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音乐是唤醒学生美好情感的良方,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热爱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灿烂。"感悟","感"就是"感受"、"情感","悟"就是"领会"、"醒悟"。"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是音乐的特点,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魅力所在。感悟既是手段、过程,也是目的、结果,通过感悟,学生发现音乐的美,体验丰富的情感,享受生活的乐趣,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因此,感悟应伴随着整个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学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评价更应注重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不同,积极回应,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重建。一、鼓励和珍视学生"丰富多彩"的观点和感受一篇作文的个性,主要在于独特经验感受,要使学生在习作中敞开心扉,做到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底蕴意义,用灵动的思绪去触摸文本里鲜活的世界,敞开心扉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鼓励学生大胆  相似文献   

4.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让真情在课堂中滋润学生的心扉,让真情在朗读中整理学生的思绪,让真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教材带来的美妙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我把周末写周记作业改为写"悄悄话",让孩子敞开心扉,表达心声.刚开始的几周,学生都是写些无关紧要的事,慢慢地他们在感觉到老师的信任和真诚后,才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6.
尊重是一把金钥匙,我小心谨慎地拿起它,打开学生学习语文的心扉;尊重是一座七彩桥,我耐心细致地铺设它,架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正>一、案例背景散文是介于文章和文学之间的文类,它叙写"这一位"作者的所见、所闻,表达"这一位"作者在独特境遇中的所思、所感。王荣生教授指出:"阅读散文,自始至终都在散文的里面,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是体认作者所感所思。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交感。"1散文是我国中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该如何立足文本特质与学生学情?这  相似文献   

8.
<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当穿上一双合脚的鞋子时,便会忽略脚的"存在"。这便是"脚在体验中"。对于思想,亦是如此。因为亲身经历的感官上的感受,最能触动人的心弦。唯有获得心灵深处的体验,才能达到震彻心扉的效果。体验式教学的进行,分四个步骤:(1)由教师营造课堂气氛,搭建教与学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一次身心体验的机会;(2)教师运用多种手段来启发学生,将体验到的认识感受,运用文字或演说的形式表现出来;(3)学生在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认真教学,却没能打动学生的心扉,压抑的课堂气氛,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让课堂充满激情,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教师要真心地爱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新形势下,必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感受和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忽视。学生只有信任你,你才有感召力。学生向你敞开心扉,你才可以真正了解他们,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小说《生命桥》的教学案例,通过采用拓展环境的方法来凸显小说情节中紧张的气氛。在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的基础上,立足"语用",逐层突破,抓住"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感受小说情节的曲折源于层层铺垫。通过"聚焦转折""文本对照"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沉浸于听读说写。教师必须俯身走进学生的世界,打开他们的心扉,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并且,教师要真正了解和感受他们的想法,帮助学生克服难点重点。下面笔者略谈几点教学体会。一、学好文言文文言文学习语感是第一步。要想有良好的语感,朗诵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体现着朗诵对文章的理解记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我把周末写周记作业改为写“悄悄话”,让孩子敞开心扉,表达心声。刚开始的几周,学生都是写些无关紧要的事,慢慢地他们在感觉到老师的信任和真诚后,才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4.
"感悟"一词的意思是感受和领悟,感受的是过程,领悟的是结果。感悟是一种智慧形态,也是一种人文形态,又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是联结感性和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它使语文学习充满个性,更具活力。离开了感悟的语文教学,学生就感受不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到语文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生活内涵和人性美、自然美、语言美,就会使语文教学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变得机械乏味。  相似文献   

15.
张锡伟 《考试周刊》2013,(15):52+49
<正>【教学目标】1.调查地名的由来,感受"巷"、"路"、"桥"的区别;了解地名背后的传说故事、时代背景、风土地貌、名人思想等;根据街名由来创作地名文化牌。2.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常州市的地名,深入研究地名的由来,引导学生主动关心身边的事,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中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通过地名研究,了解其中蕴藏的文化,感受常州的发展变化,展望美好未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去感受文中的语言文字,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但在教学中往往学生参与得少,用心体会得少。根据新课标精神,教师应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上下工夫,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多角度去体会卢沟桥的美,感受卢沟桥狮子“的数不清”。一、歌曲导入,整体感知卢沟桥播放歌曲《北京的桥》中的片段。同学们,蔡国庆叔叔用歌声为我们唱出了北京各式各样的桥。歌词中有一座桥特别有个性而且很有纪念意义,它的名字叫卢沟桥(。师相机板“书…  相似文献   

17.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如果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打开学生的心扉,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呢?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引起思考认知心理学家冯特认为,学生对未经历和感受的事情或场景缺乏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而真实生动的情景则会弥补学生的经验不足,强化他们的感知欲望,促其积极情感体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作文总摆脱不了无米之炊的苦恼。什么原因?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是表白"自我"的。表自己的意,抒自己的情,发自己的慨。这就是作者自身的主体意识。这种表白自我的主体意识,不仅要求作者对自己笔下表现的客观事物有真切的感受,而且要在写作中毫无保留地敞开自己的心扉。表真意,抒真情,发真感,决不允许掺杂半点虚情假意。可是,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9.
一.活动背景: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好的作文应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细腻,或豪爽大气,或含蓄内敛,发自肺腑,开启心扉,触动人的脉搏,震撼人的心灵,这样才能有心灵互动,感情共鸣。正如"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前苏联赞可夫就说过:"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使学生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的过程是诗一般的审美创造过程,是用教师的身心去感染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的过程.教师用美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美的宫殿,让他们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创造美.这样,语文教学就可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扣人心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