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栖筠在唐代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有关他的史料记载十分有限,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也少得可怜,除了20世纪陈寅恪先生写过一篇《论李栖筠自赵徙卫事》的专题论文外,再无专门探讨李栖筠的学术论著。"懂得少数的历史人物"[1]93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朦胧诗派在文革十年动乱之后,以独特的姿态登上了荒原一般的诗坛,给诗坛带来了一丝曙光。他们以自身特有的精神气质探求人性和生命本体,呼吁人道主义的回归。同时,在艺术形式上,也展现了他们特有的审美特征,在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是两岸三地诗坛的隔绝时期,这个时期的现代诗艺术,在华夏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文化转型期的制约,却又使开拓与整合成为艺术走势的必然趋向.文化转型期带来诗坛的现代性,给予诗人以成长感,于是迁徙体验既有空间意义上的,也有时间意义上的,它对于现代诗艺术走向成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是两岸三地诗坛的隔绝时期,这个时期的现代诗艺术,在华夏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化转型期的制约,却又使开拓与整合成为艺术走势的必然趋向。化转型期带来诗坛的现代性,给予诗人以成长感,于是迁徙体验既有空间意义上的,也有时间意义上的,它对于现代诗艺术走向成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怀玉与洪亮吉为清代中叶"毗陵七子"中的重要成员,他们之间的交往对繁荣乾嘉诗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奠定赵怀玉在乾嘉诗坛的地位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康熙诗坛,宋荦尝一度与王渔洋并称诗坛盟主,声誉颇。然其诗史地位却难以从创作认知,而是主要体现于他对“江左十五子”诗歌集群的建设。“江左十五子”是考察清初诗坛向清中叶诗坛过渡的一个关键性诗歌群体,由他们与宋荦共同推扬的创作风气从正负两方面对清中叶诗坛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10岁以前显露出非凡才能和特殊智力的儿童叫作“早慧儿童”。唐代文人的早慧,丰富了唐代诗坛,他们的贡献体现在思维创新、审美创新、意境创新诸方面。唐代文人的早慧,为我们今天培养人才提供了借鉴,即注重早期教育、学习刻苦、注重诗教、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良好家学。  相似文献   

8.
自2007、2008年《诗选刊》"中国诗歌年代大展"及"90后·90年代出生的诗人作品特辑"问世以来,90后诗人在新诗界频频登场,诗歌界反响强烈而广泛。继《诗选刊》之后,《诗歌月刊》、《诗林》等多家纯诗歌和纯文学刊物,也相继推出了90后诗人专栏和评介。由此可见,90后诗人这个新生代已经全面步入了中国的新诗舞台。他们的加入,为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诗坛的活力。与此同时,由于处在成长当中,他们身上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之处。令人欣喜的90后诗歌与诗人"繁而不荣"是当今诗坛存在的一大问题,90后诗歌的加入,犹如雨后入室的清新空气,给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并不那么强劲。90后诗人们不但写诗,也积极从诗歌阅读  相似文献   

9.
论北岛诗歌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七九年,北岛以《回答》一诗打破了诗坛尚未脱离简单化、口号化的沉寂局面,在给诗坛注入了新的诗歌美学价值的同时,也给诗坛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骚动。继北岛之后,很快地,一群年青诗人仿佛在一夜间,凭着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愿望,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以他们独特的歌喉,吟诵出新奇、怪诞的独特的诗句。从此,“朦胧诗”三个字在诗坛日益膨胀。到今天,虽然“朦胧诗”作为一个诗歌流派已经完成自己  相似文献   

10.
朝鲜王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许筠,受到当时中国明朝诗坛“诗必盛唐”复古思潮的影响,根据当时朝鲜朝汉文诗坛崇宋拟苏走向极端的倾向,提出与明朝复古派相同的“尊唐黜宋”的文学主张。但许筠又非完全照搬中国明朝复古派的理论,他一方面汲取了其注重性情的成份,剔除了其重视格调形式、一味拟古的弊端,另一方面又结合本国当时汉文诗坛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朝鲜诗坛史上重要而影响深远的“性情”观。  相似文献   

