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虹 《学子》2014,(9):24-24
最近网上流传一段“太原五岁女童因不会做算术,半小时被老师狂扇七十多下耳光”的视频,画面中李老师让学生做作业,第一次不会老师教了后,孩子说“老师我还不会”,结果老师就拿着本子冲脸上就打一下。从监控中也可看到,这名老师基本上都是在给孩子们批改作业的时候打孩子,孩子们站在一边,有的还一边挨打一边扳指头算数,全都不敢吭声。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处罚没写完作业的孩子,老师就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扇他们的耳光,谁扇得响,评出前三名,奖励一本作业本。"一被打学生的母亲王女士近日向记者反映,其12岁的儿子豆豆(化名)在学校被扇了40个耳光后,左眼睫状体脱离。"当时被打的还有六七个同学,我  相似文献   

3.
“为了处罚没写完作业的孩子,老师就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扇他们的耳光,谁扇得响,评出前三名,奖励一个作业本。”一被打学生的母亲王女士近日向记者反映,其12岁的儿子豆豆(化名)在学校被扇了40个耳光后,左眼睫状体脱离。(1月6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4.
广东从化太平中学初中一年级某班40多位同学都自打了耳光,然后又挨班主任胡老师的耳光.起因是有人将班主任老师化名为"茶煲"写进周记,而让班主任知晓自己"化名"被学生叫了个遍,于是怒火中烧,遂下令让学生互扇耳光.学校接到家长的反映后,表示将对胡老师作出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见到老师一声"小组交流",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嚷嚷开了,四人小组好像每个人都在张嘴,可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一到汇报的时候,站起来发言的孩子不紧不慢地说着,多数孩子却依然做着自己的事情.当老师问到有没有不同看法时,后面的孩子又重复着前面孩子的答案……于是,我们就开始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连起码的尊重都不会?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难道全是他们的责任吗?就只有学生应该懂得倾听吗?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耐心倾听的姿态?  相似文献   

6.
<正>低年级学生不会写作,不会用精彩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一直是家长和老师非常头疼的事情。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这几年,我发现低年级学生之所以不擅长用精彩词语,关键还在于我们为孩子解释词句时,没有运用良方,让孩子牢牢记住。低年级学生的主动意识比较薄弱,看到好词佳句,不会主动进行强记。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时时会放"好的诱饵",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上钩",并沉醉其中,体会词句意思,善用好词佳句。如何放下这"金钩"?对此,我谈谈以下几种方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2013,(4):23-23
据报道。陕西省安康县一位叫小明的小学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老师不仅掌掴他,还让全班50名同学依次打他耳光;有的同学打耳光下手轻了,老师还让重新打。这位老师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被打的学生应该得到同情。但50名在老师的要求之下依次打同学耳光的小学生行为也不能忽视。他们理应站出来,告诉老师这样做不对,拒绝老师的不合理要求。遗憾的是,50名学生都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8.
王婧 《安徽教育》2015,(2):10-11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常为学生的一些行为感到纳闷,为孩子的"不省心"苦恼,对孩子的幼稚感到不可理解。老师和家长往往会专制地用自己的想法去看待孩子的行为。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应学会"用孩子的眼睛看孩子"。一、为什么要"用孩子的眼睛看孩子"请看三个小故事:故事一:这是雨点吗作为妈妈,看到孩子们都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小  相似文献   

9.
<正>审视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诸多现象都让我们深思: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遇到问题还能够踊跃参与,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渐渐就变"懒"了;老师在课堂中呈现的问题常常遭遇这样的"窘迫",一部分孩子"不教已会",还有一部分孩子"教了还不会",教学沦落到"走过场"的地步;专家学者都说"教学好玩",但是校园里的数学却分明是那样的"无趣"……面对这些问题大家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相似文献   

10.
正小坤是我们班一名"特别"的学生。有一次我出去听课,还没到家,他妈妈就打来电话,一边哭,一边气愤地跟我说:"老师,我们家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您看看,这哪行啊!他一回家就跟我说,一个孩子把他推倒并打了一顿,还说就看他不顺眼才打他……把孩子放在这种环境里我一点都不放心……"跟我哭诉了半个小时。因为我下午不在学校,只能先安抚家长,并答应第二天进行调查。谁知,第二天我刚到班里,还没开问,就有孩子找到我,跟我讲述昨天发生的事情。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描述,我了解了大致情况:原来,课上小坤一直在  相似文献   

11.
微博短评     
正●陕西安康小学生小明因未按时完成作业遭老师掌掴,老师还让全班50名同学依次打小明耳光。全班50名同学全都对着同学的脸,挥起了自己的巴掌。服从不是错,但对错误的命令没有原则地服从,那就是盲从,有时候甚至是为虎作伥。真的希望学生在老师要求打同学的时候,能有人大声地说"不"。这样的孩子,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新华每日电讯》)  相似文献   

