父的衣裤早就被露水浸透了,裤脚沾满了泥土,湿嘟嘟的沉重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