11.
万历前期山左三家于慎行、冯琦与公鼐标举齐风,反对模拟和简单拟古,提倡闳音鸣世,对山左诗坛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山左诗坛的风气由复古模拟转为自我树立,反对模拟;从注重诗歌格调转为关注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2.
根据考古成果和文献记载,古蜀人至少来自三个方向:嘉陵江上游的人皇族,向西迁徙;岷江上游的黄帝族和蚕丛族,向西南及南边迁徙;川江与荆江交界处的古荆族,向西、向北迁徙;他们在成都平原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和平共处,融合在一起, 建立了古蜀国。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的苗族是从我国的贵州省和云南省迁徙过去的,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的一些国家。过去他们大都以刀耕火种方式为生,现在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其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探讨东南亚苗族的迁徙分布及其经济变迁,旨在了解其生活现状。  相似文献   

14.
云南的哈尼族与老挝、泰国,以及越南、缅甸的哈尼族是在长期的迁徙活动中跨国而居的。他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情趣爱好、宗教信仰、风俗人情、服饰穿着、饮食烹饪,节日娱乐等方面极其相似,他们同宗同源。本文主要从游耕与迁徙、敬神与祭祖、婚嫁与丧葬、居室与服饰、节日与饮食五方面,评介了中国与老挝、泰国哈尼族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5.
元明易代与宋元易代一样,遗民也接踵而起。大量汉族遗民诗人的存在是明初诗坛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殊现象。这些汉族遗民诗人大都在元末诗坛负有盛名,他们在入明后,或拒不入仕,或不奉正朔,在诗文中有强烈的遗民意识,怀念故主,甚至为元朝死节。这种普遍的元朝情节与重新建立的汉族政权之间的疏隔使他们陷入了极其尴尬的悲惨处境。从元明易代之际文人的动向和诗文中流露出来的遗民情节看,"君臣之义"超乎"夷夏之防"是汉族遗民诗人存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他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甘孜彝族也如此。在他们的丧葬习俗中蕴藏了丰富的传统道德文化和反映了本民族迁徙繁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惠特曼和威廉斯均是美国诗坛上的泰斗。他们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都具有反叛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在艺术形式上,二人均倡导自由诗体;主张运用美国本土语言,表现美国自己的东西;注重诗歌的节奏和音乐美感以及色彩的运用。惠特曼在多方面影响了威廉斯,威廉斯在深受其益的同时,多方面发展了惠特曼的优良传统,从而成就了自己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独特的童真美感——论"桂林文化城"儿童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随着"抗战桂林文化城"的形成,桂林的诗歌创作和各项诗歌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并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状貌。而儿童诗歌以其独特的童真美感在整个桂林文化城诗坛上绽放出奇光异彩。当时出现了一大批创作儿童诗歌的诗人,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来关注抗战时期的儿童,描写儿童生活、思想,反映抗战的愿望,写出了大量的诗歌,为桂林文化城诗坛增光添彩,丰富了桂林文化城诗坛,推进了中国新诗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巴尔虎人在东北地区居住了近300年,他们在东北各驻防地也留下了许多与巴尔虎人有关的地名。探讨东北地区巴尔虎地名的形成和追溯巴尔虎人在东北地区的历史足迹,对研究巴尔虎人的迁徙史和文化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诗坛上,发出新声的青年诗人与那些建功树业的老诗人们一起合唱着雄壮又深沉的多音部的歌。在年青诗人队伍里有一个被称为“校园诗人”的群体,他们同当代的优秀青年诗人并肩跋涉在诗路上,汇合成一股新诗潮。这是新时期诗坛生机盎然的一种新景观。一九七七年岁末,高等院校涌进了间断十年之久的有特殊经历的大学生,他们来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