12.
解读《纲要》,有一句话一直萦绕心头:感悟并理解孩子的童心,关注并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那么,孩子究竟需要什么?玩沙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每周一次的玩沙活动总是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开始的。当孩子们欢呼着奔向沙池的时候,睿睿却拉住了我的手:“老师,我不要玩沙,我只想留在老师身边和你说说话。”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是什么原因令睿睿舍弃难得的玩沙机会而执意要和我谈话呢?“我们一边玩沙一边说话,好吗?“”不好,那样你就不会只听我一个人说话了。”睿睿拉着我站在沙池边:“我有好多事情想和你说呢,过年的时候,我想打电话给你,可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实践中,有不少教师抱怨学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说,课堂上老师在唱"独角戏",而孩子们则是一个个听戏的"小哑巴".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而且具有一定的思维及口语表达潜能,不是他们想不到,也不是他们不会说,而往往是由于课堂上教师不注重启发、害怕学生说不明白、担心教学时间不够用等人为因素的限制,使许多精彩的思维火花、独特的口语表达被扼杀在孩子的欲言被止之中.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为学生搭建一座平台,让他们拥有尽情表达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我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早操活动时,老师正忙于组织幼儿做操前准备,一位幼儿因为双臂向前伸却伸不开。便推了前面的幼儿一下,这时站在不远处的家长便冲了上去,又寸着后面的幼儿扇了一耳光,并怒气冲冲地说:“你为啥打我的孩子。”几乎同时,被扇耳光的幼儿家长也冲了进来,双方家长立刻大吵起来。  相似文献   

15.
回到学校     
被县委宣传部借用十个月,尽管有机会"转正",但我无时无刻不想回到学校.其间,偶尔到学校办事,教过的学生看见了,一起叫着"何老师好",嚷着"你什么时候回来给我们上课",问着"你会不会不回来教我们了",最后不约而同地呼喊"何老师,何老师……".没有人指挥,却整齐而有节奏.我听出他们的这叫这嚷这问这呼喊中,分明透着童稚的激动、兴奋、急切、渴盼…… 正因为是童稚的,所以没有丝毫矫揉造作,显得纯洁干净:正因为是童稚的,所以没有半点表演作秀,显得真诚感人.我的心潮湿了,心底强烈地呼喊"孩子们,我要回来",口头却无法做出具体的回应.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到学校,回到孩子们身边.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12,(32):55
正8月23日,浙江杭州一位小伙子因没给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让座,结果被妇女的丈夫连扇了5个耳光,当场鼻血横流;8月26日,山东济南的一位妇女因没人给她3岁的女儿让座,竟抽了一名男乘客一个耳光,并称"是替你妈妈教育你"。据媒体事后调查,杭州小伙子本身就有残疾,被打后回家痛哭流涕;济南被打者说自己当时酒喝多了意  相似文献   

17.
恐惧的十岁     
<正>哈哈哈,跟强迫症患者开个玩笑,今天不是《恐惧的三十岁》,而是十岁。几天前,一位十一岁男孩的母亲发信求助,说是学校有一群女生,仗着学习好、老师宠,又是班干部,打她儿子,她找过家长和老师,都不起作用。还有,这男孩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不能打女生",所以不会还手。困局如何破?我给的答案是:"那就告诉他:谁打你,你打谁,不管男女。是时候打一架了,不然变娘炮,你得罩他一辈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打女生,这教育是错的,所以男孩被女生打,他就陷入无法行动  相似文献   

18.
一一年一度的春游是孩子们期盼的。每当春暖花开时,孩子们就会议论、猜测今年春游去哪儿,有些孩子还会直接问老师:学校什么时候去春游?春游成为孩子们心里的一件大事,他们期盼的春游其实就是"吃游",借此机会可以要求家长到超市买这买那,少  相似文献   

19.
一 一年一度的春游是孩子们期盼的.每当春暖花开时,孩子们就会议论、猜测今年春游去哪儿,有些孩子还会直接问老师:学校什么时候去春游?春游成为孩子们心里的一件大事,他们期盼的春游其实就是"吃游",借此机会可以要求家长到超市买这买那,少则五六十元,多则一两百元,"吃游"时还相互攀比,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20.
开学了,校长室的楼上楼下,门里门外,都能看到家长领着孩子的情景.他们大都是忙于孩子转学的事.这时,班主任李老师从楼上走下来,脸色很不好看.几位老师关心地上前询问,得知学校让她和另一名老师换班任教.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需要,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呢?这件事还得从上个学期谈起.一次自习课上,该班的纪律有点乱.李老师回教室了解了情况后,对几个带头捣乱的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教育过程中,李老师用戴手套的手在其中一名学生的脸上轻拍了一下.就这么一下,惹来了麻烦.这名学生家长听说孩子被打,气势汹汹地带人来学校大闹了一番,弄得李老师很是尴尬.一个学期很快就结束了.原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今年开学头一天,该生家长不依不饶地要求学校调换老师,学校居然同意了.李老师感觉一点面子都没有,便请假"病"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