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电阻定律的内容是: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表达式为:R—1p/S.运用电阻定律求金属导体的电阻属常规习题;下面介绍运用电阻定律求电阻的3个特例,以扩大知识面,深化对电阻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2.
王俊 《中学物理》2012,(5):74-75
电阻定律是“恒定电流”这一章的基本规律之一,反映了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学生在初中已经定性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很多参加过初中物理竞赛辅导的学生已经知道了结论,所以知识的掌握已经不是本节课的主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和学生一起探究电阻定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1为电阻定律。这一节中,提供了两种方案探究得出电阻定律。两种方案都需要实验探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按照课本上进行实验探究不仅时间不够,而且很难顺利得出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Z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在长度和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电阻定律是《恒定电流》的内容。它是这一章的基本规律之一,反映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电阻率的定量关系,由于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故电阻定律内容属于发展和提高的范畴。电阻定律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数,得出电阻定律。所以,电阻定律的定  相似文献   

5.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通过导体模截面的电量越大,导体的电流强度就越大。()2.导体两端中压越小,通过导体的电荷数就一定减少。()3.安培表使用时只能跟用电器串联,不能跟电源串联。()4.收音机的电位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变阻器。()5.并联导体的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的倒数和。()6.等长的铜导体与铁导体,串联起来接入电源,它们两端电压有可能相等。()7.两用电器通过的电流强度相等,则它们一定是串联的。()8.电源两端并联的电阻个数越多,电源向外输出的电流就越大。()9.使用滑动变阻器只是为了…  相似文献   

6.
一、静态电阻与动态电阻概念 电阻是中学物理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定义式是R=U/I;即导体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此定义式是由欧姆定律I=U/R转换而来的,其适用条件是纯电阻(金属导体、液体导体)且导体处在一定的温度下.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I-U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等于它两端的电压除以一个固定常数.这个常数就是导体的电阻因此电阻的单位就以“欧姆”来命名[编按]  相似文献   

8.
1.常量和恒量的概念 常量是指在某些条件下或存一定范围之内保持不变的量.例如,电阻定律R=ρ l/S中的电阻率ρ和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表明不同的导体材料或者虽是同种材料但不同的环境下电阻率的取值往往不同.电阻定律反映的物理规律准确地表述为:对同一种导体材料而言,在同一环境下(温度以及湿度等)物体的电阻和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相似文献   

9.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一个重要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来的。定律阐述了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三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Ⅰ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如图16-1所示的电路中,甲是表,乙是表。(92年山西省)2.在导体两端加上10伏特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为0.2安培,那么导体的电阻是欧姆。如果在这个导体两端加上20伏特的电压,则导体的电阻是欧姆。(93年广西)3.将电阻R1和R2串联后接入电压为12伏特的电源上时,测得电流强度为1.2安培,若将两个电阻并联后再接入该电源上时,测得总电流强度为5安培,则两电阻的阻值比为。(92年沈阳市)4.某用电器的电阻是120欧,要使电路中总电流的1/5通过这个用电器,应该跟用电器并联一个欧的电阻;若要使用电器…  相似文献   

11.
一 正确理解定律成立的条件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其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成立的条件是:导体的电阻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成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提出了关于电路的实验定律——欧姆定律:在稳恒条件下,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I∝U,或写成I=U/R,式中的R称为导体的电阻。欧姆还总结出关于电阻大小和性质的两条实验定律:一是电阻定律R=ρ·L/S;另一是电阻与温度在高温条件下成线性关系R=R_0(1+αt)。其中ρ是导体的电阻率,α是温度系数。电阻概念提出之后,当时人们并不清楚导体是怎样对电流产生阻碍作用的。一些物理学家曾试图寻找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论对电阻的起因进行解释,直到本世纪初,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首先用金属电子论对电阻的微观机制进行了经典解释,并可以定性和半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1为电阻定律。这一节中,提供了两种方案探究得出电阻定律。两种方案都需要实验探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按照课本上进行实验探究不仅时间不够,而且很难顺利得出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在长度和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欧姆定律1.实验按图1所示电路.(l)保持导体电阻不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电阻两端电压,观察通过电阻的电流情况,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更换阻值不同的导体,观察电流变化情况,得出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UJ.’Hrtl=7M._.———、-R”注意(l)欧姆定律是实验规律,有着普遍适用…  相似文献   

15.
一、电学中有关规律的分析1.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核心内容,把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求用电器工作时通过的电流;(2)求用电器工作时两端所需的电压U=IR;(3)用伏安法测定导体的电阻.2.在串联电路中,(1)导体两端分到的电压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导体的电阻越大,两端分到的电压就越高.[例1]将标有“PZ220V40W”的甲灯和标有“PZ220V60W”的乙灯串联起来接入220V的照明电路中时,甲灯的电阻较大(R串=121Ω)两端分到的电压较高约为132…  相似文献   

16.
易错点一:忽视定律成立的条件例1关于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C.导体中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D.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错解:选A、B.解析:造成错解的原因在于忽视了欧姆定律成立的条件:(1)在电阻  相似文献   

17.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G.S.Ohm,1787~1854),在19世纪初期,经过5年时间,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而得出的。这个定律的内容是: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其公式为I=U/R。  相似文献   

18.
一、知道电阻及其单位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抗叫做电阻,它和“电量”、“电流强度”、“电压”等一样,都是电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学习中,要运过观出老师的优示实验,知道对不同的导体加以相同的电压时,测得的电流强度的数值是不同的,证明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不同,从而领会“电阻”这个概念.在四际上,电阻这个物理量过用字母R表示,允许符号是;它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Q;它的单位换算关系是,1兆欧(M)=1000千欧(K),1千欧(K)=1000欧().二、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四种因素密切相关电阻的大小眼导体的材料、长度、…  相似文献   

19.
一、填空题1.导体的性质叫做电阻.一切.都有电阻.电阻是本身的一件性质.2.电!五的单位是_.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伏,通过的电流是1安,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_.如果另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是]0伏,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是02安,则该导体的电阻是3.0.25兆欧一于欧一欧,4.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_、_和_.导体的电阻还跟_有关.5.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大,这是因为导体串联后,相当于.而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这是因为把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6.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第二册(九年义务人教版)同步练习第八章欧姆定律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1.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则通过导体的电流将变为原来的倍;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则通过导体的电流将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