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改以后,教材从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出发,新增了许多新知识,而且许多练习也摒弃了以往的机械模仿,更多地关注学生能否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但是一些在成人眼里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却受知识经验的影响并不能轻易接受,所以,常令老师们感到无奈:怎么讲来讲去连答案都告诉了,学生就不明白呢?愤悱之余,有些老师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结果一转身学生仍是不明白。教学中,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成功或失败地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告知,而是要含而不露地引导,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2.
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应用。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而数学知识又为学生的生活提炼了经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在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连,能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能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索获得。基于此,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  相似文献   

5.
陈燕红 《湖南教育》2001,(20):53-53
敢提问。学生预习课文后,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起初,学生谁也不提。究其原因,一是怕提出的问题太简单,老师、同学笑自己笨;二是不知道提什么样的问题。对此,我一方面进行鼓励,另一方面进行示范。目的是让学生只要心中有疑问就大胆地提出来,哪怕提出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受到指责。这样在良好的氛围中交流,学生“问”、老师“教”的思路才可能协调发展,有了这种协调发展,在知识、情绪体验等方面才能发展而完善。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下物理的教学理念就是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了让学生能从生活走向物理,就要把学生身边的事、物同物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人的“一身”中就蕴藏着许多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7.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如何让小学生获取知识呢?对于这一点,不仅许多家长不理解,连不少老师也不明白。总以为书本——教科书等于知识,因此一味地凭借教科书设计出名目繁多的题目让学生做,让学生在题海中求“知识”。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他说,“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5年.而直到20年前我才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建议》62条)  相似文献   

9.
赵明洪 《考试周刊》2011,(27):180-180
一、听 听就是听讲。其实,学好任何一门课程,听讲都是第一重要的。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因为物理紧靠生活,看起来很简单的物理知识,却能够解释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现象。老师讲课时,会列举大量生活中常见例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物理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可以进行探究的科学素材,生活实际中也有许多新鲜有趣的现象,值得同学们关注和研究,但大多数同学不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生活、观察物理现象,不能提出研究课题,也不知道如何对一个物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物理知识,不仅要教会学生能解决一些物理试题,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对一个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老师知多少父:你的老师知识丰富吗?子:我看她知道的不多。父:怎么见得?子:她老是向我们提问题,这为什么,那为什么……三心上课时,老师对学生们说:“考试快到了,希望大家上课时要专心,读书时要有恒心,这样考试时才能有信心……”小玲在日记中写道:“考试快到了,我希望老师出题目不要太狠心,让我们考起来能安心,这才能显出老师你的爱心……”不认老子———小三,我明白地告诉你,要是你今年还不能考上大学,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爸爸,我也明白地告诉你,要是我今年考上了大学,我也不认你这个爸爸。小幽默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实现“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刘慧芹 《学子》2014,(11):60-60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同时也是知识服务的对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入生活元素,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明白生活和知识间的关联,进而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知识,明白知识中所包含的生活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我成长的路上,许多老师曾伴随我成长,尤其是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他的给予使我受益终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他影响或者说造就了我的人生,这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很奇怪,至今再也回想不出他上的某一节课是如何精彩,但却难忘教室角落里那个简陋的、用粗糙的木板钉成的大书箱。闭上眼睛,《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中国青年》、《世界知识画报》、《化石》、《萌芽》、《青年作家》……一本本崭新的书在眼前一一翻过,似乎还能嗅到浓郁的油墨香。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也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大乐趣。而今,当我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当我在朋友聚会时侃侃而谈,当我提笔一挥而就,当我豁达、从容、智慧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并细细领略和享受生活带来的种种乐趣的时候,我感谢我的老师,是他让我与书为友,让这位心灵之友引领着我徜徉在美好的、多彩的世界。现在,当我也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书”这位朋友介绍给孩子们,让书香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初见成效,在此,愿与各位分享。  相似文献   

15.
孙红霞 《河北教育》2006,(12):33-33
“老师想不到平时不爱画画的你会画得这么好,说明你绘画功底不错,我多么想每次作业都能够欣赏到你的画啊!”这是我写给一位经常不愿意交美术作业的学生的评语。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却给这孩子莫大的鼓舞,连续几次,不但作业按时完成,质量也相当高。这种让美术作业本会“说话”的方法,我认为有三个好处,一是改变了传统作业批改中一个大勾加等级的简单做法,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一直在关注他,关心他。二是丰富了作业的内涵,使作业的过程变单纯的巩固知识为知识与品德并重的过程。三是避免了学生面对老师的尴尬场景。那么,如何让作业本更好地会“说话”呢?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变化,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无不和数学打交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课本中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真正地去感悟数学和去体验数学。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兴趣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7.
要让课堂生动起来,就是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使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亲历亲为,能力得到锤炼和提高。老师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包办代替,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学生以思考和活动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善问,使学生在循循善诱下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变化,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无不和数学打交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课本中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真正地去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我就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兴趣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9.
传统物理教学,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阻碍着学生自主地学习.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环境中的物理现象不太注意观察,问题意识较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探究内容.第三是学生学习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周围环境中的物理现象的意识、能力较为薄弱,习惯于老师给以答案.为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学,应该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呢?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华岚 《天津教育》2006,(9):28-29
如果说语文课是一杯水,情感就如同蜂蜜,它可以使原本寡淡无味的白水变得甘甜芬芳。长久以来,语文被当成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教师的工作重心集中在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应试技能上。对许多学生而言,语文成了一门无法激发兴趣的可有可无的学科。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我想主要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只剩下一堆系统的僵死的知识,缺少了灵动的情感,于是语文课堂没有了真正的灵魂。我一直觉得,语文课的价值在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让学生从文学作品所提供的间接的世界中获得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让学生真正懂得高扬自己的灵魂,学会诗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