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长沙民政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湖南省首批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专业,通过探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与湖南省5所示范性中职学校与形成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衔接及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建设湖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实施模块化课程体系,初步探索了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中高职衔接电子技术专业系列教材总编委会指导下,课程开发与教材研究组基于创新并实践了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衔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横对接,竖衔接"中高职衔接的创新理念梳理和贯通课程衔接的脉络,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了电子CAD课程,文章阐述了编写的中职《电路板设计与制作》衔接高职《印刷线路板设计与制作》教材结构创新、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很难打破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自形成系统的教育形式,本文在建立共同培养目标,按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方面进行一定的研究,探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五环相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多样性需求。  相似文献   

5.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在职业教育体系内,统筹考虑"对口招生"中高职教育"3+3"衔接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突出中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基本能力课程模块、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职业综合实践课程模块,以及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鉴定的衔接,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浪费,促进人才培养递进衔接。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中高职衔接工作中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最新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分析了现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在比较辽宁省内同类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情况的基础上,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做好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高职嵌入式技术应用专业的综合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依据职业能力的难易和复杂程度把职业能力划分为5个不同层次的等级。阐明了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段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和实施过程,开发了"3+2"模式的中高职衔接课程。  相似文献   

9.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高职培养模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的必然趋势。分析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形式,探讨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提出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项目-企业"培养模式。在中高职教育衔接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中高职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本文分析了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点;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总体思路,针对性、适应性等。  相似文献   

11.
中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点是课程体系的衔接,应针对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衔接现状,整体优化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本位"的模块式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有效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12.
中高职人才培养是面向岗位人才需求,课程是按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而形成的。数控技术专业是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专业,中职数控技术专业面向基层岗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面向技术员岗位,具有较好的衔接基础。本研究基于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中高职课程体系总体设计、核心课程设置、核心课程内容等方面的一体化衔接设计,从而达到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浙江省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通过剖析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职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按职业岗位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理论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了基于职业岗位的理实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原来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融人岗位实践之中重组教学内容,适应了高职学生乐于动手的特点,更好地兼顾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与职业性。这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其他工科专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柯钢  曹文梁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11):194-195
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分析了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从招生考试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衔接及课程体系衔接等方面阐述了中高职衔接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口招生“3+2分段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模式之一。针对学前教育专业“3+2分段制”中高职有效衔接,调研分析中高职衔接的办学与运行情况,并从明确目标定位、制订实训课程标准、强化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扩大“3+2分段制”的招生规模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我院现状,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库等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切合实际的,与社会需求接轨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统筹及有效衔接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高移学历层次、提高专业能力的关键。从国内外中高职衔接模式出发,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以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汽车服务企业三方为育人主体,统筹制定中、高职衔接一致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订单前置、能力递进、学历提升"、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并重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协同开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衔接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中、高职院校三方参与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3+2”中高职衔接等多种方式.针对衔接过程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重叠等问题,探讨“3+2”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黎明职业大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分别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综合课程等五个模块探讨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特别是课程内容衔接的细节,以期为中高职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客观问题,组建区域职业教育联盟,提出"中职大类、高职细分"的专业衔接思路,明确"现代班组长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规格,构建"五岗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平台+方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提高区域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20.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对部分中高职院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高职院校调查发现,大多数中高职院校在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衔接不够通畅、目标定位不够精准、课程设置不够紧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等方面。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为例,通过调研分析其近年来与铜仁市域内中职学校开展汽修专业中高职衔接办学(如“3+3”“中高职协同”)的情况,提出建立“共生共长、共荣共赢”的中高职衔接共生模型、“衔接紧密、渐进提升”的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层次分明、技能为重”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真正实现汽修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最终形成基于“全托管”的中高职衔接汽修工匠培养模式,大力提升汽修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